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出血路40年创造上千第一 先行示范深圳担当更大使命

来源:金羊网 作者:陈强 发表时间:2019-09-04 09:02
分享到

1985年年底竣工的深圳国贸大厦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新华社 发

总策划 刘海陵 林海利

总统筹 郭启钊 朱帆

统筹 赵鹏 冷爽 徐雪亮

图片统筹 林桂炎

设计统筹 范英兰

金羊网记者 陈强

在深圳火车站西侧有一个渔民村,村民都是新中国成立前后从东莞过来深圳河打鱼的。村民们原本以船为家,漂泊在水上,上世纪50年代才上岸搭草棚、辟鱼塘,生活十分清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上世纪80年代,这里成为全国最早的“万元户村”,家家盖起小洋楼。2001年,旧村又推倒重建为花园式、现代化高档社区。70年来,村民的生活天翻地覆。小小的渔民村,正是深圳改革开放巨变的缩影。

改革开放前,深圳只是一个小渔村,当地的产业以农业为主,工业几乎是“一穷二白”。改革开放后,尤其是1980年成立经济特区以来,深圳发展迎来了大飞跃,GDP从1979年的1.96亿元到2018年的24221.98亿元,常住人口从1979年的31.41万到2018年的1302.66万人,堪称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作为改革开放的一个试验田,深圳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建立中国第一个外向型经济开发区,第一个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工资制度,敲响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出台全国第一个保护改革创新的专项法规,全国第一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40年间,深圳创造了1000多项全国第一,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创新之城”。

新时代,深圳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继续努力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列,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探路。今年8月份正式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了将深圳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

冲破“禁地”,引领全国改革开放

在深圳博物馆(老馆)门前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尊用双臂撑裂铁门框的巨人雕塑,它形象地记载着深圳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来”的历史。建立特区之初,深圳每前进一步,都得趟过一片旧体制的“雷区”,冲破一些传统观念的“禁地”。

1979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广东省宝安县改设为深圳市。同年11月26日,广东省委决定将深圳市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

就在深圳设市的那一年,中国第一个出口加工区——蛇口工业区先行获批,并于1979年7月正式破土动工。南海之滨、虎崖山下,移山填海,开山炮硝烟腾起,隆隆爆破声和马达的轰鸣声振聋发聩,日后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山第一炮”。

新生的深圳市,也很快被赋予一个重大使命——经济特区。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市设置经济特区。此后,深圳生产力得到巨大释放,经济呈现高速增长,1980-1992年,深圳GDP年均增长37.4%,远高于同期全国9.5%和全省14.1%的平均水平。

伴随着改革开放推进,深圳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和建设全面铺开。1985年上半年,罗湖城区已建起60栋18层以上的高层楼宇,当年底竣工的国贸大厦,以“三天一层楼”刷新了中国建筑史上的新纪录,成为“深圳速度”的象征。

作为改革开放的一个试验田,深圳率先冲破旧观念,传播新思想,产生了一系列引领改革开放的观念。蛇口工业区在上世纪80年代初喊出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口号,被视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破壳的标志之一。1992年,第二次来深圳视察的邓小平,把深圳的经验总结为“敢闯”,鼓励深圳大胆地闯。

灯光璀璨的深圳夜景(2011年拍摄) 陈文笔 摄

宽容失败,率先创建创新型城市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深圳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6年全市GDP突破1000亿元。进入新世纪,深圳的GDP已经超过许多老牌工业城市,跃居全国城市第四位。这样的成绩并没有让深圳人骄傲自满,因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深圳开始明显感到一种追兵在后的压力,关于“特区特不特”的争论开始出现。

2002年,28岁的年轻人呙中校,在网上贴出一篇长达1.8万字的文章《深圳,你被谁抛弃》,从金融、高新技术产业、国企改革、政府效率、治安、城市环境等多方面直指深圳发展积弊。此文犹如一枚深水炸弹,引爆了一座城市的集体危机意识。

深圳自诞生之日起,就是改革的试验田,改革与创新就是其独特的立命之本。2005年,中共深圳市委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2006年,《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出台,设计了改革创新免责条款,成为全国第一个保护改革创新的专项法规。

现任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刘曙光当时是条例起草小组副组长,他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说:“深圳骨子里就有改革创新精神,没有这个免责条款,深圳人也会一直敢闯敢试。但有了这个免责条款,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社会环境,对广大改革创新者有稳定军心的作用。”

2008年6月,深圳成为全国第一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试点。从此,自主创新成为深圳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2010年初,深圳发布了生物、新能源、互联网三大战略新兴产业振兴发展规划,成为国内最早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城市。

先行示范,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

位于深圳前海片区桂湾河畔的前海石公园,因园中有一块镌刻着“前海”二字的巨石而得名,如今这里已成为游客纷纷打卡的景点。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人迹罕至的滩涂区。如今树影婆娑、绿草如茵、高楼林立,一派勃勃生机。

2015年4月,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正式挂牌启动,前海成为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战略平台,被誉为“特区中的特区”。自成立以来,前海以平均3天推出一项制度创新成果的速度,在全国各自贸区中率先打造了制度创新的高地。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深圳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今年8月正式发布的《意见》,要求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深圳是经济特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意味着深圳领受了更重要的任务、担当更大的使命。”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告诉记者,新时代深圳继续在全国改革开放新格局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高质量发展上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

国家记忆

1979年1月,撤宝安县,设深圳市。同年,蛇口工业区轰然响起填海建港的开山炮。

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设立。

1985年,国贸大厦建成,“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代名词。

1987年深南大道全线贯通。

1987年12月1日, 深圳市政府公开拍卖土地(上图),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深南大道旁新建筑拔地而起 新华社 发

2008年,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

2015年4月,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正式挂牌启动。

网友收藏的“边防证”

传家宝

一张“边防证”曾隔开关内关外

在许多广东人家中,都珍藏着一本特殊的证件——“边防证”。“边防证”及“二线关”,深刻见证了深圳40多年来的城市发展。

198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建设特区管理线。1985年3月,长84.6公里(后逐步延伸为90.2公里)、高2.8米的铁丝网建成,从深圳中部横穿而过。1986年2月22日,《广东省深圳经济特区与内地之间人员往来管理规定》出台,于同年4月1日实施。内地人士前往深圳,必须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区通行证》或《前往边防禁区特许通行证》(两者俗称“边防证”)。

当年办理进入深圳的“边防证”十分不容易。“边防证”的需求还催生了一批以此为生的人,拿空白证件进行“批发”,其中不乏出售假冒仿制证件。

香港、澳门回归后,“二线关”在争议中渐渐改革。2008年1月1日,进入深圳特区的边防证正式停止办理。2010年, 国务院批准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二线关”分隔特区内外的职能成为历史。2015年6月4日晚,深圳16个“二线关”关口综合改善工程正式启动,“二线关”渐渐淡出历史舞台。

(金羊网记者 黄宙辉)

话当年

中英街见证深圳人生活水平巨变

金羊网记者 陈强

今年80多岁的张润添(上图),曾任沙头角镇第一任书记,是沙头角历史变迁的见证者。

“1974年的一天,我接到当时的宝安县委通知到县里开会。到县委后,县委书记方苞找我谈话,说我被任命为沙头角公社书记,立即赴任。”张润添说,“当时沙头角是被县里和公社干部称为‘笑着来,哭着走’的地方,连一条到县城的公路都没有,条件非常差。”

沙头角有一条250米长、不到4米宽的小街,名叫中英街,街上有8处界碑,以界碑连线为界,一侧是深圳,一侧是香港。“同住一条街,香港居民家中有电视,有收音机,而我们这边政府办公室连茶叶都买不起。”张润添告诉记者。

“当时,我们这边不论居住条件,还是生活水平,都跟对面的香港相差十万八千里。由于两地收入悬殊,沙头角很多人都逃去香港了。”张润添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沙头角。因为毗邻香港,公安部门专门颁发给当地人“过境耕作证”,拿着它可以到香港观塘、旺角等地谋生。很多村民就去香港捡破烂,将旧冰箱、旧沙发、收音机、录音机等捡回来卖,挣得第一桶金。

上世纪80年代,中英街以物美价廉的商品,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一时间小街店铺林立,游客摩肩接踵,成为闻名遐迩的“购物天堂”。最鼎盛的时候,每天都有近十万人到中英街购物。

“托改革开放的福,我们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裕,生活越过越精彩,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如今是张润添的生活日常。他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现在提出要把沙头角建成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这对沙头角来说,又将迎来一个发展机遇。”

编辑:海辉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6条广西自驾线路边游边购边扶贫

  • 出境东南亚游性价比突显 2019-09-03
  • 家长说:旅行中发现“小毛病”即时纠正 2019-09-03
  • 你知道娃需要一场怎样的旅行吗? 2019-09-03
  • 广西来穗推介6条自驾线路 2019-08-29
  • 2019广东旅博会本周五开锣,卖场优惠多 2019-08-29
  • 携程抓准广东旅游“私域流量”风口 用门店开拓旅游新零售市场 2019-08-26
  • 老味道 新风格 广州岭南五号酒店邀你体验“四岁狂欢” 2019-08-26
  • 马六甲传统舞蹈团助阵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马来西亚文化美食节 2019-08-26

揭秘1/100头发丝精密度 走进世界级制造工厂

  • ​雷克萨斯全新RX 450hL加长版将于成都车展上市 2019-09-02
  • 小鹏汽车将携多款车型亮相2019成都国际车展 2019-09-02
  • 东风悦达起亚全新SUV即将亮相成都车展 2019-09-02
  • 玛莎拉蒂全球限量版车型即将登陆成都车展 2019-09-02
  • 全新一代K3插电混动即将上市 百公里综合油耗1.0L 2019-09-02
  • 8秒破百、能点外卖 全新名爵ZS将亮相成都车展 2019-09-02
  • 前7个月广东二手车交易近130万 大搜车家选店覆盖12城 2019-08-29
  • 北汽新能源EU5 R600将于成都车展上市 工况续航达到501km 2019-08-27

马云希望下辈子做个好女人:男人离开女人“啥都不是"

  • 5G手机首批用户画像出炉:上海北京占比过半、高收入年轻人居多 2019-09-03
  • 电信、联通暂停办理无限量套餐,老用户有影响吗? 2019-09-03
  • 安全性遭质疑!换脸软件ZAO被微信屏蔽 2019-09-02
  • 10%+10%到底等于多少?华为、苹果、小米都算错了 2019-09-02
  • 戴MR眼镜上课,广州市第五中学携移动打造5G智慧校园 2019-09-02
  • 雷鸟科技成立雷鸟联盟,计划三年内激活1000万台终端 2019-09-02
  • 2019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出炉,苏宁再度领跑互联网零售行业 2019-09-02
  • 5G和Wi-Fi将合二为一!高通多款Wi-Fi 6芯片发布 2019-08-28

百年卜辞文学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 “打开艺术之门”58天吸引近10万人 2019-09-03
  • 因幽默点评古代诗人走红的教授 一年后怎样了? 2019-09-03
  • 周建平博士在广图讲授文艺与国家形象塑造 2019-09-01
  • 青年舞台艺术嘉年华活动在广州永庆坊举办 2019-09-01
  • 周建平博士在十三行博物馆宣讲新时代文化新使命 2019-09-01
  • 为什么这个村庄以肥为美?调研揭开了谜底 2019-09-01
  • 2019第二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决选名单出炉 2019-09-01
  •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系列专访——陈彦:从戏院里蹦跶出的小说家 2019-08-31

吃吃吃!酥脆酱香的肉夹馍 引吃货们PK

  • 一年一度鲱鱼节来袭 就问你敢不敢吃? 2019-07-01
  • 初夏五月 白芦笋相伴 2019-05-16
  • 又到海鲜季 不这么吃就白瞎了! 2019-05-06
  • 春日食游 鲜味先行 2019-04-12
  • 草头、香椿、螺蛳“抱团”上市 春天在南京菜中萌发 2019-04-10
  • 又到一年刀鱼季! 2019-03-15
  • 节后消脂润肠 试试黑木耳粟米清脂汤 2019-02-19
  • 美食打探:顺德鱼揸,吃出一个鲜字 2019-02-12
金羊图库
  • 重达666斤的月饼亮相四川中秋食品博览会
  • 红山遗址出土5300年前敖汉陶人
  • 三峡库区初秋时节风光美如画
  • 航拍沪通长江大桥 云雾缭绕呈现别样胜景
  • 广西侗乡小学开学第一课 特警队员教授防身技巧
  • 南海热带低压登陆海南万宁 琼州海峡全线停航
  • “中国天眼”:已发现93颗新脉冲星
  • 新台风“杨柳”又来,广州大热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电脑随机派号、全程阳光透明,记者带你揭开定兵“神秘面纱”
2019-09-03 22:55:08
获封抖音段子手 广州增城公安火了!独家采访主创警花小叶 她竟然和记者说……
2019-09-03 22:55:09
广州花园建设又有新进展,拟花3000万打造芬芳花园
2019-09-03 22:55:09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向全省网络订餐推广使用食安封签
2019-09-03 18:08:11
广东机动车六年免检可网上办,但六年免检≠不检!
2019-09-03 18:18:21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杀出血路40年创造上千第一 先行示范深圳担当更大使命
金羊网  作者:陈强  2019-09-04
70年来,村民的生活天翻地覆。小小的渔民村,正是深圳改革开放巨变的缩影。

1985年年底竣工的深圳国贸大厦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新华社 发

总策划 刘海陵 林海利

总统筹 郭启钊 朱帆

统筹 赵鹏 冷爽 徐雪亮

图片统筹 林桂炎

设计统筹 范英兰

金羊网记者 陈强

在深圳火车站西侧有一个渔民村,村民都是新中国成立前后从东莞过来深圳河打鱼的。村民们原本以船为家,漂泊在水上,上世纪50年代才上岸搭草棚、辟鱼塘,生活十分清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上世纪80年代,这里成为全国最早的“万元户村”,家家盖起小洋楼。2001年,旧村又推倒重建为花园式、现代化高档社区。70年来,村民的生活天翻地覆。小小的渔民村,正是深圳改革开放巨变的缩影。

改革开放前,深圳只是一个小渔村,当地的产业以农业为主,工业几乎是“一穷二白”。改革开放后,尤其是1980年成立经济特区以来,深圳发展迎来了大飞跃,GDP从1979年的1.96亿元到2018年的24221.98亿元,常住人口从1979年的31.41万到2018年的1302.66万人,堪称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作为改革开放的一个试验田,深圳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建立中国第一个外向型经济开发区,第一个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工资制度,敲响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出台全国第一个保护改革创新的专项法规,全国第一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40年间,深圳创造了1000多项全国第一,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创新之城”。

新时代,深圳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继续努力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列,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探路。今年8月份正式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了将深圳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

冲破“禁地”,引领全国改革开放

在深圳博物馆(老馆)门前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尊用双臂撑裂铁门框的巨人雕塑,它形象地记载着深圳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来”的历史。建立特区之初,深圳每前进一步,都得趟过一片旧体制的“雷区”,冲破一些传统观念的“禁地”。

1979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广东省宝安县改设为深圳市。同年11月26日,广东省委决定将深圳市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

就在深圳设市的那一年,中国第一个出口加工区——蛇口工业区先行获批,并于1979年7月正式破土动工。南海之滨、虎崖山下,移山填海,开山炮硝烟腾起,隆隆爆破声和马达的轰鸣声振聋发聩,日后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山第一炮”。

新生的深圳市,也很快被赋予一个重大使命——经济特区。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市设置经济特区。此后,深圳生产力得到巨大释放,经济呈现高速增长,1980-1992年,深圳GDP年均增长37.4%,远高于同期全国9.5%和全省14.1%的平均水平。

伴随着改革开放推进,深圳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和建设全面铺开。1985年上半年,罗湖城区已建起60栋18层以上的高层楼宇,当年底竣工的国贸大厦,以“三天一层楼”刷新了中国建筑史上的新纪录,成为“深圳速度”的象征。

作为改革开放的一个试验田,深圳率先冲破旧观念,传播新思想,产生了一系列引领改革开放的观念。蛇口工业区在上世纪80年代初喊出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口号,被视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破壳的标志之一。1992年,第二次来深圳视察的邓小平,把深圳的经验总结为“敢闯”,鼓励深圳大胆地闯。

灯光璀璨的深圳夜景(2011年拍摄) 陈文笔 摄

宽容失败,率先创建创新型城市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深圳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6年全市GDP突破1000亿元。进入新世纪,深圳的GDP已经超过许多老牌工业城市,跃居全国城市第四位。这样的成绩并没有让深圳人骄傲自满,因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深圳开始明显感到一种追兵在后的压力,关于“特区特不特”的争论开始出现。

2002年,28岁的年轻人呙中校,在网上贴出一篇长达1.8万字的文章《深圳,你被谁抛弃》,从金融、高新技术产业、国企改革、政府效率、治安、城市环境等多方面直指深圳发展积弊。此文犹如一枚深水炸弹,引爆了一座城市的集体危机意识。

深圳自诞生之日起,就是改革的试验田,改革与创新就是其独特的立命之本。2005年,中共深圳市委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2006年,《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出台,设计了改革创新免责条款,成为全国第一个保护改革创新的专项法规。

现任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刘曙光当时是条例起草小组副组长,他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说:“深圳骨子里就有改革创新精神,没有这个免责条款,深圳人也会一直敢闯敢试。但有了这个免责条款,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社会环境,对广大改革创新者有稳定军心的作用。”

2008年6月,深圳成为全国第一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试点。从此,自主创新成为深圳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2010年初,深圳发布了生物、新能源、互联网三大战略新兴产业振兴发展规划,成为国内最早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城市。

先行示范,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

位于深圳前海片区桂湾河畔的前海石公园,因园中有一块镌刻着“前海”二字的巨石而得名,如今这里已成为游客纷纷打卡的景点。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人迹罕至的滩涂区。如今树影婆娑、绿草如茵、高楼林立,一派勃勃生机。

2015年4月,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正式挂牌启动,前海成为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战略平台,被誉为“特区中的特区”。自成立以来,前海以平均3天推出一项制度创新成果的速度,在全国各自贸区中率先打造了制度创新的高地。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深圳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今年8月正式发布的《意见》,要求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深圳是经济特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意味着深圳领受了更重要的任务、担当更大的使命。”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告诉记者,新时代深圳继续在全国改革开放新格局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高质量发展上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

国家记忆

1979年1月,撤宝安县,设深圳市。同年,蛇口工业区轰然响起填海建港的开山炮。

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设立。

1985年,国贸大厦建成,“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代名词。

1987年深南大道全线贯通。

1987年12月1日, 深圳市政府公开拍卖土地(上图),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深南大道旁新建筑拔地而起 新华社 发

2008年,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

2015年4月,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正式挂牌启动。

网友收藏的“边防证”

传家宝

一张“边防证”曾隔开关内关外

在许多广东人家中,都珍藏着一本特殊的证件——“边防证”。“边防证”及“二线关”,深刻见证了深圳40多年来的城市发展。

198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建设特区管理线。1985年3月,长84.6公里(后逐步延伸为90.2公里)、高2.8米的铁丝网建成,从深圳中部横穿而过。1986年2月22日,《广东省深圳经济特区与内地之间人员往来管理规定》出台,于同年4月1日实施。内地人士前往深圳,必须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区通行证》或《前往边防禁区特许通行证》(两者俗称“边防证”)。

当年办理进入深圳的“边防证”十分不容易。“边防证”的需求还催生了一批以此为生的人,拿空白证件进行“批发”,其中不乏出售假冒仿制证件。

香港、澳门回归后,“二线关”在争议中渐渐改革。2008年1月1日,进入深圳特区的边防证正式停止办理。2010年, 国务院批准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二线关”分隔特区内外的职能成为历史。2015年6月4日晚,深圳16个“二线关”关口综合改善工程正式启动,“二线关”渐渐淡出历史舞台。

(金羊网记者 黄宙辉)

话当年

中英街见证深圳人生活水平巨变

金羊网记者 陈强

今年80多岁的张润添(上图),曾任沙头角镇第一任书记,是沙头角历史变迁的见证者。

“1974年的一天,我接到当时的宝安县委通知到县里开会。到县委后,县委书记方苞找我谈话,说我被任命为沙头角公社书记,立即赴任。”张润添说,“当时沙头角是被县里和公社干部称为‘笑着来,哭着走’的地方,连一条到县城的公路都没有,条件非常差。”

沙头角有一条250米长、不到4米宽的小街,名叫中英街,街上有8处界碑,以界碑连线为界,一侧是深圳,一侧是香港。“同住一条街,香港居民家中有电视,有收音机,而我们这边政府办公室连茶叶都买不起。”张润添告诉记者。

“当时,我们这边不论居住条件,还是生活水平,都跟对面的香港相差十万八千里。由于两地收入悬殊,沙头角很多人都逃去香港了。”张润添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沙头角。因为毗邻香港,公安部门专门颁发给当地人“过境耕作证”,拿着它可以到香港观塘、旺角等地谋生。很多村民就去香港捡破烂,将旧冰箱、旧沙发、收音机、录音机等捡回来卖,挣得第一桶金。

上世纪80年代,中英街以物美价廉的商品,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一时间小街店铺林立,游客摩肩接踵,成为闻名遐迩的“购物天堂”。最鼎盛的时候,每天都有近十万人到中英街购物。

“托改革开放的福,我们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裕,生活越过越精彩,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如今是张润添的生活日常。他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现在提出要把沙头角建成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这对沙头角来说,又将迎来一个发展机遇。”

编辑:海辉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18:35
习近平总书记“林区三问”的伊春答卷
17:22
【中国稳健前行】中国民主道路的四条经验
11:35
香港逾千所大中小学校迎来开学日
15:52
体育是人民健康幸福重要组成部分
09:31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习近平谈抗战
14:41
携手铸就非凡梦想
14:41
联播+丨胜利日,习近平告诉我们要铭记历史
10:29
习近平会见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代表 李克强王沪宁王岐山参加会见
15:38
让蝴蝶飞过沧海——职业教育在关怀中演绎精彩故事
22:25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