全国人大代表聚焦网贷乱象:加强管理 完善执行制度
羊城晚报特派北京记者 侯梦菲
青少年盗用父母的网络账户或借用他人身份证网贷借钱,为明星打榜、集资、送“粉丝应援礼”;网贷平台过度包装营销,诱导用户无节制消费……3月4日,青少年网贷乱象问题引起了多位全国人大代表的关注。他们建议,继续加强相关立法,规范网贷平台。
现状
网贷平台门槛低审核松
全国人大代表谢坚清楚地记得,春节前,一位家长跟他反映,“还在读书的小孩为了网购,下载了10多个网贷APP,拆东墙补西墙,几万块利滚利滚成了十几万”。谢坚认为,网贷平台门槛低、审核松、无抵押、放款快,误导了一些自控能力差的用户,给该用户及其家庭带来巨大伤害。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陈海仪也提供了一组数字:截至2020年底,成立于2018年8月的广州互联网法院受理了113223件涉互联网纠纷审判、执行案件,超过六成案件被告为35岁以下青年(直播打赏案件当事人18岁以下占比94.73%,互联网金融案件当事人18至25岁占比4.32%、25至35岁占比58.55%),且数量呈持续攀升趋势。
陈海仪表示,此类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被执行人可能产生“信用污点”。据估算,仅广州地区,每年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的青年人数就高达数万人。她认为,应该继续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消费借贷问题的重视程度。
建议
分级分类管理被执行人
如何继续加大对网贷乱象的整治力度?谢坚建议,应继续加强立法,整治网贷乱象,保护在校青少年免受其害。同时,督促网贷平台运营者提高在校学生和社会青少年的放贷门槛。18岁以下青少年网贷时必须经过父母或监护人确认同意,对款项也要限制额度。
对此,陈海仪则提出了“关于构建青少年网络消费借贷预防及帮扶机制的建议”。她介绍,目前广州互联网法院已与共青团广州市委共同发起“湾区有爱网护青春”工程。截至2020年底,已对广州的2268名青年被执行人适用相应措施,促成297件案件达成执行和解,帮助312名青年被执行人走出债务困境,共有17611名青少年接受了线上或线下预防网络纠纷尤其是网络消费借贷教育。
不过,陈海仪在调研中也发现,该工程在运行中还存在着预防、帮扶、联动力量较弱等不足。基于此,陈海仪提出了三条建议:首先,互联网金融企业要明确消费信贷的贷款利率、风险、还款期限及要求,同时要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其次,法院对青年作为被执行人主体的案件要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对于暂无履行能力、但承诺分期履行且能够定期向法院报告财产情况的青年被执行人、青少年父母,可考虑是否暂时解除限制消费、失信名单等执行措施,引导其积极劳动清理债务。最后,建议推广广州“法院+共青团”模式,培育相关公益社会组织,开展远程辅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