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追忆曾宪梓博士:他是梅州人尊敬的“宪梓伯”

来源:金羊网 作者:危健峰 发表时间:2019-09-22 09:01
分享到

曾宪梓 新华社 发

金羊网记者 危健峰

2019年9月20日,梅州的天气少了闷热,有了些许秋天的凉意。下午四点左右,有关曾宪梓博士逝世的消息传来。闻之,不愿相信。

稍晚,香港金利来集团发出讣告。梅州人的“宪梓伯”真的走了!

笔者有幸,曾多次采访曾宪梓博士。其爱国爱港爱乡的情怀、勤俭朴实的作风、勇于学习改革的精神无不令人敬佩。由此,笔者尝试从细微之处呈现作为客家人的曾宪梓。

“大家叫我一声‘宪梓伯’,我就非常高兴”

在客家人的语言习惯中,“伯”不单指有亲属关系之人,更多的是对长辈的一种尊称。作为典型客家人的曾宪梓,虽有许多头衔和荣誉,却喜欢大家叫他“宪梓伯”。他总说:“什么慈善家、博士,大家叫我一声‘宪梓伯’,我就非常高兴。”

曾宪梓对各种社会荣誉“看得开”,而“宪梓伯”,一个普通的称谓,拉近了心灵的距离,没有富商的“壕”也没有成功人士的“傲”,更多的是长辈的亲切、和蔼。

在梅州乡亲的印象中,“宪梓伯”素来亲切细心。他在梅州的住处位于城市花园,很多人到这里拜访他。每一次有客人到来,曾宪梓都会穿好正装、系上领带,以最佳的状态出现在大家眼前。在他看来,这是对来访客人的一种尊重。对于一位年逾八旬、身体患病、腿脚不便、坐着轮椅的老人,坚持这样做,确实不易。

2015年10月,笔者随当地人员看望在家休养的曾宪梓,交谈后大家合影留念。他看到我们几个记者站在旁边,就招招手说:“来来来,你们也跟我照张相。”坐在曾宪梓旁边合影时,他忽然拉住笔者的手,紧扣在一起。正当笔者感觉不好意思时,他开玩笑说:“不要紧张,笑一下,照出来才靓。”

细微之处见温暖。在很多场合,如曾宪梓回到捐建的学校看望师生,他都主动问候大家,并说一句:“不好意思,我身体不便,让大家久等了。”

“一日三餐,萝卜干、咸菜绑白粥一样过”

出生于贫苦家庭、白手起家的曾宪梓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本色。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日三餐,萝卜干、咸菜绑(配)白粥一样过。”

曾宪梓在家宴请重要客人,肯定没有燕鲍翅,但他一般会叫做饭的阿姨多买点鸡鸭鱼等肉菜,其他多是梅菜扣肉、豆腐、肉丸等家常的客家菜。如果真的要讲什么“豪华”的,那就是饭后他会安排甜点——每人一支几块钱的雪糕。

虽然曾宪梓非常节俭,但他对慈善和公益事业却非常慷慨。嘉应学院宪梓大楼、梅县扶大宪梓中学、梅州市曾宪梓中学、曾宪梓中心小学、丽群小学、曾宪梓体育场、宪梓大道……在梅州,到处都可见以曾宪梓命名或他捐建的学校、桥梁、道路、医疗设施等。据不完全统计,他先后对梅州捐款2亿多元。

“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的今天,报效祖国是我的终生理念”

2018年10月1日,曾宪梓梅州的家中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高高挂起,不大的客厅围满了社会各界人士,一条“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的横幅非常显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身正装的曾宪梓带领大家高歌起来。

“国庆唱歌”是曾宪梓多年来一直坚持的“节目”,这个节目里只有两首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的今天,报效祖国是我的终生理念……我人生学唱的第一首歌曲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也教会了儿子这首歌。”曾宪梓在多个场合都说起这番话,现在回忆起来,他对祖国的深情依然感动着每一个人……

他是深怀爱国心的知识分子

金羊网记者 张璐瑶

十二年前,2007年的京华三月,羊城晚报记者孙朝方和曾璇在北京饭店的一间客房里,对时年73岁的曾宪梓博士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独家专访。

“他是一位非常有爱国情怀的知识分子。因缘际会,他做生意赚到了一些钱,却毫不吝啬地把这些钱捐出来报效祖国。”那一次的采访,给曾璇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于国慷慨于己却节俭

那一年的全国两会,羊城晚报特稿组派出了一组深度记者,用一种较新鲜的体例,对一批知名代表、委员进行访谈。接到羊城晚报的采访邀约,曾宪梓很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我也是客家人,跟他是本家,他把我当成本家小妹子,采访中格外有一分亲切在。”曾璇回忆道。

在她看来,曾宪梓做生意非常有天分。在百货公司设立专柜、在内地电视台打广告、在内地设厂等,改革开放初期的很多商业模式,都是他开创的。

当年采访中,曾宪梓和羊城晚报记者讲了一个故事:早些年香港领带很贵,刚出来工作的年轻人需要却舍不得多买。他很早看到这个商机,没钱开店,就自己在家里车了很多条不同款式的领带,装在箱子里,走街串户,挨个公司去推销,很快打开了局面,最终成为香港“领带大王”。

曾宪梓的领带生意越来越红火,他的爱国心也一如既往。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他捐资支持国家教育、航天、体育、科技、医疗与社会公益事业,历年捐资逾1400项次,累计金额超过12亿港元。

采访中,曾璇惊讶地发现,这位老人于国家社会如此慷慨,自己却非常朴实且节俭。“他跟我们说,来香港,我请你们吃饭。我们以为是客套话,但他很认真地说,我经常在家里款待朋友,我很会做肉骨茶,客人可喜欢了,又好吃,又不破费。”

做生意只为实业报国

那一场深谈长达两个多小时。曾璇慢慢觉得,对于曾宪梓来说,赚钱不是他的目的,他其实是一个很传统的人。在他看来,读书,做学问,当科学家、专业人才,报效祖国,才是正事。做生意,只是他实业报国的一种手段。

采访时,曾璇问了一个提纲外的问题:“您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但后来的工作跟专业没有特别大的关系,这是否也说明,不需要读很多书,也可以做成一番事业?”

听到这个问题,曾宪梓反应很大。他说:“怎么能这么说呢?读书怎么会没用呢?”

“他当时说了很多,批判读书无用论。给我的感觉就是,他是很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曾璇说。

今年9月20日,曾宪梓去世的消息在曾璇的朋友圈刷屏了。“老人家一辈子都在为国家进步发展作贡献,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都很难过,像他这样的爱国商人太可贵了。”

广东多所学校留下宝贵“宪梓印记”

他心系教育,一生为教育捐资近5.9亿元

金羊网记者 张璐瑶

曾宪梓科学馆、曾宪梓中学、曾宪梓堂、曾宪梓楼……走进广东各大中小学校园,曾宪梓留下的印记随处可见。

1934年,曾宪梓出生在梅州一个贫苦家庭,幼年丧父,曾因家贫交不起学费而辍学,靠着资助,他才得以读中学、大学,196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难忘祖国对他的培育,曾宪梓尤其心系祖国、家乡的教育事业。历年来,曾宪梓仅在教育领域的捐赠就近5.9亿元。

“我总是鞭策自己:曾宪梓,你是受了祖国的恩惠,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尽职尽责回报祖国、回报家乡!”斯人已逝,却为祖国、为广东的教育事业留下了诸多宝贵财富。

捐助广东多所学校

在母校中山大学,从1988年起,曾宪梓先后捐建和援建了博物馆、中山楼、曾宪梓堂、曾宪梓堂南院、曾宪梓大楼、教授楼等行政、科研、教学、医疗大楼和宿舍,以及设立曾宪梓奖学金、曾宪梓灵长类研究基金和曾宪梓医疗科研专项基金,先后捐资予母校的金额达5300多万元。

在中山大学博物馆捐赠仪式上,曾宪梓说:“我的钱,不会留给后代,都会奉献给国家。”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两次救了他的命,他一直感恩在心。2016年,他带病再次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捐资500万港币。

除了母校中山大学,曾宪梓捐资助学的身影,出现在众多校园里。

曾宪梓科学馆是暨南大学学子都非常熟悉的地方。1980年起,暨南大学复办不久,曾宪梓就捐助经费港币5万元;1987年,为支持华侨高等教育发展,曾宪梓向暨南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100万元港币;1999年,捐赠1000万人民币兴建暨南大学曾宪梓科学馆;2013年,再向暨南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100万元人民币支持办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图书馆、教学楼,广州医学院曾宪梓图书馆也都是他出资捐建的。

在家乡梅州,他更是不遗余力捐资助学,并积极发动海外乡贤为教育事业作贡献。去年11月8日,84岁的曾宪梓坐在轮椅上出席梅州曾宪梓中学25周年校庆,表示将再捐2000万,用于支持梅州教育事业。他说:“我身体不好,但是我一定要来,因为我有好多话要跟你们说……”

教育基金资助学子

从贫困家庭中走出,得益于祖国的资助完成学业,对贫困学子,曾宪梓充满关怀之情。

1992年,他捐资港币1亿元与国家教育部合作设立曾宪梓教育基金。2000年,基金会实施“优秀大学生奖学金计划”,用于奖励家境贫寒及在高等院校就读的品学兼优学生,已资助奖励优秀大学生30940人次,累计奖学金逾1.2亿元。

截至2018年12月,据不完全统计,曾宪梓教育基金会用于资助内地教育事业的善款逾2.64亿元人民币。在尊师重教、扶困助学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为促进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其中,为资助家乡教育事业,1990年起,曾宪梓先后捐赠广东省教育基金、南粤优秀研究生奖学金近300万元;先后捐赠广州市教育基金近200万元。

他说:“我若把产业只留给我的后代,只富了我一家;我要用我的产业来培养祖国后一代,将来就能使整个国家富裕起来。”


编辑: 智韬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科普游新目标:8处新命名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矿山公园约你来

  • 首届广东瑶族丰收节本月登场 2019-09-19
  • 国庆和全国车主“相约”自驾 2019-09-19
  • 悉尼邦迪海滩——南半球的“夏威夷” 2019-09-18
  • 日本人把“古着”穿出新时尚 2019-09-18
  • 游进佛山,游向全国 2019-09-16
  • “一城千面”广州吸客 2019-09-16
  • 中秋节,一家人齐齐整整过节去 2019-09-16
  • 歌诗达·威尼斯号年底入驻深圳母港 2019-09-12

哈弗F7周年限量版上市售15.37万元 全球限量777台

  • 售11.99万元 全新宋MAX新增1.5TI自动智联睿动型越享版 2019-09-16
  • 全新一代路虎Defender亮相 新增全新涉水模式 2019-09-11
  • 梅赛德斯-奔驰VISION EQS概念车亮相法兰克福国际车展 2019-09-11
  • 红旗S9全球首秀 新红旗品牌亮相法兰克福车展 2019-09-11
  • 吉利全新SUV定名“icon” 高度还原CONCEPT ICON概念车 2019-09-11
  • 沃尔沃S60 T8海外售价公布约44万人民币 2019-09-04
  • 西雅特Tarraco FR将于法兰克福车展亮相 2019-09-04
  • 抗衡主流竞品 途观L七座版成都车展将上市 2019-09-04

任正非之后,华为一票否决权将由谁继承?

  • 最受美国应届生青睐的雇主企业排行榜! 2019-09-20
  • 行业“新物种”!华为智慧屏:三大卖点带来AI体验 2019-09-20
  • 这次“稳”了?华为Mate 30系列发布:麒麟990 5G/徕卡四摄 2019-09-20
  • 2019应届生起薪5610元,一线城市吸引力首次跌破30% 2019-09-19
  • 华为Mate 30今晚8点发布!除了价格,这些配置已无悬念 2019-09-19
  • 以为牙掉了!加拿大男子吃生蚝 竟吐出48颗珍珠 2019-09-18
  • 拒绝讲话?俄太空机器人返回地球后无法启动 2019-09-18
  • 马斯克获评“最鼓舞人心科技领袖”,马云排第5 2019-09-18

敦煌现代“藏经人”:藏经书作品逾万件 冀融合教育共享世界

  • 议“炎黄”论“尧舜” 专家学者聚焦中国五帝时代 2019-09-20
  • 浙南大山里的“绘廊桥人”:让中国廊桥在世界绽放光彩 2019-09-20
  • 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名家原作首次公开呈现 2019-09-20
  • 约吗?“男版天鹅湖”9月20日首登广州大剧院 2019-09-19
  • 赞!《龙腾港珠澳摄影作品展》走进梅州 2019-09-19
  • 樊锦诗唯一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重磅问世 2019-09-19
  •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系列专访——李洱:真正的知识分子在任何时代都会保持精神独立 2019-09-18
  • 《又见平遥》开启实名制购票 系全国文旅行业首家 2019-09-18

吃吃吃!酥脆酱香的肉夹馍 引吃货们PK

  • 一年一度鲱鱼节来袭 就问你敢不敢吃? 2019-07-01
  • 初夏五月 白芦笋相伴 2019-05-16
  • 又到海鲜季 不这么吃就白瞎了! 2019-05-06
  • 春日食游 鲜味先行 2019-04-12
  • 草头、香椿、螺蛳“抱团”上市 春天在南京菜中萌发 2019-04-10
  • 又到一年刀鱼季! 2019-03-15
  • 节后消脂润肠 试试黑木耳粟米清脂汤 2019-02-19
  • 美食打探:顺德鱼揸,吃出一个鲜字 2019-02-12
金羊图库
  • 热带风暴“洛雷娜”袭击墨西哥 道路被淹一片狼藉
  • 美国得州遭遇暴雨13个郡成为灾区 车辆泡水中
  • 智利举行阅兵式庆祝独立日 小奶狗成抢镜王
  • 云南迪庆梅里雪山现“日照金山”景观
  • 兰州街头现“丝路荧光壁画”
  • 中央芭蕾舞团将举办建团6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
  • 南昌车辆段开展动客车秋季整修确保安全
  • 比利时战机在法国境内坠毁 飞行员受困高压电线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广东银保监局: 制造业贷款规模超万亿元
2019-09-21 08:50:11
番禺区:130个项目获2000万创业补贴和奖金扶持
2019-09-21 09:07:29
越秀区发出首张外资企业营业执照
2019-09-21 09:07:29
黄埔区95%以上小区楼道已撤垃圾桶
2019-09-21 08:48:53
“开国大典”珍贵历史影像经高清修复将彩色呈现
2019-09-21 07:50:55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羊城晚报记者追忆曾宪梓博士:他是梅州人尊敬的“宪梓伯”
金羊网  作者:危健峰  2019-09-22
笔者有幸,曾多次采访曾宪梓博士。其爱国爱港爱乡的情怀、勤俭朴实的作风、勇于学习改革的精神无不令人敬佩。

曾宪梓 新华社 发

金羊网记者 危健峰

2019年9月20日,梅州的天气少了闷热,有了些许秋天的凉意。下午四点左右,有关曾宪梓博士逝世的消息传来。闻之,不愿相信。

稍晚,香港金利来集团发出讣告。梅州人的“宪梓伯”真的走了!

笔者有幸,曾多次采访曾宪梓博士。其爱国爱港爱乡的情怀、勤俭朴实的作风、勇于学习改革的精神无不令人敬佩。由此,笔者尝试从细微之处呈现作为客家人的曾宪梓。

“大家叫我一声‘宪梓伯’,我就非常高兴”

在客家人的语言习惯中,“伯”不单指有亲属关系之人,更多的是对长辈的一种尊称。作为典型客家人的曾宪梓,虽有许多头衔和荣誉,却喜欢大家叫他“宪梓伯”。他总说:“什么慈善家、博士,大家叫我一声‘宪梓伯’,我就非常高兴。”

曾宪梓对各种社会荣誉“看得开”,而“宪梓伯”,一个普通的称谓,拉近了心灵的距离,没有富商的“壕”也没有成功人士的“傲”,更多的是长辈的亲切、和蔼。

在梅州乡亲的印象中,“宪梓伯”素来亲切细心。他在梅州的住处位于城市花园,很多人到这里拜访他。每一次有客人到来,曾宪梓都会穿好正装、系上领带,以最佳的状态出现在大家眼前。在他看来,这是对来访客人的一种尊重。对于一位年逾八旬、身体患病、腿脚不便、坐着轮椅的老人,坚持这样做,确实不易。

2015年10月,笔者随当地人员看望在家休养的曾宪梓,交谈后大家合影留念。他看到我们几个记者站在旁边,就招招手说:“来来来,你们也跟我照张相。”坐在曾宪梓旁边合影时,他忽然拉住笔者的手,紧扣在一起。正当笔者感觉不好意思时,他开玩笑说:“不要紧张,笑一下,照出来才靓。”

细微之处见温暖。在很多场合,如曾宪梓回到捐建的学校看望师生,他都主动问候大家,并说一句:“不好意思,我身体不便,让大家久等了。”

“一日三餐,萝卜干、咸菜绑白粥一样过”

出生于贫苦家庭、白手起家的曾宪梓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本色。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日三餐,萝卜干、咸菜绑(配)白粥一样过。”

曾宪梓在家宴请重要客人,肯定没有燕鲍翅,但他一般会叫做饭的阿姨多买点鸡鸭鱼等肉菜,其他多是梅菜扣肉、豆腐、肉丸等家常的客家菜。如果真的要讲什么“豪华”的,那就是饭后他会安排甜点——每人一支几块钱的雪糕。

虽然曾宪梓非常节俭,但他对慈善和公益事业却非常慷慨。嘉应学院宪梓大楼、梅县扶大宪梓中学、梅州市曾宪梓中学、曾宪梓中心小学、丽群小学、曾宪梓体育场、宪梓大道……在梅州,到处都可见以曾宪梓命名或他捐建的学校、桥梁、道路、医疗设施等。据不完全统计,他先后对梅州捐款2亿多元。

“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的今天,报效祖国是我的终生理念”

2018年10月1日,曾宪梓梅州的家中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高高挂起,不大的客厅围满了社会各界人士,一条“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的横幅非常显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身正装的曾宪梓带领大家高歌起来。

“国庆唱歌”是曾宪梓多年来一直坚持的“节目”,这个节目里只有两首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的今天,报效祖国是我的终生理念……我人生学唱的第一首歌曲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也教会了儿子这首歌。”曾宪梓在多个场合都说起这番话,现在回忆起来,他对祖国的深情依然感动着每一个人……

他是深怀爱国心的知识分子

金羊网记者 张璐瑶

十二年前,2007年的京华三月,羊城晚报记者孙朝方和曾璇在北京饭店的一间客房里,对时年73岁的曾宪梓博士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独家专访。

“他是一位非常有爱国情怀的知识分子。因缘际会,他做生意赚到了一些钱,却毫不吝啬地把这些钱捐出来报效祖国。”那一次的采访,给曾璇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于国慷慨于己却节俭

那一年的全国两会,羊城晚报特稿组派出了一组深度记者,用一种较新鲜的体例,对一批知名代表、委员进行访谈。接到羊城晚报的采访邀约,曾宪梓很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我也是客家人,跟他是本家,他把我当成本家小妹子,采访中格外有一分亲切在。”曾璇回忆道。

在她看来,曾宪梓做生意非常有天分。在百货公司设立专柜、在内地电视台打广告、在内地设厂等,改革开放初期的很多商业模式,都是他开创的。

当年采访中,曾宪梓和羊城晚报记者讲了一个故事:早些年香港领带很贵,刚出来工作的年轻人需要却舍不得多买。他很早看到这个商机,没钱开店,就自己在家里车了很多条不同款式的领带,装在箱子里,走街串户,挨个公司去推销,很快打开了局面,最终成为香港“领带大王”。

曾宪梓的领带生意越来越红火,他的爱国心也一如既往。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他捐资支持国家教育、航天、体育、科技、医疗与社会公益事业,历年捐资逾1400项次,累计金额超过12亿港元。

采访中,曾璇惊讶地发现,这位老人于国家社会如此慷慨,自己却非常朴实且节俭。“他跟我们说,来香港,我请你们吃饭。我们以为是客套话,但他很认真地说,我经常在家里款待朋友,我很会做肉骨茶,客人可喜欢了,又好吃,又不破费。”

做生意只为实业报国

那一场深谈长达两个多小时。曾璇慢慢觉得,对于曾宪梓来说,赚钱不是他的目的,他其实是一个很传统的人。在他看来,读书,做学问,当科学家、专业人才,报效祖国,才是正事。做生意,只是他实业报国的一种手段。

采访时,曾璇问了一个提纲外的问题:“您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但后来的工作跟专业没有特别大的关系,这是否也说明,不需要读很多书,也可以做成一番事业?”

听到这个问题,曾宪梓反应很大。他说:“怎么能这么说呢?读书怎么会没用呢?”

“他当时说了很多,批判读书无用论。给我的感觉就是,他是很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曾璇说。

今年9月20日,曾宪梓去世的消息在曾璇的朋友圈刷屏了。“老人家一辈子都在为国家进步发展作贡献,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都很难过,像他这样的爱国商人太可贵了。”

广东多所学校留下宝贵“宪梓印记”

他心系教育,一生为教育捐资近5.9亿元

金羊网记者 张璐瑶

曾宪梓科学馆、曾宪梓中学、曾宪梓堂、曾宪梓楼……走进广东各大中小学校园,曾宪梓留下的印记随处可见。

1934年,曾宪梓出生在梅州一个贫苦家庭,幼年丧父,曾因家贫交不起学费而辍学,靠着资助,他才得以读中学、大学,196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难忘祖国对他的培育,曾宪梓尤其心系祖国、家乡的教育事业。历年来,曾宪梓仅在教育领域的捐赠就近5.9亿元。

“我总是鞭策自己:曾宪梓,你是受了祖国的恩惠,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尽职尽责回报祖国、回报家乡!”斯人已逝,却为祖国、为广东的教育事业留下了诸多宝贵财富。

捐助广东多所学校

在母校中山大学,从1988年起,曾宪梓先后捐建和援建了博物馆、中山楼、曾宪梓堂、曾宪梓堂南院、曾宪梓大楼、教授楼等行政、科研、教学、医疗大楼和宿舍,以及设立曾宪梓奖学金、曾宪梓灵长类研究基金和曾宪梓医疗科研专项基金,先后捐资予母校的金额达5300多万元。

在中山大学博物馆捐赠仪式上,曾宪梓说:“我的钱,不会留给后代,都会奉献给国家。”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两次救了他的命,他一直感恩在心。2016年,他带病再次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捐资500万港币。

除了母校中山大学,曾宪梓捐资助学的身影,出现在众多校园里。

曾宪梓科学馆是暨南大学学子都非常熟悉的地方。1980年起,暨南大学复办不久,曾宪梓就捐助经费港币5万元;1987年,为支持华侨高等教育发展,曾宪梓向暨南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100万元港币;1999年,捐赠1000万人民币兴建暨南大学曾宪梓科学馆;2013年,再向暨南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100万元人民币支持办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图书馆、教学楼,广州医学院曾宪梓图书馆也都是他出资捐建的。

在家乡梅州,他更是不遗余力捐资助学,并积极发动海外乡贤为教育事业作贡献。去年11月8日,84岁的曾宪梓坐在轮椅上出席梅州曾宪梓中学25周年校庆,表示将再捐2000万,用于支持梅州教育事业。他说:“我身体不好,但是我一定要来,因为我有好多话要跟你们说……”

教育基金资助学子

从贫困家庭中走出,得益于祖国的资助完成学业,对贫困学子,曾宪梓充满关怀之情。

1992年,他捐资港币1亿元与国家教育部合作设立曾宪梓教育基金。2000年,基金会实施“优秀大学生奖学金计划”,用于奖励家境贫寒及在高等院校就读的品学兼优学生,已资助奖励优秀大学生30940人次,累计奖学金逾1.2亿元。

截至2018年12月,据不完全统计,曾宪梓教育基金会用于资助内地教育事业的善款逾2.64亿元人民币。在尊师重教、扶困助学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为促进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其中,为资助家乡教育事业,1990年起,曾宪梓先后捐赠广东省教育基金、南粤优秀研究生奖学金近300万元;先后捐赠广州市教育基金近200万元。

他说:“我若把产业只留给我的后代,只富了我一家;我要用我的产业来培养祖国后一代,将来就能使整个国家富裕起来。”


编辑: 智韬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金句
08:21
新华社评论员:画出最大同心圆,携手奋进新时代——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
08:21
【央视快评】促进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共享共赢
08:21
南站部分列车暂停一个小时 南站:电网故障已消除
09:33
广州拟暂停营运和调整部分公交线路 请你提意见
09:33
香港著名企业家曾宪梓逝世
09:33
防空警报响彻羊城校园 今天10时40分至11时,全市进行防空警报试鸣
09:33
广州:虚报瞒报收入等不诚信行为将被上传至市公共信用平台
09:33
小区要砍500多棵大王椰 业主不舍急呼刀下留树
09:50
专家提醒:经常乘飞机、打麻将小心患“深静脉血栓”
09:50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