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脱贫困到奔小康 这个省定贫困村的村民生活越来越好了

来源:金羊网 作者:马勇 陈强 张文 发表时间:2020-09-23 08:47
分享到

从脱贫困到奔小康 这个省定贫困村的村民生活越来越好了

省定贫困村的老人许南生开起了民宿,练起了毛笔字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勇 陈强 张文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羊城晚报调研组在清远针对3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49名填写了2019年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受访者,去年家庭人均纯收入平均数达到14254.69元、中位数达到了12481.76元;237名回答了“建档立卡以来家庭收入是否明显增加”的受访者中,236人回答了“是”,占比达99.6%。

调研组在清远市调研期间接触的贫困户表示,精准扶贫以来增收比较明显。从脱贫困到奔小康,老百姓荷包鼓了,生活好了,脑袋富了。调研组在清远市调研还发现,当地省定贫困村以前普遍“脏乱差”,但是近年来纷纷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变成“真干净”,村民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美了,住得也越来越舒心了。

从“脏乱差”到“真干净”,环境越来越美了

英德市黎溪镇恒昌村,管辖有42个村民小组,875户,4262人。该村党总支书记罗洪灿告诉调研组,自2016年接受精准扶贫以来,村里各种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泥泞颠簸的村道硬底化了,村里还有了文化站、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台、康体健身器材、文化广场等设施”。

在清新区三坑镇枫坑村委会大锅塘村调研时,村民透露2018年没有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前,村里又烂又臭,村前有一个池塘,猪屎猪尿全部都流到塘里面,平时没人愿意站在这个塘边,村民都是关门关窗的。后来,村里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把臭水塘的淤泥全部清理干净,引进了山坑水,烂泥塘成了景观池,泥泞路也全部实现了硬底化,车子都能开到家门口了。

据了解,枫坑村已有19条自然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枫坑村全村设有30个垃圾收集点,覆盖全部22条自然村,建立了垃圾收费制度和清运保洁制度,还专门聘请人员负责,每天到收集点清理当天垃圾,确保日运日清。

清远英德连樟村,曾经村民们总戏称这里“垃圾靠挥发,污水靠蒸发”。而现在村里每天都会统一回收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同时村里也建成了统一的排污系统,污水满地流、垃圾满天飞的场景早已一去不复返了。连樟村各种基础设施更是越来越完善:巷道硬底化,路灯从山脚一路亮至村里;污水集中处理系统、星级公厕、河溪水景、河滨绿道、绿化、石椅等一应俱全。去年,该村还建成了2个5G基站,成为全国第一个5G覆盖的行政村。

类似连樟村、枫坑村这样有了自己保洁员的并非个案。在英德市九龙镇河头村调研时也发现,该村今年全域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在去年加大全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的基础上,今年设置了保洁队,对各自然村加大了环境卫生整治力度。

清远市把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围绕“整洁村、示范村、特色村、生态村、美丽乡镇”五个梯度建设美丽乡村,目前,全市累计创建美丽乡村达6599条,71.35%以上村庄达到省级干净整洁村标准。

据调研组问卷调查结果,在272名回答“精准扶贫以来,您所在村庄的下列哪些条件明显变好了(多选)”的受访者中,有243人表示村里的卫生环境明显改善,占比接近九成;另外,分别有214名、205名受访者表示村里的就医看病条件、通讯设施明显改善,认为饮水及农田水利设施、文体设施明显改善的比例超过六成。

从脱贫困到奔小康,生活越来越好了

走进连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陆奕和家,客厅左面墙壁上挂着的习近平总书记与他们家人亲切交谈的两幅照片十分醒目。2018年10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陆奕和家同他亲切交谈。

陆奕和透露,总书记到他家后不久,他就贷款5万元,包下了60多亩荒山地种植麻竹笋。去年,他承包的麻竹笋地大丰收,增收4万多元。再加上低保、残疾人补助、子女教育补贴等,以及大女儿毕业后在镇政府工作的收入,去年他家收入超过11万元。

“我不仅要脱贫,更要奔小康。”陆奕和今年又在连樟村乡村振兴学院找到了一份安保工作,月薪有2800元。更让他高兴的是,去年他二女儿考上了大专,小儿子考上本科,他眼下的首要目标是努力赚钱供老二老三读完大学。

像陆奕和这样因为精准扶贫政策而脱贫增收的,清远还有很多。调研组入户调研的河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许亚香、陈井清家,就从过去的入不敷出,到现在的年收入超过4万元。据了解,截至2019年底,清远全市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46元,比当年省定脱贫标准高出7000多元。

调研组在河头村村民许南生家调研时,看到客厅里挂了好几幅毛笔字,一问才知道全是他自己写的。今年65岁的许南生,早些年一直在珠三角地区务工,后来看到驻村扶贫工作队进来后,村庄焕然一新,于是萌生了回老家养老的想法。2018年,他投了几十万元在村里盖了楼房,与老伴两个人开起了民宿。民宿现在每个月营业额有8000元,许南生说够他们养老了。不忙时,他就练起了毛笔字,“我们农民也要追求精神生活”。

日子好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也丰富起来了。河头村就组建了自己的峰林荷香舞蹈队,去年还获得碧桂园英德广场舞大赛分赛区冠军。连樟村同样组建起广场舞舞蹈队,队长陆秀媚原先一直跟丈夫在外做小生意,后来看到村里焕然一新成“网红村”,2018年回到村里创业,开起档口卖特产。她现在白天守着档口做生意,晚上就会和村里一帮姐妹们相约在广场上跳舞。“跳得好不好没关系,图的是身心健康。”

【调研观察】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调研组在清远市区采访了一名普通市民邹先生,问他清远市变化大不大时,他相当肯定地答道,相当大,最起码“看牙再也不用到广州”。邹先生是重庆人,2006年第一次从珠三角城市来到清远工作,感觉清远跟珠三角有天壤之别,那时候他每次看牙都要去广州。现在,他对清远医疗水平越来越有信心了。

广清对口帮扶指挥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调研组,自2014年结对帮扶以来,广州就特别注重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的帮扶。2017年至2019年第二轮帮扶期间,广州市44家医疗卫生机构与清远市32家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全面结对,85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有广州对口帮扶单位;广州市、区两级政府投入资金1.11亿元支持清远78家医疗卫生机构软硬件建设,投入245万元支持35个村级卫生室建设,大幅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条件。而且,广清医疗机构共建成医联体4个,建成专科联盟12个,建成远程会诊平台6个。

调研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264名回答了“现在看病和以前相比负担是否明显减轻了”的受访者中,有218人表示“非常明显”,占比82.6%;有45人表示“比较明显”,占比17%;仅有1人表示“不明显”,占比0.4%。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件一件事办实办好,才能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调研组发现,目前,清远所有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达到省定脱贫标准,但部分贫困户收入渠道狭窄,转移性收入所占比重较高。2020年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后,如果系列帮扶政策不再持续,贫困户的家庭收入可能会出现明显下降,返贫风险加大。清远应继续探索建立长效脱贫机制,有效巩固扶贫成果防止返贫。

编辑: 智韬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东北最佳旅游季”来了!一起来看亮点及玩法攻略

  • 丰收在望,一起出游拥抱收获季! 2020-09-21
  • “广清城际”“新白广城际”正在联调联试,10月开通运营彩带串明珠,城轨游广东 2020-09-21
  • 精准扶贫交出满意答卷,广州文旅帮扶梅州两村摘“贫困帽子” 2020-07-01
  • 广东首个“历史文化游径体验日”活动受游客青睐3天逾3万游客踏上广东游径之旅 2020-07-01
  • “驿动的心” 带动乡村游、民宿游火起来 2020-05-13
  • 玩遍增城|亲测9条康养洗肺精品线路,诗意何止在远方 2020-04-29
  • 14家广东5A景区节前恢复开放!快来看哪些门票有优惠 2020-04-29
  • 疫后旅游业:微度假成主旋律,自驾游和短途高铁游受青睐 2020-03-28

售价11.58万元-14.38万元,比亚迪全新SUV宋PLUS上市

  • 奇瑞蚂蚁正式上市!@LIFE平台打造 补贴后14.98万元起 2020-09-22
  • 红旗品牌“全明星”阵容亮相2020北京车展 2020-09-22
  • “核能黄”首次演绎出道 全新MG5潮流美学设计品鉴 2020-09-22
  • 2021款荣威Ei5正式上市 售价14.08万元起 2020-09-21
  • 新款柯珞克领衔 上汽大众斯柯达全车型将亮相北京车展 2020-09-21
  • 吉利博越百万款上市 共5款车型售价8.88万元起 2020-09-18
  • 试驾第三代名爵6 PHEV:激进的外形,滂湃的内心 2020-09-18
  • 广汽集团8月产销同环比继续增长 自主品牌发力表现亮眼 2020-09-17

人才!阿里达摩院10位青橙奖获得者平均年龄不足32岁

  • 瑞幸咖啡造假案涉及45家公司!市场监管总局决定处罚6100万元 2020-09-22
  • 反击!华为终止澳大利亚1亿澳元投资,裁员超1000人 2020-09-22
  • 畅移升级全链路私域电商业务,携手腾讯构建零售增长新格局 2020-09-21
  • 搭载智慧柔风技术 TCL携手国美推出T睿柜机系列高端空调 2020-09-21
  • 最高可实现8级防抖功能 佳能EOS R5/R6亮相广州 2020-09-16
  • 墨迹天气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增至3.6亿元 张超退出监事一职 2020-09-15
  • 永旺梦乐城广州增城招商了!预计2021年春季开业 2020-09-11
  • 强强联合 广东移动携手白云国际机场打造5G+智慧机场 2020-09-11

全国京剧院团线上抗疫展演月30台好戏“云端”亮相

  • 《刘慈欣科幻漫画系列:乡村教师》能否摘下“金龙奖”?第十三届漫画节9月28日见分晓 2020-09-17
  • 以艺术形式致敬抗疫英雄|作品《致勇气》开启全省巡演序幕 2020-09-17
  • 从这本书读懂巍巍南山 2020-09-10
  • 《安仔一定会变好》绘本人物原型亮相南国书香节,小小志愿者分享公益故事 2020-08-29
  • “生命舱”设计作品哪件最出彩?何镜堂院士等评委选出了这两件 2020-08-29
  • 文字版权保护机制全新升级,“阅时代·文字版权保护在行动”倡议书今日发布 2020-08-29
  • 《发现香云纱》即将出版 一本挖掘南沙榄核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文化的匠心之作 2020-08-24
  • 世界华文文学奖得主西西:专心于“游戏”的说梦人 2020-08-22

养颜妙品皂角米,花样烹法惹人爱

  • 三伏到了,中秋还会远吗 2020-07-28
  • 月饼来争艳,哪款你会爱? 2020-07-28
  • 到始兴水晶寨,赴一份鲜美红嫩的杨梅之约 2020-06-01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 VR全景、外卖优惠……星级酒店美食 为求“带货”花样百出 2020-03-27
  • 爱吃辣?麦当劳9.9元辣堡不限次! 2020-03-24
金羊图库
  • 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秋日晨光美
  • 新疆博斯腾湖:“秋捕”庆丰收
  • 森林变火海 美国10个州87场大火西海岸浓烟笼罩
  • 航拍辽宁盘锦红海滩秋日风光
  • 海上收获“致富菜”
  • 云南漾濞:万亩核桃喜获丰收
  • 北京市确定第一批10条“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
  • 新疆北塔山牧场:秋季牧场畜群膘肥体壮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粤港澳工会加强合作 助力大湾区建设
2020-09-23 06:21:43
南沙率先提出探索打造一流“营智环境”
2020-09-23 06:21:33
广东省医保局:支持长处方等便民措施常态化
2020-09-22 21:37:23
洛溪大桥新桥预计10月中下旬合龙
2020-09-22 21:47:16
广州试点将情绪状态评估纳入体检项目
2020-09-22 08:44:41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从脱贫困到奔小康 这个省定贫困村的村民生活越来越好了
金羊网  作者:马勇 陈强 张文  2020-09-2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件一件事办实办好,才能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脱贫困到奔小康 这个省定贫困村的村民生活越来越好了

省定贫困村的老人许南生开起了民宿,练起了毛笔字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勇 陈强 张文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羊城晚报调研组在清远针对3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49名填写了2019年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受访者,去年家庭人均纯收入平均数达到14254.69元、中位数达到了12481.76元;237名回答了“建档立卡以来家庭收入是否明显增加”的受访者中,236人回答了“是”,占比达99.6%。

调研组在清远市调研期间接触的贫困户表示,精准扶贫以来增收比较明显。从脱贫困到奔小康,老百姓荷包鼓了,生活好了,脑袋富了。调研组在清远市调研还发现,当地省定贫困村以前普遍“脏乱差”,但是近年来纷纷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变成“真干净”,村民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美了,住得也越来越舒心了。

从“脏乱差”到“真干净”,环境越来越美了

英德市黎溪镇恒昌村,管辖有42个村民小组,875户,4262人。该村党总支书记罗洪灿告诉调研组,自2016年接受精准扶贫以来,村里各种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泥泞颠簸的村道硬底化了,村里还有了文化站、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台、康体健身器材、文化广场等设施”。

在清新区三坑镇枫坑村委会大锅塘村调研时,村民透露2018年没有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前,村里又烂又臭,村前有一个池塘,猪屎猪尿全部都流到塘里面,平时没人愿意站在这个塘边,村民都是关门关窗的。后来,村里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把臭水塘的淤泥全部清理干净,引进了山坑水,烂泥塘成了景观池,泥泞路也全部实现了硬底化,车子都能开到家门口了。

据了解,枫坑村已有19条自然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枫坑村全村设有30个垃圾收集点,覆盖全部22条自然村,建立了垃圾收费制度和清运保洁制度,还专门聘请人员负责,每天到收集点清理当天垃圾,确保日运日清。

清远英德连樟村,曾经村民们总戏称这里“垃圾靠挥发,污水靠蒸发”。而现在村里每天都会统一回收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同时村里也建成了统一的排污系统,污水满地流、垃圾满天飞的场景早已一去不复返了。连樟村各种基础设施更是越来越完善:巷道硬底化,路灯从山脚一路亮至村里;污水集中处理系统、星级公厕、河溪水景、河滨绿道、绿化、石椅等一应俱全。去年,该村还建成了2个5G基站,成为全国第一个5G覆盖的行政村。

类似连樟村、枫坑村这样有了自己保洁员的并非个案。在英德市九龙镇河头村调研时也发现,该村今年全域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在去年加大全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的基础上,今年设置了保洁队,对各自然村加大了环境卫生整治力度。

清远市把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围绕“整洁村、示范村、特色村、生态村、美丽乡镇”五个梯度建设美丽乡村,目前,全市累计创建美丽乡村达6599条,71.35%以上村庄达到省级干净整洁村标准。

据调研组问卷调查结果,在272名回答“精准扶贫以来,您所在村庄的下列哪些条件明显变好了(多选)”的受访者中,有243人表示村里的卫生环境明显改善,占比接近九成;另外,分别有214名、205名受访者表示村里的就医看病条件、通讯设施明显改善,认为饮水及农田水利设施、文体设施明显改善的比例超过六成。

从脱贫困到奔小康,生活越来越好了

走进连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陆奕和家,客厅左面墙壁上挂着的习近平总书记与他们家人亲切交谈的两幅照片十分醒目。2018年10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陆奕和家同他亲切交谈。

陆奕和透露,总书记到他家后不久,他就贷款5万元,包下了60多亩荒山地种植麻竹笋。去年,他承包的麻竹笋地大丰收,增收4万多元。再加上低保、残疾人补助、子女教育补贴等,以及大女儿毕业后在镇政府工作的收入,去年他家收入超过11万元。

“我不仅要脱贫,更要奔小康。”陆奕和今年又在连樟村乡村振兴学院找到了一份安保工作,月薪有2800元。更让他高兴的是,去年他二女儿考上了大专,小儿子考上本科,他眼下的首要目标是努力赚钱供老二老三读完大学。

像陆奕和这样因为精准扶贫政策而脱贫增收的,清远还有很多。调研组入户调研的河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许亚香、陈井清家,就从过去的入不敷出,到现在的年收入超过4万元。据了解,截至2019年底,清远全市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46元,比当年省定脱贫标准高出7000多元。

调研组在河头村村民许南生家调研时,看到客厅里挂了好几幅毛笔字,一问才知道全是他自己写的。今年65岁的许南生,早些年一直在珠三角地区务工,后来看到驻村扶贫工作队进来后,村庄焕然一新,于是萌生了回老家养老的想法。2018年,他投了几十万元在村里盖了楼房,与老伴两个人开起了民宿。民宿现在每个月营业额有8000元,许南生说够他们养老了。不忙时,他就练起了毛笔字,“我们农民也要追求精神生活”。

日子好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也丰富起来了。河头村就组建了自己的峰林荷香舞蹈队,去年还获得碧桂园英德广场舞大赛分赛区冠军。连樟村同样组建起广场舞舞蹈队,队长陆秀媚原先一直跟丈夫在外做小生意,后来看到村里焕然一新成“网红村”,2018年回到村里创业,开起档口卖特产。她现在白天守着档口做生意,晚上就会和村里一帮姐妹们相约在广场上跳舞。“跳得好不好没关系,图的是身心健康。”

【调研观察】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调研组在清远市区采访了一名普通市民邹先生,问他清远市变化大不大时,他相当肯定地答道,相当大,最起码“看牙再也不用到广州”。邹先生是重庆人,2006年第一次从珠三角城市来到清远工作,感觉清远跟珠三角有天壤之别,那时候他每次看牙都要去广州。现在,他对清远医疗水平越来越有信心了。

广清对口帮扶指挥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调研组,自2014年结对帮扶以来,广州就特别注重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的帮扶。2017年至2019年第二轮帮扶期间,广州市44家医疗卫生机构与清远市32家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全面结对,85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有广州对口帮扶单位;广州市、区两级政府投入资金1.11亿元支持清远78家医疗卫生机构软硬件建设,投入245万元支持35个村级卫生室建设,大幅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条件。而且,广清医疗机构共建成医联体4个,建成专科联盟12个,建成远程会诊平台6个。

调研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264名回答了“现在看病和以前相比负担是否明显减轻了”的受访者中,有218人表示“非常明显”,占比82.6%;有45人表示“比较明显”,占比17%;仅有1人表示“不明显”,占比0.4%。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件一件事办实办好,才能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调研组发现,目前,清远所有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达到省定脱贫标准,但部分贫困户收入渠道狭窄,转移性收入所占比重较高。2020年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后,如果系列帮扶政策不再持续,贫困户的家庭收入可能会出现明显下降,返贫风险加大。清远应继续探索建立长效脱贫机制,有效巩固扶贫成果防止返贫。

编辑: 智韬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
22:30
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22:57
联播+ | 世界需要什么样的联合国?习近平这样展望
14:54
广州明年中考体育分升至70分 中长跑跳绳满分标准逐年提高
09:13
广州市民可在招呼站乘坐大巴 国庆长假出行更方便
09:13
广州地铁六号线早高峰 行车间隔压缩至两分半
09:13
广州试点将情绪状态评估纳入体检项目
09:13
广东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须知出炉
09:13
广东上半年住宅质量投诉近4000宗! 墙面渗漏、空鼓问题最为突出
09:13
被执行人是“老赖”是“无奈”? 这款系统能够智能识别!
09:13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