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记者 陈泽云 王丹阳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上图)在接受金羊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州近年来致力于推动生物医药产学研转化,走的路子很实在。不过,由于国际竞争的加剧,广州还应该更有危机感。
金羊网:2017年广州成功举办了第十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时隔两年再度成为东道主,您怎么看待广州生物医药产业这两年的发展?
钟南山:广州这两年在推动产学研转化方面走的路子比较实在,对于生物医药产业来说,除了要做好基础研究,也要重视基础研究的转化,让科研样品能变成产品和商品,在市面上销售使用,才能真正产生社会效应。产学研的转化以前是我们比较缺乏的,不过现在各个高校、研究所都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有了很大进步。
以我所在的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目前我们在产学研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一是新药的研发,研究院与东莞一家药企合作开发的抗流感新药,目前各项临床数据显示效果比达菲要好,该药年底将进入二期临床试验;二是医疗器械的研发,目前研究院在做的产品包括了红外超声成像仪和感染防控床等,我们希望在产学研基础上,一方面探索世界前沿技术,另一方面也促使更多国家急需的简单、效优、价廉、安全的医疗器械产品面世。三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推动先进医疗技术、理念、诊断方法,目前我们的实验室已经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呼吸学科网络互联平台,进行网上协同查房,让更多技术得以在临床上应用。
金羊网: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应该如何更好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您有什么建议?
钟南山:广州现在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比如近年来,广州吸引了不少跨国巨头入驻落地,比如GE、百济神州、药明康德等,说明这几年广州发展生物医药的政策、环境都更有吸引力了。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我们现在有很多新药,都是与全球医药公司在同一个赛道上同步竞争,这时候就要比拼谁走得快,比拼审批审评速度和政策支持力度,比拼生物产业链的完善程度。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大背景下,广州可以与香港、澳门等城市加强合作,互相补充。比如可以参考香港的税收政策,给予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和人才更大的税收优惠,以调动积极性。同时,由于生物医药产业是前沿技术,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还没跟上,政府层面要尽快出台针对性的政策和统一的标准,推动科研研究尽快进入到临床。
【说法】
中科院院士施一公: 尖端科研突破靠尖端人才
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源自于核心技术的突破,核心技术来自于原始科学发展,原始科学的发现来自顶尖一流的学者。所有的尖端科研和核心技术的突破,依赖的是顶尖人才。从2008年以来,随着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实施,大量海外优秀人才回归,我们的人才断层影响基本消除。人才数量提上来了,下一步就是提高质量,为优秀人才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让高校和企业共享专利收益
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应该鼓励高校和产业进行专利共享,通过转让专利,把专利和产业相结合取得收益。例如让大学和企业通过专利收益比例分成,既可以实现产业化,又可以得到发展的资金。在我们以色列,有些大学有专门的孵化资金,在大学内部做孵化器。孵化本大学的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资金来源。也就是说,我们的创新项目不仅可以从政府获得支持,也可以通过孵化成果来获得社会资金支持,从而得到发展。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创新是一个团队工程
对于创新,我认为有四个层面。首先,创新是一个产品、过程或者服务;其次创新不仅仅是创造新事物,也可以是改进、增进或者转化;第三,创新需要对社会有所影响;另外,创新是一项团队活动,须发挥团队中人们各自的专长。
(记者 陈泽云)
图/宋金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