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开展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出炉
金羊网记者 吴国颂 郑达
陆骊工是珠海市人民医院院长,也是该院法定代表人。不过,随着珠海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的成立,他将担任各成员单位的共同法定代表人,引领实现人员、财务、资源管理、药耗物资、考核评价等方面的统一。这是珠海市开展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今年7月,包括珠海在内的广东省7个城市被纳入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珠海市开展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于11月28日正式印发。破除行政区划、财政投入、人事管理、医保支付等方面的壁垒,珠海先行先试,力争打造医联体建设的“珠海样本”。
明年完成各医疗集团和各区医共体建设
根据方案,珠海市区主要发展以三级医院为牵头单位的医疗集团,其他各区主要发展以区内三级或代表辖区医疗水平的医院为牵头单位的医共体。在专科联盟组建上,以三级医院重点学科为龙头,跨区域组建若干特色专科联盟。强化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等五大救治中心建设,提高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诊疗能力。以5G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医院为平台,优先发展珠海西部和海岛地区的远程医疗协作网。
“以前市民到三级医院挂专家号,费用高,现在市民在家门口少花钱就可以看专家,医联体成员的检验报告也实现互认。”陆骊工表示,医联体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根据方案,珠海在2019年要开展医联体网格化布局,推进珠海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及其他医疗集团建设,各区推进医疗共同体建设。到2020年,珠海要完成各医疗集团和各区医共体建设。
体制机制创新让医联体“拧”成一团
早在2015年8月,深圳就以罗湖区为试点,启动以行政区(功能区)为单元的医疗机构集团化改革。“罗湖模式”成功整合区属5家医院和23家社康中心,成立唯一法人的罗湖医院集团,实现“人员编制一体化、运行管理一体化、医疗服务一体化”。
如今推出的“珠海模式”有何不同?据了解,首先,其涉及面更广。与“罗湖模式”整合区属资源不一样,珠海的医联体改革是面向全市各类医疗机构,既有三级医院,也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有民营医院,且跨行政区(功能区)合作。
其次,其“联合”更深入。过去一些医疗机构的合作,由于财政分配、医护人员身份归属、绩效考核等原因,效果不尽如人意。而珠海医联体建设,并非简单的医生下基层坐诊,而是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让成员单位真正“拧”成一团。
珠海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徐超龙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珠海将建立健全医联体工作部门协调推进机制,成立工作小组,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将推动医联体一体化管理,加强内部资源整合和共享,医联体实行自主运营管理,对医联体内行政、人员、财务、业务、药械、后勤、信息化等实行统一管理。
为保证医疗体高效运转,珠海将探索“以事定费、购买服务、专项补助”工作机制,优化医联体内部的资金管理体制,促进财政资金在医联体内部统筹使用。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探索实行医联体分别在核定的编制、岗位总量内各自统筹使用。医联体内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由医联体统一招聘、培训、调配、管理,并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收入由医联体自主分配,建立与岗位绩效考核挂钩的内部分配机制。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实现医保与医联体牵头单位统一结算,支持医联体在省规定的药品采购平台以医联体为单位进行统一采购。
徐超龙说,一方面珠海医联体改革涉及到市区镇三级财政和人事,成功打破彼此间的壁垒是一个大突破;另一方面,像珠海市人民医院这样的全省高水平医院直接对接到普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彼此形成医联体,实现资源共享,也是一次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