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金兰寺遗址出土古人类遗骸增至34具 反映史前岭南先民葬俗等习俗
金兰寺遗址墓葬中的仰身直肢葬 受访者供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实习生 黄绮雯 通讯员 穗文考
近日,广州增城金兰寺遗址出土30具古人类遗骸,引起考古界以及公众的关注(详见羊城晚报4月13日A3版相关报道)。14日,羊城晚报记者探营金兰寺遗址获悉,考古现场又新挖掘出4具古人类遗骸,包含有多具小孩的遗骸。通过这些古人类遗骸,后人能了解到史前岭南先民的葬俗等更多历史信息。
现场发现多具古人类小孩遗骸
金兰寺遗址位于增城石滩镇金兰寺村北部,为珠三角平原北缘一处重要的史前贝丘遗址,是广州目前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史前遗址,之前已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2020年11月起,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新一轮的考古发掘。
本次考古发掘面积为800平方米,挖掘成果大大超出了考古队的预期。截至4月13日,该遗址已发现面积500多平方米的史前贝丘堆积;古代墓葬44座;另有柱洞1168个,灰沟21条,灰坑43个,水井3口,墙1处;出土陶鼎、陶豆、陶釜、石锛、石镞、青瓷碗等183件/套,以及贝壳、鱼骨、猪骨等标本240件。44座古代墓葬中,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有42座,已清理33座,出土人骨33具,其中有两个为屈肢葬,其余为仰身直肢葬;战国墓葬有2座,已清理2座,出土人骨1具,为仰身直肢葬。
现场考古队员告诉记者,这些古人类遗骸中,有多具属于小孩的遗骸。最近清理出的3具遗骸应该为小孩遗骸,年龄不超过10岁。由于小孩的骨骼比较薄,其在墓葬中保存得不是很好,而大人的骨骼就几乎没有破损。
当时已有不同人群的迁徙与互动
“这些墓葬里的人骨应该是广州地区发现最早的人类骨骼,在岭南地区也是非常罕见。”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易西兵介绍,42座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中,有2座为屈肢葬,其余为仰身直肢葬。从目前的认识来看,屈肢葬基本上是从广西一带传过来。屈肢葬跟仰身直肢葬这两种葬俗能够同时在这里并存,证明当时已有不同人群的迁徙与互动,而且能包容不同的葬俗。
“金兰寺遗址本次发掘,为我们提供了两种葬俗,完全不同的古人在此生活的宝贵资料。该遗址出土的人骨材料,未来可能通过DNA手段来解答更多疑问。”在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博研究馆员李岩看来,金兰寺作为一处小小的遗址空间,为未来解释珠三角地区人群DNA继承与迁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贝壳的碱性环境利于保护骨骸
岭南地区的红壤酸性特别强,骨骸、丝织品、木板这些东西基本上保存不了,为何金兰寺遗址这些墓葬里的骨骸却能保存下来?易西兵认为,这与该遗址发现的贝丘堆积有关。贝壳堆积又叫贝丘遗址,是人类食用贝壳类食物后把贝壳倒在住址附近,常年累月后所形成。贝壳造成了一个碱性环境,容易保存骨骸等有机物。
据介绍,为了更好地保护,之前已出土的人类遗骸已被运回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库房保存。此外,考古队员还计划通过整取的方法,把三个墓葬整体“打包”运回实验室,以最大限度保留墓葬的原始环境,保留更多历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