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成为国际人士“读懂中国”的新注脚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铮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了海内外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了不少国际人士“读懂中国”的一个注脚。12月3日,在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举行期间,大会设置了两场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关的平行论坛,分别以“中国特色‘先行区’与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实践”为题,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内相关政策的实施,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全球的影响。
在平行论坛中,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政策研究和区域发展局首席顾问研究员刘剑雄通过分析“横琴方案”与“前海方案”中的发展基础、主体责任、税收政策、协调机制等多方面内容,向与会嘉宾展示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新突破。他表示:“这两个方案的出台,本身就说明了中国正在以实际行动进行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
他以“横琴方案”中提到粤澳双方探索建立合作区收益共享机制为例,表示:“这是在其他区域没有涉及的。”刘剑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从拥抱国际市场、拥抱全球这一层面而言,两个合作区的建设推进,将对其他区域的建设起到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在同一场平行论坛中,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刘遵义就粤港澳大湾区内的要素流通给出建议。他分别从商品与服务、人才、资本和信息四个方面的要素流通给出解决方案。刘遵义称,粤港澳大湾区紧密的经济一体化就像微缩版的经济全球化,当中每个城市会因为有更广阔的选择范围和新机遇而变得更好。“大湾区内的自由流通,意味着大湾区和世界的自由流通。”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景如何?
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在视频演讲中提到,自1971年起,他曾多次到访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城市,见证了包括广州、深圳、珠海在内等城市的变迁。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广东省一直处于中国经济改革的前沿,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必将产生协同效应,推动创新和吸引投资者。”吴作栋称,新加坡为支持大湾区的发展,已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