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全面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4月底前每日接种能力要提升至150万剂次以上
广东全面推进史上最大规模的疫苗接种!
广东省人口超1亿人,是全国新冠病毒疫苗大规模接种第一梯次的重点省份。按照要求,3月25日到4月底前,广东要完成新增4000万人第一剂次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为此,4月底前全省每日接种能力要提升至150万剂次以上。
全民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标志着疫情防控已进入人类“主动出击”的阶段。如何组织和保障好数千万人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无疑是对广东各地社会治理能力的又一次大考。广东如何部署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接种能力如何保障?
疫苗接种“大考”▶▷
从上到下全面组织动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官方网站最近有了一个“小变化”。
3月24日起,国家卫健委官方网站及其微信公众号健康中国,将每天更新全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数据,实行日报制度。
这个“小变化”背后,释放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中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已经全面铺开。
3月2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要继续按照区分轻重缓急、坚持知情、同意、自愿、免费接种,逐步扩大人群的覆盖范围。部分地区在充分评估健康状况的情况下和被感染风险的前提下,已经开始为60岁以上身体条件比较好的老人开展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这是一次从上到下的全面组织和部署。在分阶段逐步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中,大规模接种的时机已到来。
广东如何部署疫苗接种?3月22日上午,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黄飞在广东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在广东,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明确分“三步走”:
第一步的接种人群是职业暴露风险较高的人群、有境外感染风险的人群、维持社会基本运行关键岗位的人员;
第二步是其他18—59岁人群;
第三步是60岁及以上老年人、基础性疾病患者、其他有接种意愿人员等。
黄飞介绍,今年上半年,广东一方面对职业暴露风险较高人群、有境外感染风险的人群、维持社会基本运行关键岗位人员持续开展查漏补种,另一方面逐步加快全省其他人群的接种工作。
全省其他人群的接种按照地域范围分为口岸所在地与非口岸所在地两类:
在口岸所在地,以口岸所在县(市、区)为单位,完成辖区18—59岁人群的疫苗接种;在非口岸所在地,完成服务业、劳动密集型行业、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各类学校教职工等疾病传播风险较高人群的接种工作。
至此,广东部署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都已明确。
3月24日,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明确各地各部门要把加快疫苗接种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全力抓好各项任务落实,确保如期完成接种目标任务。
这是一场需要全民参与的“反病毒斗争”。国家卫健委副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曾益新介绍,一般认为,大概要做到60%甚至70%的接种率,才能建立对全民的保护。
“需要属地、部门、单位和个人四方共同努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才可能全面顺利推进,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能够圆满完成我们国家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疫苗接种目标任务。”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段宇飞说。
战斗全面打响▶▷
人类面对病毒主动反击!
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所有疫苗接种最核心的两个问题。
“灭活疫苗是最传统的疫苗,也是工艺最成熟的疫苗。”广东省疾控中心首席专家何剑峰说,数据显示,我国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能够让绝大多数接种者产生抗体。而对于极小部分没有产生抗体的接种者,不幸感染病毒后发生重症的概率也大大降低。
目前,我国在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和生产中取得重要进展。有了充足的疫苗,接种能力的提升是推进接种工作的关键。
在接种场地上,广东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增设接种点,同时在体育馆、会展中心等公共场所设置大型临时接种点,提升单日接种量。对于交通便利、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或接种人数多的集体单位,将会设置临时接种点。
广州市天河区区长谭明鹤介绍,广州市天河区日接种能力已达到3.5万人次,并将启动天河体育中心等4个临时接种点,仅天河体育中心每日接种能力可达1万人次,“区内178万常住人口,我们两个月内即可接种完毕”。
面对疫苗接种大考,全省各地接种点的医务人员迅速进入了“战时状态”,成为冲在最前线的“战士”。广东要求配备足够人手,科学安排轮班。所有参与接种人员都要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接种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验证”。
如果出现接种后异常反应怎么办?广东组织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划分责任区域,落实有驻点急救人员、有急救设备药品、有救护车驻点值班值守、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救治绿色通道的“四有”工作要求。广东还将扩充省市县疑似预防接种调查诊断专家组成员,客观真实做好疑似异常反应病例调查诊断。
专家介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流行,随时可能因传染源引入而导致疫情在国内流行,所以必须通过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早日让我国更多人群获得免疫力、保护力。
何剑峰表示,通过稳步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我们将在人群中建立起“群体免疫”。但疫苗并非“万能药”,在获得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前,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等防疫措施仍然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