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山海并茂 氢油齐名
依托深水大港聚力向海而兴,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源产业园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詹翔闵 全良波
在茂名滨海新区港博贺新港区通用码头内,一字排开的大型门吊向海而立,岸上一派繁忙。拥有深水大港是历经几代茂名人的百年梦想,随着梦想变成现实,临港产业也因此而腾飞。目前,茂名在滨海新区打造以丙烷脱氢为龙头的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源产业园,项目以发展丙烷—丙烯—聚丙烯(PP)产业链为主线,打造全球最大的聚丙烯生产基地,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大湾区氢能源供应基地。
6月17日,记者走访茂名市发现,大港口带动大产业,千亿级临港产业集群正在崛起,绿色发展提升城市品质……茂名高质量加快构建“1+4+6”发展布局,建深水大港、兴现代产业、造滨海新城,引领大发展,形成了“两轴双中心、四组团多廊”的城市结构。当前,茂名抢抓广东串珠成链建设沿海经济带的历史机遇,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吹响向海而兴的号角,奋力建设产业实力雄厚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新增长极。
筑梦临港工业全链发展
在茂名港博贺新港旁,各种大型建筑机械正在工地上运作,到处热火朝天。这是东华能源(茂名)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工地。该项目建设意味着茂名正在由传统的石油化工产业向高层次气体化工产业迈进,进而发展新材料产业及新能源产业。茂名正致力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基地,力争创新项目取得重要突破,重点技术逐步产业化,创新驱动型烯烃产业链生态化形成规模。这是继“油城”之后,一座新的“氢城”正在茂名大地耀眼崛起。
近年来,茂名突出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和绿色发展,紧紧围绕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基地、国家级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南中国文旅康养度假基地和示范性城乡融合发展基地这“五大基地”来塑造茂名发展新优势。茂名精准聚焦绿色化工与氢能、港口物流、文化旅游、大健康、建筑业和现代农业等六大优势产业,培育更多“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建设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代产业体系。
据介绍,相比传统石油化工构筑的产业链,作为气体化工代表的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将为茂名开辟出全新的一条产业链。而随着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项目加快建设,将引领茂名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基地达到世界级规模和水平。
面向“十四五”,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茂名行动”已经铺开——深度融入“双区”“双城”建设,着力打造“一主三副两轴”的生产力布局,推动要素资源进一步向南北中央发展轴和东西滨海发展轴集聚,使之成为固茂名根基、扬茂名优势、补茂名短板的“牵引轴”,努力在开放包容中提升茂名的城市能级。
产业兴旺描绘幸福农村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茂名农村打开了发展再升级的新空间。近年来,茂名下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域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精致画卷”正在茂名大地徐徐展开。
走进高州市根子镇桥头村,荔枝已是茂名农民脱贫增收的“金果”,近年,茂名实施了一系列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品牌创建、三产融合等硬核举措,依托荔枝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广东茂名国家农业科技园、高州市“大唐荔乡”国家田园综合体等项目,积极探索数字化新营销、引领荔枝行业标准化转型、开发多样化荔枝产品,积极推动荔枝产业升级发展。
荔枝产业丰收又丰产,茂名农业2020年总产值首次超过千亿,是全省唯一农业产值破千亿的地级以上市。茂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袁古洁说:“我们要抢抓机遇,立足优势,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全力做强做大农业产业,为茂名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荔枝产业成为茂名实施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成为惠民、利民、富民的现代农业产业。一叶知秋,从荔枝产业可以看出,茂名农业产业化发展渐入佳境。目前,茂名已建成十大农业特色产业,成功打造具有茂名特色的六大农业产业带。
近两年,茂名全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持续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道路、垃圾、污水、厕所革命、集中供水“六大攻坚”行动。据茂名市农业农村局统计数据,目前,全市农村100%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和村庄规划,98.51%自然村完成了村道路面硬化、95.82%完成集中供水,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100%行政村,保洁覆盖率达99.67%。
抓点带面、成方连片,茂名逐渐创建完成1个示范县、4个示范镇、103个示范村,建设乡村绿化美化示范点142个,超额完成省任务。打造了高州根子镇桥头村、茂南金塘镇牙象村等为代表的61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亮点村,推动美丽乡村变成美丽经济、美丽生活。
绿色发展融入城市血脉
如今走在茂名市,好心绿道就如同一条绿色动脉贯穿茂名老城区,以独特的城市观景体验使之成为市民享受的生活空间、美丽风景。钢琴楼、艺术墙体绘画、休闲驿站、栈道、口袋公园、共享书吧……漫步好心绿道,沿途的节点和景观美不胜收,让人尽情沉浸在打卡绿道慢生活的幸福时光里。记者发现,绿色发展不仅提升了茂名城市颜值,而且释放了丰厚的生态红利,昔日灰蒙蒙的“南方油城”已蝶变成绿意盎然的滨海绿城。
自2017年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以来,茂名市先后开展了“三整治二提升”“八大提升”“六大攻坚”等一系列声势浩大、力度空前的创建行动,800多万茂名人民见证并享受着家园在创建文明、卫生城市过程中的可喜变化:一项项温暖人心的民生工程相继铺开,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落到实处,崇德向善风尚浸润“好心之城”,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今年1月14日,茂名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同月26日,中央文明办确定茂名市为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并且是本届广东省唯一新增地级市。
近年来,茂名实施环城林带、城市绿地、森林小镇等重点生态工程100多项,打造露天矿生态公园、小东江十里景观带等森林城市建设亮点工程,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值得一提的是,串联中心城区8路8巷、城市公园商圈和文化设施,辐射16个街区20多万人的茂名“好心绿道”,全国最大连片人工红树林种植示范基地水东湾种植万亩红树林,惠及沿线20多个村庄近10万人的信宜“锦江画廊”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精彩100里”等。
同时,茂名致力打造“好心茂名”城市品牌,将“好心精神”建成风景、炼成工匠精神和制成文艺作品。据了解,茂名建设了12公里长的“好心绿道”、200多个“好心公园”“好家风公园”;南越文创街建成“好心书屋”24小时智慧图书馆,实现了全市村居级农家书屋全覆盖。在全省率先打造茂名“好心家政”品牌,茂名籍家政从业人员全省占比超过21%。
如今,绿色是茂名城市发展最鲜活最亮丽的底色,茂名蓝滨海绿成为茂名城市建设的主基调。
一线见闻
强化产业振兴建设新农村
村道干净整洁,墙绘新颖别致,湿地公园生机勃勃,古迹焕发新光彩……来到茂南区新坡镇合水村,新农村幸福生活的美景映入眼帘。17日,记者走访发现,合水村在原有乡村旅游产业基础上,再引进企业打造罗非鱼产业园,实现村集体、农民增收,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进入合水村,河流碧波荡漾,墙绘新颖别致,小公园鸟语花香,内有古屋、古桥、古庙、古祠堂、古井等历史遗迹,焕发出勃勃生机。随着荷花池、健身广场、河岸景观带等的落成,合水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村民柯叔说,荷花池以前是生活污水池,蚊蝇乱飞,臭不可闻,大家避而远之。改造好后,村民出门见景,犹如住在公园里,生活品质大幅提升。每到黄昏、周末、节日等闲余时间,不少群众或一家老小、或三五知己来到合水,无不为合水乡村的美景所折服。
据介绍,合水村按照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打造“红”(革命老区)“绿”(绿色生态农旅产业)“古”(历史悠久)三色合水,不断优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该村成立了茂名合水农旅有限公司,负责对合水农业旅游开发经营管理,依托合水地缘优势,整合辖区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发展农业旅游观光和农业科普教育、亲水休闲旅游等产业,做到“以农促旅,以旅促商,以旅促农”联动发展。
合水村能够实现华丽蜕变,依靠的正是党建引领。该村全面推行党员联系户制度、“党建+”品牌、头雁工程等,使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大幅提升,积极引导有志之士回家创业,同时也点燃了村民干事创业的激情,形成了各尽所能建设美丽乡村的浓厚氛围。
合水村党支部书记柯亚统说,合水村以党建为引领,建设“三色合水”,打造绿色生态农旅产业。以前的污水池变成了碧波荡漾的小湖,党员干事创业带来强大的“示范”效应,使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共同转化为振兴发展动力。
据悉,在加强党建引领下,合水村发展壮大第三产业。合水村正在打造罗非鱼产业园,项目投资200万元,不断发展壮大经济,带领群众致富。
类似的故事在茂名多个村庄上演,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茂名始终把思想建设摆在首位,加强村党组织建设,以党建带村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乡村思想建设与国家思想建设统一起来。在党支部带领下,农业丰收,农民收入增长,农村面貌正在发生巨变,在乡村振兴道路上阔步行走。
数据眼
●2020年,茂名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79.31亿元,同比增长1.5%,总量位居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首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8.68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1032.43亿元,增长1.1%;第三产业增加值1598.20亿元,增长0.5%。
●茂名是广东农业第一市,拥有“全国水果第一市”美誉,是世界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基地和荔枝生产基地,荔枝产量约占广东省的2/5、全国的1/4、全世界的1/5。目前,已形成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2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格局。
●茂名石化炼油能力超过20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达到110万吨/年,跻身全国前列。2020年,石油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
●“十三五”期间,茂名市旅客接待量保持20%至30%的年均增速。其中,2019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达4545万人次,同比增长11.25%,收入476.1亿元,同比增长11.8%;2021年第一季度,全市游客接待量以及旅游收入已基本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总接待233.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995亿元。
专家观察
茂名市委党校行政学教研室主任郭柳纤:
茂名正处于爬坡越坎的关键时刻
茂名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由贸易区三大国家级经济区交汇地带,机遇与挑战并存,竞争与压力同在。但只要注重集聚发展、特色发展,找准自身的优势和定位,GDP总量长期位居粤东粤西粤北第一的茂名,完全有潜力成长为广东新的经济增长极。郭柳纤说,茂名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和能源基地,是大湾区能源与原材料供应基地之一,拥有石化、能源、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有雄厚的传统产业基础、大量成熟的技术工人、深厚的原材料资源等等优势。
随着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区域路网的跨越式发展,茂名进入茂湛1小时生活圈、珠三角2小时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3小时生活圈,对打造大湾区的“后花园”和“康养地”,承接大湾区现代产业与优势项目落户布局是重要机遇。
郭柳纤说,茂名农业是广东农业的“压舱石”,是广东省农业总产值最高的地级市。茂名还有无数回乡创业或就业的新农人,致力做强做优“茂”字号农业品牌,为茂名加快从农业大市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农业强市增添了巨大的新动力。
建设产业实力雄厚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新增长极,既是省委、省政府赋予茂名的时代定位,也是交给茂名的一个时代考卷。“茂名拥有优质的海洋资源,茂名港博贺新港区是中国距离国际主航线最近的港口之一,茂名滨海岸线是国际公认达到A级水平的资源,打造中国滨海旅游度假目的地未来可期。”郭柳纤认为,滨海新区、茂名高新区、水东湾新城这“三大平台”,是茂名实施滨海发展战略的重要立足点和经济新增长极,“三大平台”作为茂名海洋资源最富集、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是茂名发展的底气、优势、空间、未来所在。
她建议,以招商引产业、以平台聚产业、以环境育产业、以人才强产业,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和高端精细化工,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基地、国家级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南中国文旅康养度假基地、示范性城乡融合发展基地,构建与资源禀赋相匹配、有利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现代产业体系,这是茂名未来着力的方向。
她说,去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茂名依然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殊为不易。茂名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正处于爬坡越坎的关键时刻。船至中流,尤须击楫奋进。“十三五”,茂名表现不俗、可圈可点;“十四五”,茂名蓄势待发、值得期待。
将“小特产”做成“大产业”
羊城晚报评论员 李妹妍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在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方面,茂名荔枝做了一个很好的探索。
首先是优化品种结构。茂名是荔枝种植主产区之一,有白糖罂、妃子笑、桂味、糯米糍、冰荔等40多个优良品种。但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增效,仍需要政府做好产业规划,一方面通过嫁接换种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优质品种比例,另一方面优化早、中、迟熟品种的比例,错开早熟和迟熟品种的上市时间,赢得更多市场。
其次是完善冷链物流。过去水果保鲜技术落后,“果贱伤农”是“老大难”问题。近年来,随着包茂高速、汕湛高速先后通车过境,物流运输大大改善,荔枝产业也搭上了“高速快车”。物流便捷了,未来茂名发力荔枝流通市场,积极探索农村电商升级之路,促进农户与市场有效对接,将会让茂名荔枝走得更远。
更为重要的是,延伸荔枝的全产业链。据了解,茂名目前加大荔枝产品研发投入,全市现有荔枝加工企业约3000家,主要生产荔枝干、荔枝酒、荔枝酱、荔枝汁等。除荔枝深加工之外,政府还着力推动乡村游、民宿、康养等项目纵深发展,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荔花、摘荔枝,多举措增加“荔枝+”的产出效益。
不难看出,荔枝虽小,但产业贯穿种植、物流、电商、研发、文化等多领域,撬动的是茂名乡村振兴发展的大格局。一组最新数据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2020年,茂名全市农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是全省唯一农业产值破千亿的地级以上市。
不过,对如今的茂名而言,仅打造一个荔枝农业“IP”显然已远远不够:荔枝之外,化州今年成功申报化橘红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此外,茂南罗非鱼、电白沉香、信宜三华李、高州龙眼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亦相继落户茂名。
从荔枝出发,如何将本地特色农产品做成大产业,茂名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路径已非常清晰。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通过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体系,在不远的将来,化橘红、三华李、罗非鱼等“小特产”成就“大产业”的故事还将在茂名接连上演。
总 策 划:刘海陵 林海利
总 统 筹:孙 璇 林 洁
执行统筹:马汉青 林兆均 胡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