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涌“小戏骨” 把戏唱到了好莱坞
孩子们的演出博得了观众阵阵叫好声
文/金羊网记者 唐波 通讯员 袁广豪
图/金羊网记者 王俊伟
1月25日晚,东莞首部原创少儿粤语舞台剧《钟馗捉鬼》在广东粤剧院艺术中心首度公演,70多名来自东莞麻涌的“小戏骨”们惊艳亮相,连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倪惠英等人都亲临现场助阵。近年来,东莞力推“戏曲进校园”,让传统粤剧成为校园内一道靓丽风景。据了解,这部戏曾经登上过美国好莱坞的舞台,得到国外观众的追捧。
A
小鬼唱大戏 老故事演出新意思
当晚8点,能容纳近800名观众的广东粤剧院艺术中心演出大厅座无虚席。随着清脆而响亮的音乐响起,70多名麻涌小演员次第亮相,七彩的服饰、精湛的演技、耀眼的灯光,瞬间将观众带回那《钟馗捉鬼》的历史典故中。在这台融传说与现代、粤剧与小品等表演艺术于一体的大型舞台剧中,小演员们唱、做、念、打显得异常娴熟,表情也很丰富生动,唱腔字正腔圆,表演有板有眼,整场演出博得了观众的一阵阵叫好声。
粤剧迷坚叔一家三口专程从东莞石排赶过来观看演出,他表示孩子们年纪虽小,表演却非常专业,让他仿佛回到从前那段看大戏的时光;广州街坊凌姨表示,这部戏以别开生面的形式教育孩子不要沉迷游戏,要勤奋向上,认真学习,非常有意义。
粤语舞台剧《钟馗捉鬼》以艺术的形式,创新性地再现钟馗捉鬼的故事。该剧通过让传说中的钟馗从地府穿越到现实当中,以荒废学业、玩物丧志等当代社会青少年儿童的不良习惯为导线,把神话中的鬼化身为生活中的邋遢鬼、蛊惑鬼、大懒鬼,通过“捉鬼”这一艺术表演形式,对这些不良现象进行批判,让孩子们从困难和挫折中树立自强、自立、自豪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东莞原创少儿粤语舞台剧《钟馗捉鬼》惊艳亮相
近年东莞推广粤剧进校园,复苏传统文化成效显著
B
倾力原创作品 曾上好莱坞戏台
导演王伟华说,这不仅是麻涌第一部少儿舞台剧,“全是孩子演大戏”在广东省亦当属首例。该剧除钟馗及剧中妈妈的角色由麻涌镇专业粤剧老师崔嘉斌、陈舒萍担任外,其他主角及演员均由在校小学生担任,共计70余人。
大懒鬼扮演者徐正鸿是古梅中心小学学生,出演经验虽不丰富但并没怯场。其实,在粤剧界,徐正鸿早就成为童星了,并成为“钟馗”的代言人。去年,这部戏的前身《钟馗》曾登上过美国好莱坞的舞台,得到国外观众的追捧,而主角“钟馗”的表演者正是徐正鸿。
C
戏曲进校园 粤剧童星如雨后春笋
东莞道滘镇的小“红娘”则成名更早,早在五年前,6岁的水乡娃娃韦嘉宜就以一曲粤剧名段《红娘》唱进了广东省第九届少儿艺术花会决赛。她参加国家、省级粤剧曲艺大赛屡次得奖,获得了“金花十佳”、“明日之星”等称号。在东莞,这样的粤剧童星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全国各级专业比赛中频频拔得头筹。
东莞是著名的“粤剧之乡”,为让粤剧传承有序,从2010年开始已着力推动“戏曲进校园”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已有道滘、麻涌、万江、中堂、厚街、虎门、莞城、石龙、高埗、南城、长安、横沥、寮步等13个镇(街)推动了“戏曲进校园”活动,其中包括道滘镇青少年粤剧培训中心、麻涌镇中心小学、漳澎小学、万江中心小学、厚街镇中心小学、虎门镇中心小学、莞城“莞邑红豆”少儿戏曲培训基地、石龙镇中心小学、高埗镇中心小学、南城阳光第二小学、长安镇乌沙幼儿园等在内共18所学校和机构。同时,“戏曲进校园”完全属公益性质,由政府出资,联合当地戏剧曲艺协会、粤剧中心等,通过聘请专业老师、宣传戏曲知识、设立培训基地、组织专场表演和比赛等方式,让传统的粤剧开始在校园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