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展示广东省残疾人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在全社会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形成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浓厚氛围,推动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听党话、跟党走。今日起,广东省残联与羊城晚报将合作推出残疾人自强模范、助残先进系列典型宣传报道。敬请垂注!
成文锋:和残疾人心贴心 推动打造“金湾残联模式”
文/金羊网记者 符畅 通讯员 粤残宣 图/受访者供图
9月的某天上午,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残疾人康园工疗站内,传来阵阵歌声。眼前这位被一群精神、智力残疾人簇拥着、笑意盈盈的,就是珠海市残联办公室主任成文锋。此前,她是珠海市金湾区残联理事长。“让残疾人开心、解决他们的困难,令我很有成就感。工作过程虽然辛苦,但非常值得。”她说。
在她的带领下,金湾区走上一条颇具特色的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2019年,成文锋被评为“全国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是全省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残联系统工作者,并在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做残疾人的“成妈妈”,帮助他们从受助到助人
成文锋至今仍记得,2012年她上任伊始的一幕。适逢中秋节前慰问困难残疾人,当她走进一户残疾人家里,看到其家庭的窘况,她流下了眼泪。“我顿时感觉自己责任重大,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尽力带领金湾区残疾人过上好日子。”她说。
此后七年来,她的足迹踏遍每一个村居,和辖区内残疾人结下了深厚情谊,只要遇到困难,残疾人都会打电话或者发微信给她,还亲切地称呼她为“成妈妈”“成大姐”。而她也把残疾人当作自己的孩子,和他们心贴心。
一位因意外高位截瘫的大学生,母亲去世,父亲既要工作,还要照顾他,令他感到无助和绝望。他发信息给成文锋,问道:“我还能去哪里?”成文锋鼓励他,你是大学生,坐在轮椅上也能教残疾人学知识。后来,在残联、社工、志愿者的帮助下,他身体逐渐康复,也变得更加自信,还经常到工疗站给残疾人上课,完成了从受助到助人的转变。
金湾区在执行珠海市残疾人基本生活津贴和珠海市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时,有人提出要取消之前的重度和中度生活补助政策。对此成文锋坚决反对,她深深知道有多少残疾人家庭因残致贫、因残返贫。在她的多方协调下,金湾区成为珠海市唯一实行“特惠+普惠”的政策、实行津贴制度外还实行重度、中度残疾人生活补助政策的区,发放标准为重度180元/月,中度150元/月。
推动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打造残疾人“10分钟康复圈”
金湾区建区时间短,百业待兴。长期以来,残疾人只能到市区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十分不便。如何让残疾人在辖区内就能享受精准帮扶,成为成文锋的心头大事。
上任以来,她多方奔走呼吁,积极沟通协调。在她的不懈努力下,金湾区政府将建设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连续两年纳入区十大民生实事。到目前,总用地面积13067.69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980平方米,总投资额为6400多万元,涵盖特殊儿童需求支援中心、特殊人群需求支援中心、托养中心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已基本建成,预计今年年底投入使用,可为辖区残疾人提供康复、就业、文化体育、托养等综合性服务。
针对金湾区没有残疾人康园工疗站的实际,她还指导参与了镇级康园工疗站建设的全过程。目前,金湾区实现镇级康园工疗站全覆盖,并延伸至村(居),打造残疾人“10分钟的康复圈”。
“金湾残联模式”的另一大亮点,即配备了区、镇、村(居)三级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成为广东省首支专职、专业的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成文锋介绍:“这些专职委员既是残疾人政策宣传员,也是残疾人康复的协调员,同时还是残疾人的贴心人和政府与残疾人之间的桥梁。”
在成文锋的主导下,金湾区残联还开发了智慧助残平台,残疾人不仅能通过智慧服务平台查询最新最准确的与自身相关的政策,还能随时反馈需求,便于工作人员提供精准服务。
在金湾区工作生活了数十年,成文锋对这里充满感情,“很自豪,也很不舍。”对于今后,她表示,希望将金湾经验推广到珠海全市,为更多残疾人提供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梁丽珠:从残疾人到公益达人 她的人生信条是“向上向善”
文/金羊网记者 符畅 通讯员 粤残宣 图/受访者供图
因9个月大时的一场高烧,梁丽珠患上了小儿麻痹后遗症,左腿残疾。经常有人问她,在她的人生经历中,有没有悲观绝望过?梁丽珠的回答是:“当然有,但我知道没有退路,面对再大的困难,我只能选择迎难而上。”
因为不服输,不论是在矿山从事装卸工、特种工,还是锅炉工,她在每个岗位上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因为不服输,她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而今,作为江门市肢残人协会主席,她在公益路上不停歇,为有需要的残疾人提供帮助。她说,她将始终秉持“向上向善”的初心,为残疾人做好服务。
不服命运安排,克服困难圆自己的大学梦
或许是天生“乐天派”的性格,在回顾小时候的经历时,梁丽珠感慨:“很多人患病后连地都下不了,相比之下我很幸运了。”
另一份幸运来自她的中学老师,老师一直鼓励梁丽珠,“别人不读书还能靠力气生活,你脚有残疾,要认真读书才有出路。”于是,梁丽珠一直刻苦读书,年年都获得“三好学生”。
因为出生在海南铁矿,高中毕业后,梁丽珠被安排到矿里的装卸班工作。对一个17岁女孩来说,搬运沙、石、水泥、砖头等工地材料已是非常残酷,更何况她的腿脚有残疾。但梁丽珠不服输,并且干得一点也不比别人差。后来,她又被安排到特种队,劈山、修路、安装爆破用的炸药、烧锅炉等工作都做过。当被问到为什么愿意坚持下去时,她说:“我有很强的自尊心,不想被别人看扁。”
不过,在她的内心,始终埋着一颗渴望上大学的种子。1980年,她报名参加矿里的中专考试,并顺利考上了,但却因身体残疾,遗憾被刷了下来。梁丽珠没有放弃,1996年她35岁,她毅然决定参加成人高考。通过刻苦的自学,她成功考进江门电视大学中文秘书专业。
她回忆,她每天奔波于单位、家和电大,吃完饭放下筷子,就骑着自行车奔向学校,如饥似渴地学习。后来,她又参加了中央电视大学开放性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三年后以全国“优秀学员”的身份毕业。
实际上,那时除了学习,她既要兼顾工作,又要照顾家庭,家中是失去双手的丈夫和一对双胞胎儿子。其中的艰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
而圆梦大学后,梁丽珠又有了新目标——考驾照。42岁那年,她成为广东省第一个考取小汽车驾照的残疾人。“健全人能做到的,其实我们通过努力,克服身体的局限也能做到。”她说。
公益路上不停歇,帮助有需要的残疾人
在不断挑战自我的同时,梁丽珠也希望帮助更多和自己一样的残障人士,帮助他们走出阴霾,重建人生。
在担任江门市蓬江区和江门市肢残人协会主席期间,她经常下乡探访慰问残疾人,足迹遍布江门三区四市的乡镇。在慰问中,深入了解残疾人的需求,并思考如何帮助他们。
蓬江区杜阮镇木朗村的青年小尹因车祸高位截瘫,卧病在床,为了治病,家中已负债累累。得知情况后,梁丽珠多次上门看望他,并四处筹钱帮助他,还把他的情况反映给蓬江区残联,区残联很快就解决了小尹的生活物资问题,并安排他到残联医院做康复。了解到小尹喜欢绘画,梁丽珠不仅邀请他参加残联的绘画比赛,还帮助他参加动漫绘画义卖活动,并将他绘画义卖所获的资金分别送给11户贫困残疾人。这些令小尹自信心倍增,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现在,小尹已经能靠绘画来谋生了,他最感激的人就是梁丽珠:“是珠姐挽救了我,给我第二次生命。”
多年来,梁丽珠也先后获得了很多荣誉:“广东省十大杰出母亲”“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广东省自强模范”……今年,她的家庭还获得“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谈及未来,梁丽珠表示,希望能继续为残疾人做好服务。“很多人说很佩服我,其实我只不过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罢了,不论何时,我都坚守自己的初心——向上向善。”她说。
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阮美兰:从残疾人最需要的角度 解决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文/金羊网记者 符畅 通讯员 粤残宣 图/受访者供图
日前,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江门市残联综合科科长阮美兰成为广东省首位入选“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榜单的残联系统公务员。
谈及获奖感受,她表示,这是一份崇高而神圣的荣誉,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更坚定了她做好本职工作、服务好人民的信念和决心。
从“职业”到“事业”,用心用情做好残疾人工作
最初进入残联工作时,阮美兰坦言,她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做好一份职业。但随着残疾人工作的开展,她越来越意识到,残疾人工作其实是一份充满爱心的事业。“作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我就应该把残疾人视为兄弟姐妹,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从他们最需要的角度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她说。
先后参加了三届残奥会的游泳运动员李汉华,在参加残疾人游泳队训练前是江门体校的一名少年游泳健将,因为一次意外导致高位截瘫,在家里度过了痛苦绝望的六年。2004年,当地媒体对李汉华的报道,引起了阮美兰的注意,当天下午她就带着市残联康复医院的医生前去看望李汉华,并把他从家里接到康复医院进行治疗。
一段时间后,李汉华的身体有所恢复,但他依然低落和自卑,阮美兰看出了他是对泳池有深深的不舍和向往。于是,阮美兰一方面联系市体校,帮助李汉华重新学习游泳,另一方面积极向省残联推荐,最终李汉华成功进入省和国家的残疾人游泳队。
“我与汉华一直保持紧密联系,就像姐姐和弟弟一样,了解他的身体和训练情况,及时帮助他家里解决实际困难,鼓励他刻苦训练。”阮美兰说。从对生活绝望到成为残奥冠军,她也看到了李汉华的内在变化。她表示,希望今后李汉华也能积极投身残疾人服务,回报社会。
推动解决残疾人“康复难”“托养难”问题
作为江门市残联综合科科长,阮美兰肩负残疾人康复、托养、教育、社会保障、宣传文体等业务。她时常深入基层,了解残疾人的实际困难和需求。
康复是残疾人的第一需求。为帮助残疾人改善身体功能,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2006年,阮美兰主持制定了江门市残疾人康复救助办法。该办法经两次修订,不断加大救助力度,切实解决了贫困残疾人康复难问题。
对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及其家庭来说,托养服务是他们最迫切的需求。近年来,江门市残联积极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实现了多个全省第一。2011年,阮美兰主持制订并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江门市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制度,并于2013年成功组织创建了“全国阳光家园示范区”。在社区康园中心,残疾人可以享受到日间照料、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职业康复等综合性服务。
39岁的唐氏综合征患者阿雄是首批受益人之一。阮美兰几次走访看到,以前在家里需要家人照顾的阿雄,现在可以像上班族一样,每天开心地到岭梅社区康园中心学习和参加活动。家人看到阿雄的变化,也由衷感到欣慰。
如何让更多像阿雄这样的残疾人得到妥善的照顾?2015年,借助江门市委市政府推进“大民政”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契机,阮美兰着力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在全市范围的开展。一方面抓好社区日间托养服务网络建设,在全市各镇(街)建成95家社区康园中心,每年为2000多名有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服务;一方面抓好服务与管理创新,联合市质监局与科室团队于2017年在全省率先出台残疾人托养服务领域首个服务标准,同时联合市财政局实施与经费配套挂钩的社区康园中心星级评定机制,大大促进了全市社区康园中心服务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
对于未来,阮美兰表示,愿意一直坚守残疾人工作岗位。“在工作中,看到残疾人因为获得帮助而改变,时常会让我感动。残疾人知足常乐、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也激励着我,对我也是一种滋养,让我感觉自己是很幸福的。”她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