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面对面】​“可信互联网”阶段 让区块链技术成为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来源:金羊网 作者:区健妍 发表时间:2019-03-27 10:57

视频制作:曾育文 王绮静 曾俊荣

金羊网首席记者 区健妍

“区块链”是近两年诞生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新概念。说起它,公众可能第一时间会想起“比特币”。但越来越多的发展趋势表明,区块链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各行业的发展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那么,区块链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技术?区块链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之间又有何种关系?区块链对未来社会治理将带来什么启发?近日,羊城晚报全媒体节目《科学家面对面》特别邀请了两位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专家——赵淦森与晋彤,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解读区块链技术,以及区块链在社会治理、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区块链是一种底层技术

标志着进入“可信互联网”阶段

区健妍:近两年来,我们经常听到“区块链”这个概念,普通人可能对其不太了解,两位专家能否给我们解读一下,区块链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技术?

赵淦森:现在社会上对区块链相关技术最大的印象还是“比特币”,感觉搞区块链的都是搞虚拟货币、数字货币。事实上,比特币只是区块链技术的典型应用之一,要了解什么是区块链,首先要了解我们为什么需要区块链。

在世界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正逐步进入完全数字化的世界,很可能未来有一天,人们将没有面对面交流的过程。当我们面对面跟别人交流产生交易时,会有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过程。但在互联网上,我们没办法做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么,在完全数字的空间里,如何构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以及如何去约束双方?而区块链整个技术体系,便可以支撑这个过程。简单来说,区块链技术是把所有行为记录在电脑上,全世界每个人都有一份数据备份,在记录数据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保证只要前面写了,后面接着再写时,改动的都是最新的账本,大家都有账本在手上,相当于每个人都有一台复印机,通过这样的过程,实现对真实世界完整可信的记录,从而支撑我们在数字化空间里面构建一个能够约束大家行为的环境,去支撑社会个体之间的互动。

区健妍:这么听来,其实比特币只是区块链其中一个典型的应用。晋老师,您又如何解读区块链?

晋彤:区块链实际上是一种底层技术,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互联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互联网发展的几十年中,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起连接性作用”阶段。在没有互联网之前,物理距离产生了通讯上的困难和延时,后来互联网上慢慢发展了e-mail、ftp等技术,甚至开始出现了比较原始的即时通讯,这个时候不讲究体验,重要的是“从无到有”的过程。第二个阶段是“起功能性作用”阶段。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开始有了信息性的网站,有了搜索引擎、电商、即时通讯、社交网络。但这些都有一个潜在问题有待解决,就是“信任度”的问题。因为此时的信任必须建立在那些控制信息的发布机构或者是个人手上。当他们说信息是可信时,外人只能选择去信任他,但是并没有机制来保证这确实是可信的。第三个阶段,也就是现在,我们开始呼唤一个“可信互联网”的出现。区块链作为一种不由任何单一机构控制的机制,成了“可信互联网”的答案之一。为何区块链只是答案之一?因为区块链是解决方案中的一种,但这并不意味着将来只有这一种体系架构去满足“可信互联网”的发展。区块链的出现标志着我们进入了“可信互联网”这个新的阶段。 

两位计算机科学领域专家做客《科学家面对面》节目

大数据与区块链应用

要以结果为导向

区健妍:两位专家都曾在国外的知名大数据公司工作过,请两位谈谈欧美国家目前大数据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处于怎样的水平?它的应用场景是什么样的?欧美国家的技术及应用相对于目前国内又有什么优势? 

赵淦森:大数据领域也好,区块链领域也好,欧美国家跟国内关注的内容很不一样。欧美国家产业创新的过程会特别关注产业应用的创新。比如说,在大数据领域,很多时候国内会投入大量成本去做内容的生产与基础设施的构建。在广州就有全世界最快的计算机之一,然后我们构建了大量的城市感知网络,这些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但事实上,我们目前还没有充分利用起这些重要的数据。欧美国家虽然拿到的数据样本远不如我们多,但是他们能充分挖掘、压榨这些数据来体现价值。举个例子,我去年去美国,了解了几个NGO机构(编者注: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非政府组织)是如何利用政府公开的数据去监督政府的财政状况。其中有一个机构,通过对政府在网上公布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发现有一个人申请的政府补贴跟他自身的职业不匹配。深度挖掘下来,他们发现这个人的地址在城里,但是却申请到了农业部的农业补贴,然后抽丝剥茧发现了其中的造假猫腻。这就是欧美等国家数据挖掘能力的厉害之处。目前我们还很少能走得这么远。其实,他们可能比我们多走了小半步,但是这小半步就能体现出来特别的价值,这种价值才能支撑产业的发展,才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区健妍:您认为出现这个差距的核心原因是在应用理念上,还是在技术层面的局限上?

赵淦森:我们太过于关注是不是有好的技术,或者是不是要把基础构建做得特别好,但最重要的是要以结果为导向,能出现创新型应用才是有价值的。我们经常说,我们用了什么技术与多少高层次人才打造了一个系统,但是却很少强调这个系统现在做了什么漂亮的事情。

晋彤在访谈中

区健妍:晋老师您的观察又是怎样的? 

晋彤:我在中美两国都工作过,从技术角度来说,现在欧美国家的一些技术发展思路与方法确实很优秀。现在互联网发达,非常容易就能了解到这些先进的技术与思路。在国内,现在大家的学习能力也很强,有新科技都会“眼睛发光”,这是一个做科研的好时代。我观察到,一方面欧美国家无论是产业还是科研领域,比较讲究投入产出比,对效率要求比较高,他们会以结果为导向,如果不出结果的话,市场会比较快的淘汰掉。另一方面,他们对“时髦性”没有那么强的关注,比如谈到3G技术,我们马上就会想到4G、5G、6G,而他们可能更多是想把现在的这一代技术好好发展,通过手头已有技术去解决问题。所以他们号召产业换代的声音并不容易发出,即使发出也比较慎重。他们更注重实际上产出的效果,所以会多一些原创,但也会多一点“无序性”。在国内,我们往往会先有一个宏观上的方向,然后很多企业朝着这个大方向去迈进。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可以产生规模化效应,大家充分竞争,最优秀的就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我想,如果能结合国内和欧美国家的优势,是能做出很多非常有意思的东西的。有了好的观念、好的思路、好的技术,我们还要思考怎样应用到国内的产业上。比如区块链,无论是在市场、制造业、商业、政府治理等方面,其实都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场景。另外,不要把区块链当成一个独立的技术来看,它只是一个基础设施,它应该和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开发等技术结合起来发展。区块链是一个信任机制,但信任机制的第一步是需要建立一个分布式的设施和机制,而这需要政策性的支撑。 

区健妍:这一两年,我们已经看到有一些行业和政府部门开始积极地利用区块链技术去解决一些管理的难题。例如在利用区块链技术去提升政府治理方面,两位有什么建议? 

赵淦森在访谈中

赵淦森:我认为政府在社会治理的过程当中可能会有几个困扰:第一,政府拿到的数据是否正确;第二,政府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的流通共享问题;第三,构建一个体系化、自动化的流程,让社会自动运作,而不是每件事情都需要人工干预。而区块链恰好在这三方面都能够帮助政府去解决一部分问题。首先,在区块链系统上,能够保证记录下来的所有信息都是大家认可的,而这就解决了第一个困扰。其次,政府资源共享跟业务协同问题,实际也可以通过区块链来驱动。比如说,在区块链上实现政务数据的共享,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互动。再者,对于自动流转的问题,区块链上可以构建智能合约,当你有个事情,把它放在区块链上面,只要大家提前协商好,满足什么条件就执行某个动作,便可实现自动执行。打个比方,如果你的身份证丢了,只要你提供的所有的材料是真实的,然后又登了报纸公示,三个月之后系统就自动给你重新发一张身份证。以前我们需要有人去跟进,而通过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就可以自动执行,实现全流程的自动化。我个人很期待区块链能协助政府在社会治理与政务服务中提高效率。

“区块链+” 技术框架

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块链应用推广

区健妍:最近,国务院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区块链技术应用未来在大湾区的融合发展能带来哪些启发?

晋彤:我本身从事产业方面的研究,我们都有这样一个思路,那就是技术在应用中必须有一个场景,必须要有一个客户,并使这个客户从技术中获益。比如说,我们为政府机构部门提供决策支持的产品,就是用区块链的技术予以实施,这样能做到内容的唯一性,权威性也能一直保存。区块链不是单独可以存在的技术,必须跟现有的技术进行结合,所以我们提出了“区块链+”的技术框架。区块链和现有的产业应用体系架构结合起来,能够使它被赋能“信任”和“权威”。而且区块链是一个相对成本较高的技术,冗余度比较大,所以最好的应用是把关键节点的数据保存在区块链上面。我们用这种方法去探索,探索一个实现一个,让其成为一个可以复制的标杆,然后再去推广,这也是我们粤港澳大湾区块链应用推广的中心的宗旨和方法学。

区健妍:所以说,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底层技术,需要实现“区块链+”?

晋彤:是的,像粤港澳三地虽然有差异,但好处是有大量可交换的数据,这个数据只要能形成可交换的机制,在区块链上它就是一种共识机制,在数据的流通过程中,数据也得到了“背书”,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情况。另外,从数据和技术层面去推动这个融合,是一个非常有远见,也是非常科学的一种方法,让大家能够从共同的本质层面去看到实际是怎么流通的,然后再一层一层的去推动其他方面的融合,对此,我持乐观态度。 

区健妍:这样看,公众对区块链的认知和推广应用可能还需要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

赵淦森:实际运作过程中,区块链的应用门槛并不高,应用门槛最高的是“思维”,也就是大家怎么去认识区块链,以及具体怎么去用区块链技术。像晋老师说的“区块链+”的理念,其实就是让大家除了在做大数据的时候要有数据思维之外,在做其他工作的时候,能不能也有区块链的思维,通过区块链思维去支撑我们要做的一些事情,技术层面问题倒不是大问题。 

区块链专委会

实现区块链三大重点职能

区健妍:最近广东省计算机学会成立了区块链专委会,赵教授您是主任委员,能不能谈一下区块链专委会的职能是什么? 

赵淦森:区块链专委会是一个纯学术的组织,我们整合了广东省内大部分做区块链研究和技术研发的专家,囊括了大学老师、科研院所研究人员以及企业技术骨干等,当然我们也鼓励做技术应用跟做商业推广的骨干加入我们。我们希望通过区块链专委会实现三大重点职能:第一,让大家正确认识什么是区块链,不要让一个好的技术,因为社会认识不充分而失去机会。所以我们现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科普与宣传推广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第二,我们希望能鼓励在区块链技术领域、应用领域做更多的科学研究跟技术应用的创新,能够不断地去突破、提升,让我们在这个领域的技术水平能在国际层面上去竞争。第三,希望能够做好技术人才跟社会之间的对接。我们不以盈利为目的,当社会应用层面有人才的需求时,我们能从委员里面找到能够解决问题的人才。

区健妍:今天我们非常感谢两位嘉宾给我们带来有关区块链技术和应用有关的这么多宝贵的知识和观点,再次感谢两位。更多精彩节目,请您继续关注《科学家面对面》羊城晚报全媒体报道,下期见。 

编辑:林润栋 邬嘉宏 王智韬

编辑: 宝厷
数字报
【科学家面对面】​“可信互联网”阶段 让区块链技术成为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金羊网  作者:区健妍  2019-03-27

视频制作:曾育文 王绮静 曾俊荣

金羊网首席记者 区健妍

“区块链”是近两年诞生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新概念。说起它,公众可能第一时间会想起“比特币”。但越来越多的发展趋势表明,区块链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各行业的发展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那么,区块链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技术?区块链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之间又有何种关系?区块链对未来社会治理将带来什么启发?近日,羊城晚报全媒体节目《科学家面对面》特别邀请了两位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专家——赵淦森与晋彤,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解读区块链技术,以及区块链在社会治理、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区块链是一种底层技术

标志着进入“可信互联网”阶段

区健妍:近两年来,我们经常听到“区块链”这个概念,普通人可能对其不太了解,两位专家能否给我们解读一下,区块链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技术?

赵淦森:现在社会上对区块链相关技术最大的印象还是“比特币”,感觉搞区块链的都是搞虚拟货币、数字货币。事实上,比特币只是区块链技术的典型应用之一,要了解什么是区块链,首先要了解我们为什么需要区块链。

在世界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正逐步进入完全数字化的世界,很可能未来有一天,人们将没有面对面交流的过程。当我们面对面跟别人交流产生交易时,会有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过程。但在互联网上,我们没办法做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么,在完全数字的空间里,如何构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以及如何去约束双方?而区块链整个技术体系,便可以支撑这个过程。简单来说,区块链技术是把所有行为记录在电脑上,全世界每个人都有一份数据备份,在记录数据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保证只要前面写了,后面接着再写时,改动的都是最新的账本,大家都有账本在手上,相当于每个人都有一台复印机,通过这样的过程,实现对真实世界完整可信的记录,从而支撑我们在数字化空间里面构建一个能够约束大家行为的环境,去支撑社会个体之间的互动。

区健妍:这么听来,其实比特币只是区块链其中一个典型的应用。晋老师,您又如何解读区块链?

晋彤:区块链实际上是一种底层技术,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互联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互联网发展的几十年中,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起连接性作用”阶段。在没有互联网之前,物理距离产生了通讯上的困难和延时,后来互联网上慢慢发展了e-mail、ftp等技术,甚至开始出现了比较原始的即时通讯,这个时候不讲究体验,重要的是“从无到有”的过程。第二个阶段是“起功能性作用”阶段。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开始有了信息性的网站,有了搜索引擎、电商、即时通讯、社交网络。但这些都有一个潜在问题有待解决,就是“信任度”的问题。因为此时的信任必须建立在那些控制信息的发布机构或者是个人手上。当他们说信息是可信时,外人只能选择去信任他,但是并没有机制来保证这确实是可信的。第三个阶段,也就是现在,我们开始呼唤一个“可信互联网”的出现。区块链作为一种不由任何单一机构控制的机制,成了“可信互联网”的答案之一。为何区块链只是答案之一?因为区块链是解决方案中的一种,但这并不意味着将来只有这一种体系架构去满足“可信互联网”的发展。区块链的出现标志着我们进入了“可信互联网”这个新的阶段。 

两位计算机科学领域专家做客《科学家面对面》节目

大数据与区块链应用

要以结果为导向

区健妍:两位专家都曾在国外的知名大数据公司工作过,请两位谈谈欧美国家目前大数据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处于怎样的水平?它的应用场景是什么样的?欧美国家的技术及应用相对于目前国内又有什么优势? 

赵淦森:大数据领域也好,区块链领域也好,欧美国家跟国内关注的内容很不一样。欧美国家产业创新的过程会特别关注产业应用的创新。比如说,在大数据领域,很多时候国内会投入大量成本去做内容的生产与基础设施的构建。在广州就有全世界最快的计算机之一,然后我们构建了大量的城市感知网络,这些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但事实上,我们目前还没有充分利用起这些重要的数据。欧美国家虽然拿到的数据样本远不如我们多,但是他们能充分挖掘、压榨这些数据来体现价值。举个例子,我去年去美国,了解了几个NGO机构(编者注: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非政府组织)是如何利用政府公开的数据去监督政府的财政状况。其中有一个机构,通过对政府在网上公布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发现有一个人申请的政府补贴跟他自身的职业不匹配。深度挖掘下来,他们发现这个人的地址在城里,但是却申请到了农业部的农业补贴,然后抽丝剥茧发现了其中的造假猫腻。这就是欧美等国家数据挖掘能力的厉害之处。目前我们还很少能走得这么远。其实,他们可能比我们多走了小半步,但是这小半步就能体现出来特别的价值,这种价值才能支撑产业的发展,才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区健妍:您认为出现这个差距的核心原因是在应用理念上,还是在技术层面的局限上?

赵淦森:我们太过于关注是不是有好的技术,或者是不是要把基础构建做得特别好,但最重要的是要以结果为导向,能出现创新型应用才是有价值的。我们经常说,我们用了什么技术与多少高层次人才打造了一个系统,但是却很少强调这个系统现在做了什么漂亮的事情。

晋彤在访谈中

区健妍:晋老师您的观察又是怎样的? 

晋彤:我在中美两国都工作过,从技术角度来说,现在欧美国家的一些技术发展思路与方法确实很优秀。现在互联网发达,非常容易就能了解到这些先进的技术与思路。在国内,现在大家的学习能力也很强,有新科技都会“眼睛发光”,这是一个做科研的好时代。我观察到,一方面欧美国家无论是产业还是科研领域,比较讲究投入产出比,对效率要求比较高,他们会以结果为导向,如果不出结果的话,市场会比较快的淘汰掉。另一方面,他们对“时髦性”没有那么强的关注,比如谈到3G技术,我们马上就会想到4G、5G、6G,而他们可能更多是想把现在的这一代技术好好发展,通过手头已有技术去解决问题。所以他们号召产业换代的声音并不容易发出,即使发出也比较慎重。他们更注重实际上产出的效果,所以会多一些原创,但也会多一点“无序性”。在国内,我们往往会先有一个宏观上的方向,然后很多企业朝着这个大方向去迈进。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可以产生规模化效应,大家充分竞争,最优秀的就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我想,如果能结合国内和欧美国家的优势,是能做出很多非常有意思的东西的。有了好的观念、好的思路、好的技术,我们还要思考怎样应用到国内的产业上。比如区块链,无论是在市场、制造业、商业、政府治理等方面,其实都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场景。另外,不要把区块链当成一个独立的技术来看,它只是一个基础设施,它应该和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开发等技术结合起来发展。区块链是一个信任机制,但信任机制的第一步是需要建立一个分布式的设施和机制,而这需要政策性的支撑。 

区健妍:这一两年,我们已经看到有一些行业和政府部门开始积极地利用区块链技术去解决一些管理的难题。例如在利用区块链技术去提升政府治理方面,两位有什么建议? 

赵淦森在访谈中

赵淦森:我认为政府在社会治理的过程当中可能会有几个困扰:第一,政府拿到的数据是否正确;第二,政府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的流通共享问题;第三,构建一个体系化、自动化的流程,让社会自动运作,而不是每件事情都需要人工干预。而区块链恰好在这三方面都能够帮助政府去解决一部分问题。首先,在区块链系统上,能够保证记录下来的所有信息都是大家认可的,而这就解决了第一个困扰。其次,政府资源共享跟业务协同问题,实际也可以通过区块链来驱动。比如说,在区块链上实现政务数据的共享,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互动。再者,对于自动流转的问题,区块链上可以构建智能合约,当你有个事情,把它放在区块链上面,只要大家提前协商好,满足什么条件就执行某个动作,便可实现自动执行。打个比方,如果你的身份证丢了,只要你提供的所有的材料是真实的,然后又登了报纸公示,三个月之后系统就自动给你重新发一张身份证。以前我们需要有人去跟进,而通过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就可以自动执行,实现全流程的自动化。我个人很期待区块链能协助政府在社会治理与政务服务中提高效率。

“区块链+” 技术框架

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块链应用推广

区健妍:最近,国务院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区块链技术应用未来在大湾区的融合发展能带来哪些启发?

晋彤:我本身从事产业方面的研究,我们都有这样一个思路,那就是技术在应用中必须有一个场景,必须要有一个客户,并使这个客户从技术中获益。比如说,我们为政府机构部门提供决策支持的产品,就是用区块链的技术予以实施,这样能做到内容的唯一性,权威性也能一直保存。区块链不是单独可以存在的技术,必须跟现有的技术进行结合,所以我们提出了“区块链+”的技术框架。区块链和现有的产业应用体系架构结合起来,能够使它被赋能“信任”和“权威”。而且区块链是一个相对成本较高的技术,冗余度比较大,所以最好的应用是把关键节点的数据保存在区块链上面。我们用这种方法去探索,探索一个实现一个,让其成为一个可以复制的标杆,然后再去推广,这也是我们粤港澳大湾区块链应用推广的中心的宗旨和方法学。

区健妍:所以说,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底层技术,需要实现“区块链+”?

晋彤:是的,像粤港澳三地虽然有差异,但好处是有大量可交换的数据,这个数据只要能形成可交换的机制,在区块链上它就是一种共识机制,在数据的流通过程中,数据也得到了“背书”,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情况。另外,从数据和技术层面去推动这个融合,是一个非常有远见,也是非常科学的一种方法,让大家能够从共同的本质层面去看到实际是怎么流通的,然后再一层一层的去推动其他方面的融合,对此,我持乐观态度。 

区健妍:这样看,公众对区块链的认知和推广应用可能还需要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

赵淦森:实际运作过程中,区块链的应用门槛并不高,应用门槛最高的是“思维”,也就是大家怎么去认识区块链,以及具体怎么去用区块链技术。像晋老师说的“区块链+”的理念,其实就是让大家除了在做大数据的时候要有数据思维之外,在做其他工作的时候,能不能也有区块链的思维,通过区块链思维去支撑我们要做的一些事情,技术层面问题倒不是大问题。 

区块链专委会

实现区块链三大重点职能

区健妍:最近广东省计算机学会成立了区块链专委会,赵教授您是主任委员,能不能谈一下区块链专委会的职能是什么? 

赵淦森:区块链专委会是一个纯学术的组织,我们整合了广东省内大部分做区块链研究和技术研发的专家,囊括了大学老师、科研院所研究人员以及企业技术骨干等,当然我们也鼓励做技术应用跟做商业推广的骨干加入我们。我们希望通过区块链专委会实现三大重点职能:第一,让大家正确认识什么是区块链,不要让一个好的技术,因为社会认识不充分而失去机会。所以我们现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科普与宣传推广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第二,我们希望能鼓励在区块链技术领域、应用领域做更多的科学研究跟技术应用的创新,能够不断地去突破、提升,让我们在这个领域的技术水平能在国际层面上去竞争。第三,希望能够做好技术人才跟社会之间的对接。我们不以盈利为目的,当社会应用层面有人才的需求时,我们能从委员里面找到能够解决问题的人才。

区健妍:今天我们非常感谢两位嘉宾给我们带来有关区块链技术和应用有关的这么多宝贵的知识和观点,再次感谢两位。更多精彩节目,请您继续关注《科学家面对面》羊城晚报全媒体报道,下期见。 

编辑:林润栋 邬嘉宏 王智韬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