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菜师傅”工程为东莞传统美食注入新活力 多位粤菜名厨联手创新东莞菜

来源:金羊网 作者:谢颖 发表时间:2020-12-01 08:53
分享到

“粤菜师傅”工程为东莞传统美食注入新活力 多位粤菜名厨联手创新东莞菜

林中文推广新派莞菜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谢颖 实习生甘楚贤

秋风起,食腊味。那一串串、一颗颗油脂晶亮且剔透的腊肠粒,身上流淌着百余年的莞式制作技艺。东莞不仅制造“世界”,也制造美味。这里的中堂鱼包、虎门蟹饼、荔枝柴烧鹅、莞式腊味饭……无不向外人展示着传统莞菜的魅力。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在东莞采访了解到,近两年东莞市积极实施“粤菜师傅”工程,深入推进其对就业创业的带动作用,振兴扶持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旅游业。而随着“粤菜师傅”工程的推进,也为传统莞菜注入了新派烹饪的活力。  

[师傅说粤菜]

一镇街一特色,一片区多滋味

说起东莞,更为外人所知的是这里的制造业。其实,这片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既有河网密布的水乡风情,又有层峦叠翠的森林山区,还有滨海风貌,这使得它的美食丰富多样。而随着近年“粤菜师傅”工程的推进,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餐饮行业,也给东莞美食的创新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传统莞菜展现新面貌

“很难说哪一道菜能代表东莞菜,可以说是‘一镇街一特色,一片区多滋味’。”林中文,专注粤菜23年,是广东省首届十大南粤厨王之一、东莞酒店餐饮技师协会副会长,也曾担任东莞一家知名本地菜酒家的店长、菜式研究所所长。

林中文说,东莞菜一方面具有浓郁的广东地方特色;另一方面,东莞拥有丘陵、埔田、水乡、沿海等多种地形地貌,所以菜式丰富且各具特色——靠海就吃虎门蟹饼、麻虾;水乡就吃龙船饭、冼沙鱼丸、钵仔焗禾虫;在丘陵片区,大岭山荔枝柴烧鹅、厚街烧鹅濑名声远扬;到了樟木头、清溪等客家镇,碌鹅、咸鸡又成了餐桌主角。

正因为东莞美食的多样性,加上外来人口众多,东莞本地菜式近年来改良之风日盛。今年,借助“粤菜师傅”工程,林中文获批成立广东省粤菜师傅大师(林中文)工作室。为了更好传承、创新东莞菜,他与四名东莞新派粤菜名厨一起,深入挖掘东莞菜的文化内涵,整理了20道东莞传统菜的做法,并进行升级包装,重新演绎出60种新派的创新做法,并且将制作配方、菜式图片和流程汇编成书——《莞色莞味-东莞创新菜》。

“东莞腊肠很出名,有人可能会问,腊肠除了做煲仔饭还能怎么吃?现在东莞的粤菜师傅通过创新,将传统腊肠制成了圣女果鹅肝腊肠慕斯,传统腊肠焕发出新生命。”林中文告诉记者,其他像东莞人很熟悉的虎门蟹饼、保安围扣肉等传统东莞菜,也都通过新派改良呈现出崭新面貌。通过业界的努力,很多新派东莞菜,改变过去传统莞菜的工艺繁琐、营养流失过多和营养单一等弱点,更符合现代人的健康养生理念。

年轻人带来烹饪新活力

随着广东“粤菜师傅”工程的推进,越来越多体现传承和创新的东莞美食,在东莞各大餐馆惊艳亮相,拉近粤菜文化与广大市民们的距离,让更多人能品尝“老菜新做”带来的味觉盛宴。

近日,记者在开展“粤菜师傅”培训的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看到,来这里参加技能人才鉴定考试的学员一波接一波,现场还有学生正在中式烹饪教室里参与实训。该中心主任陈伟波向记者介绍,年轻人为传统菜式注入了新派烹饪的活力。学生们的作品摆放在星级酒店和学校开放日上展示,并通过校企合作搭建更广阔的就业平台,令不少家长学子慕名而来。

陈伟波说,为大力推动“粤菜师傅”工程高质量发展,东莞市高训中心发起成立“东莞市粤菜师傅”教育联盟,联合十家大专院校,开展各类技能交流活动。“教育联盟的成立,不仅可以双向解决企业的用工需求和学生的就业需求,还能进一步提升粤菜师傅人才培养的品质。”据悉,东莞高训中心预计全年完成“粤菜师傅”40000人次实训、技师学院培训1000人次。

粤菜师傅工程走进社区

[我是粤菜师傅]

“粤菜师傅”助力“莞嫂”就业

倒菜入锅、翻炒、装盘,47岁的李银欢炒菜十分麻利。这是记者近日在“莞嫂滋味”餐馆采访时看到的一幕。“今天加上社区老人的大配餐和其他点餐,总共做了50多份外卖餐。”李银欢说。

李银欢是东莞横沥镇隔坑社区人,曾在当地幼儿园厨房做帮手。一直以来,她就酷爱研究菜式与甜品,有时自己在家倒腾一些凉拌鸡脚、莲藕和蛋糕。去年,听说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开展“粤菜师傅”工程,李银欢马上报名学习。

在培训班上,李银欢遇到了很多东莞本地名厨。对这样的学习机会,她非常珍惜。“我每次上课都带着纸笔,老师教授每道菜中所需的材料和用量我都会认真记下。”同时为了更精准地还原老师做出来的美味,培训后李银欢特地买了食品秤,在做甜品时将用量精确到克数,朝着更专业的方向努力。

今年年初,李银欢学成归来,来到了社区的一家叫“莞嫂滋味”的公益连锁餐馆做大厨,主要负责居家养老“配餐”的制作和一些堂食及线上订单,有时李银欢还能在微信群中接到一些甜品订单作为额外创收,“工作强度不算很大,收入也比较可观。”

记者了解到,在东莞,有很多这样的“莞嫂”通过“粤菜师傅”培训,走上了就业创业之路。相关部门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做好相关项目推介、就业指导等服务,支持更多的“粤菜师傅”开办农家乐、小餐馆。

莞式腊味飘香

[粤菜大产业]

“粤菜师傅”工程带旺乡村旅游

美食的背后,蕴藏着上下游大产业。近年来,随着“粤菜师傅”工程的推进,东莞镇街的特有食材开始崭露头角。越来越多的镇街抓住美食带来的机遇,通过粤菜师傅的推进为乡村振兴赋能,将乡村美食旅游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大产业。

特色美食拉动乡村旅游

今年夏季,东莞麻涌镇举办了“寻味东莞味道麻涌”美食品鉴会,正式将麻涌的地方特色美食推介给大众。现场,麻涌特色美食云集——大蕉木棉花龙骨汤、肥仔秋腊肠煲菜心、鱼虾蟹一家亲、禾虫焗蛋、冬瓜干蒸翡翠鱼、蒜头豆豉蒸虾乸、古梅虾丸、焦蕾煎蛋、黎克松鱼干虾干、香蕉扣肉等菜式散发田野清香,有的食材来自于麻涌十大特色手信,有的是八大地标菜之一。

美食品鉴会上,名厨汇聚,不但展示了本地的特色菜式,更以零距离分享的形式,用美食勾勒了当地鲜活的人与故事。麻涌镇旅游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本地生态农业园成规模的有七八家,本地特色美食将给麻涌生态游和乡村游注入新元素,给游客们带来不同风味和舌尖享受。接下来这些推介的美食都将在当地推广,利用好麻涌旅游资源和特色美食,让两者融合更为多样性,丰富旅游产品。

以麻涌创艺生态园为例,在麻涌全域旅游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游客数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生态园体验项目也从单纯的水果采摘不断增加为亲子游乐、真人CS、科普教育等。

“粤菜师傅”成推广金招牌

麻涌镇的探索仅仅是东莞各镇借力“粤菜师傅”谋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年,东莞市人社局在推进“粤菜师傅”工程中,在原来“粤菜师傅+旅游+扶贫”的基础上,探索“粤菜师傅+健康”的新模式,希望选拔培养一批新秀粤菜师傅,推广东莞特色美食和特色农产品,带动乡村旅游。

特别是,乡村旅游对当地特色产品的销售有直接的带动作用,像东莞腊肠、寮步豆酱、石龙麦芽糖等东莞传统美食“手信”,也迎来更大的市场。

东莞市腊味协会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传统手信不仅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也具有较好的社会文化价值,对于增加目的地收入和保护弘扬当地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手信是旅游商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商品的经营重点,加快传统手信的发展对增大旅游商品在旅游业总收入中的比重,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如位于东莞厚街镇的东莞市鑫源食品有限公司,其拥有腊肠非遗传承基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通过乡村旅游及“粤菜师傅”工程的带动,月接待游客2万-3万人次,直接促进了东莞腊味的声名远扬。

参与“粤菜师傅”工程的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陈伟波则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展示粤菜师傅的魅力,推广东莞美食文化,“我们开展的星厨争霸大赛做了一些改变,首先,比赛场地从高训中心搬到了虎门、石排、麻涌等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镇街;其次,比赛中采用当地食材,再借助电视直播,为乡村振兴插上翅膀。”

[从业故事]

东莞腊肠老字号企业:延伸产业链发展工业观光

对腊味的钟情深藏在很多东莞人的乡愁中。随着“粤菜师傅”工程的推进,东莞本土美食的大放异彩,东莞著名的传统美食“手信”——东莞腊肠的制造企业也尝到了甜头。

精选土猪肉,肥瘦比例得当,去骨切丁成馅,配以优质食盐、本地蔗糖、古法酱油和老窖成酿的汾酒入味,穿入肠衣晾晒干以后,还要入缸回油,等待时间赋予的味觉升华……“肥仔秋”是东莞腊肠产品一个知名老字号,在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麻涌,每年适宜做腊味的时节,肥仔秋董事长钟松焕都会用父亲传授的手艺,做一次传统腊味。

钟松焕经营的这家东莞腊肠老字号,至今已有40多年。他从小跟着父亲学做腊肠,为了保持东莞腊肠最为传统的风味和最佳的口感,“肥仔秋”坚持选用高品质生鲜肉作为原材料。

“在传统工艺上不断创新也非常重要。”钟松焕向记者介绍,传统的腊肠制作都在冬至之后,因为天气凉,北风至,再经太阳晒,腊肠更香,味道才正,为此,钟松焕斥资将“人造北风房”搬进了生产线,房内长期恒温16-18摄氏度,并伴有风力适中的人造北风来晾干腊肠。这样一来,在保障东莞腊肠批量生产的同时,又保证其传统风味。

近年,“粤菜师傅”工程推进,人们对传统特色美食的关注度也在提升,产业链也在不断发展,“肥仔秋”除了制作传统的东莞腊肠外,还不断研发新品种,如爆浆陈皮腊肠、黑蒜腊肠,以及推陈出新的猪肝腊肠。

“东莞市正在水乡片区打造生态旅游与工业旅游的契机,我们也进一步发展工业观光为主的腊肠生产新干线,接待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钟松焕表示。

[产业数据]

东莞是岭南地区著名的腊味之乡,目前东莞有3个腊味品牌列入“广东省非遗名录”,2个列入“东莞市非遗名录”,2个列入“广东老字号”。

记者从东莞市腊味行业协会了解到,全市腊味企业60多家,其中会员单位共53家,全市年产量约一万吨,年产值约7亿元。

真材实料的莞式腊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东莞本土品牌中,不同企业各有发展空间,如鑫源代表厚街、矮仔祥代表高埗、肥仔秋代表麻涌、旗峰代表城区等。

[文化品粤菜]

东莞“矮仔肠”已有百余年历史

腊味是中国民间喜爱的传统食品之一,也是人们相互馈赠的佳品。早在周朝的《周礼》《周易》中已有关于“肉脯”和“腊味”的记载。

岭南文化有“秋风起,食腊味”的传统,东莞人吃腊味亦有悠久的历史。民国《东莞县志·物产》中有“腊味”一条说:“腊鸭,以白沙乡为最,风味不减南安;腊风肠,推厚街;腊猪头肉,推邑城,销路皆甚广。”

从非遗申报资料来看,在清朝末年,食腊味在东莞就已经比较普遍。清末年间,东莞高埗人吕佳创制出了瘦多肥少的腊肠,因他身材矮小,而传统的广式腊肠细而长,他沿街叫卖时,腊肠常常沾到泥沙。后来他把腊肠做成短粗形状,矮仔肠也成为东莞短小粗圆腊肠的“鼻祖”,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如今在东莞大街小巷的餐馆和寻常百姓家,腊味依然是餐桌上一道不可忽略的家常菜,油润晶莹的大米吸收了腊味饱满的油汁,一掀锅盖,香气四溢。同时,腊味也一直是莞人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每年春节前,不少东莞人家的屋顶和门前,都能看到晾晒手工腊肠的身影。此时的本土酒家、超市里,也纷纷上架了包装精美、具有本地风味的腊味。

东莞腊味,同样也体现了东莞饮食文化的“创新”。随着粤菜师傅工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粤菜名厨将传统腊味进行了新派解构烹饪,使它焕发新的生命力,如用腊肠制成新派菜——圣女果鹅肝腊肠慕斯,将腊肠切小粒酿入鹅肝,更丰富了口感层次,端上年轻人的餐桌。

冰霜豆皮鸡

[师傅教路]

如何制作冰霜豆皮鸡

鸡+豆皮汁,在东莞的“粤菜师傅”手中,成为一份赏心悦目的“冰霜豆皮鸡”。作为高训中心的厨艺老师,林中文向记者介绍冰霜豆皮鸡的做法。

一、选取2.2~2.5斤的三黄鸡。将三黄鸡放入卤水中浸熟,并去骨,成丝。浸鸡要采取“三上三下”的手法,使其内外受热均匀。浸泡5分钟热水后,将鸡捞出放置凉水中浸泡1分钟,再放入热水浸泡5分钟,如此循环25分钟,使得鸡皮爽肉滑。

二、制作冰霜豆皮酱:把黄豆、芝麻、花生用130摄氏度烘烤30分钟左右取出,放入料理机中打成粉末,然后加入花生油和麻酱调成汁。将做好的豆皮汁倒入液氮中,豆皮汁瞬间冷却成固体状,味道不变。

三、将固态的豆皮汁放入搅拌机中,搅拌成粉状、将其重新放到液氮中翻炒,直至上桌将其淋至卤鸡上,形成烟雾效果。

总策划:刘海陵 林海利

总统筹:孙璇 罗韬

总执行:马汉青 施沛霖 李青

版式统筹:刘苗

编辑: 智韬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碧云天,黄叶地又到了赏银杏的最佳时节

  • 多元与古朴交织 新人类最爱体验古镇慢生活 2020-11-03
  • 山海邀约 日夜畅游|乐享双节,感受广东山与海的激情 2020-09-29
  • 丰收在望,一起出游拥抱收获季! 2020-09-21
  • “广清城际”“新白广城际”正在联调联试,10月开通运营彩带串明珠,城轨游广东 2020-09-21
  • 精准扶贫交出满意答卷,广州文旅帮扶梅州两村摘“贫困帽子” 2020-07-01
  • 广东首个“历史文化游径体验日”活动受游客青睐3天逾3万游客踏上广东游径之旅 2020-07-01
  • “驿动的心” 带动乡村游、民宿游火起来 2020-05-13
  • 玩遍增城|亲测9条康养洗肺精品线路,诗意何止在远方 2020-04-29

试驾奥迪Q3轿跑:“凌”力十足

  • 9.99万元起售价,全新第三代奔腾B70上市 2020-11-29
  • 2020广州国际车展:此时买车,选择更多! 2020-11-26
  • 2020广州国际车展:快看这些炫酷车型 2020-11-26
  • 试驾吉利星瑞:家轿颠覆者 2020-11-25
  • 哪吒汽车全新概念车Eureka 03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 2020-11-25
  • 华晨雷诺金杯海狮王正式上市 两大系列售价8.49万起 2020-11-25
  • EXEED星途M3X火星架构:给你一台五星级安全的车 2020-11-24
  • 梅赛德斯-奔驰豪华阵容全现 两大顶级新车重磅亮相 2020-11-25

我国首颗高光谱业务卫星投入业务化运行

  • 5G新动向:“五机“协同将成为工业智能化升级的有效手段 2020-11-27
  • 2020世界5G大会:5G技术将带来更多智慧型创新应用 2020-11-27
  • 新媒股份启用全新品牌“喜粤TV” 2020-11-27
  • 全球市场销量占有率超90%!TCL 全面展示“Mini LED”技术产品实力 2020-11-27
  • 中国移动:5G基站超过38.5万个,5G 套餐用户超1.3亿户 2020-11-20
  • 2020咪咕盛典系列启幕:5G黑科技新玩法曝光 2020-11-20
  • 聚焦“通信+互联网”中移互联网亮相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 2020-11-20
  • realme携多款5G和AIoT产品亮相2020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 2020-11-20

华彩耀南粤,铜凿剪新颜:佛山工艺美术精品亮相广州

  • 被遗忘的“灰塑状元”真迹 2020-11-25
  • 青海西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示月在北京开幕 2020-11-24
  • “广东连环画之父”洪斯文创粤剧连环画推广粤剧 2020-11-17
  • 叶嘉莹找到了三千年前为她写的诗 2020-11-16
  • 豫剧《石壕吏》上演 传统文化成戏曲创新之源 2020-11-16
  • 张乐平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在沪开幕 2020-11-11
  •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曲文化节闭幕 广州粤剧院首秀 2020-11-11
  • “这是我这辈子最有意义的日子”—— 一个上海医学生半世纪前在大西北的峥嵘岁月 2020-11-09

吃顿好的,我们先从米其林餐单开始!

  • 秋到,蟹到,美味到 2020-10-30
  • 双节连璧,来广州“逛吃”请拿稳美食攻略! 2020-09-24
  • 三伏到了,中秋还会远吗 2020-07-28
  • 月饼来争艳,哪款你会爱? 2020-07-28
  • 到始兴水晶寨,赴一份鲜美红嫩的杨梅之约 2020-06-01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金羊图库
  • 星战大反派“维达”扮演者去世 享年85岁
  • 泰国举办年度“猴子自助餐节” 众猴吃吃喝喝嗨爆了
  • 巴基斯坦唯一亚洲象将搬家到柬埔寨
  • 印尼东部伊里莱沃托洛科火山喷发 烟柱冲天
  • 乌鲁木齐迎来降雪天气 市民在雪中出行
  • 初冬时节江西三清山云雾缭绕
  • 内蒙古阿尔山现翡翠河段 冰花雪花水花“三花”竞放
  • 巨型“悬空剁椒米线”亮相长沙街头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2020-11-30 22:00:56
加拒绝向美大批量出口处方药,特朗普低价药承诺落空
2020-11-30 08:52:59
浙江农林大学通报大一新生言论引争议:正在精神病院治疗
2020-11-30 08:48:32
富力晋级足协杯8强 下一轮和苦主鲁能正面过招
2020-11-30 08:37:30
服刑相当于住宾馆?狱中“帝王”牵出93名“保护伞”
2020-11-30 08:31:16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粤菜师傅”工程为东莞传统美食注入新活力 多位粤菜名厨联手创新东莞菜
金羊网  作者:谢颖  2020-12-01
随着“粤菜师傅”工程的推进,也为传统莞菜注入了新派烹饪的活力。  

“粤菜师傅”工程为东莞传统美食注入新活力 多位粤菜名厨联手创新东莞菜

林中文推广新派莞菜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谢颖 实习生甘楚贤

秋风起,食腊味。那一串串、一颗颗油脂晶亮且剔透的腊肠粒,身上流淌着百余年的莞式制作技艺。东莞不仅制造“世界”,也制造美味。这里的中堂鱼包、虎门蟹饼、荔枝柴烧鹅、莞式腊味饭……无不向外人展示着传统莞菜的魅力。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在东莞采访了解到,近两年东莞市积极实施“粤菜师傅”工程,深入推进其对就业创业的带动作用,振兴扶持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旅游业。而随着“粤菜师傅”工程的推进,也为传统莞菜注入了新派烹饪的活力。  

[师傅说粤菜]

一镇街一特色,一片区多滋味

说起东莞,更为外人所知的是这里的制造业。其实,这片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既有河网密布的水乡风情,又有层峦叠翠的森林山区,还有滨海风貌,这使得它的美食丰富多样。而随着近年“粤菜师傅”工程的推进,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餐饮行业,也给东莞美食的创新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传统莞菜展现新面貌

“很难说哪一道菜能代表东莞菜,可以说是‘一镇街一特色,一片区多滋味’。”林中文,专注粤菜23年,是广东省首届十大南粤厨王之一、东莞酒店餐饮技师协会副会长,也曾担任东莞一家知名本地菜酒家的店长、菜式研究所所长。

林中文说,东莞菜一方面具有浓郁的广东地方特色;另一方面,东莞拥有丘陵、埔田、水乡、沿海等多种地形地貌,所以菜式丰富且各具特色——靠海就吃虎门蟹饼、麻虾;水乡就吃龙船饭、冼沙鱼丸、钵仔焗禾虫;在丘陵片区,大岭山荔枝柴烧鹅、厚街烧鹅濑名声远扬;到了樟木头、清溪等客家镇,碌鹅、咸鸡又成了餐桌主角。

正因为东莞美食的多样性,加上外来人口众多,东莞本地菜式近年来改良之风日盛。今年,借助“粤菜师傅”工程,林中文获批成立广东省粤菜师傅大师(林中文)工作室。为了更好传承、创新东莞菜,他与四名东莞新派粤菜名厨一起,深入挖掘东莞菜的文化内涵,整理了20道东莞传统菜的做法,并进行升级包装,重新演绎出60种新派的创新做法,并且将制作配方、菜式图片和流程汇编成书——《莞色莞味-东莞创新菜》。

“东莞腊肠很出名,有人可能会问,腊肠除了做煲仔饭还能怎么吃?现在东莞的粤菜师傅通过创新,将传统腊肠制成了圣女果鹅肝腊肠慕斯,传统腊肠焕发出新生命。”林中文告诉记者,其他像东莞人很熟悉的虎门蟹饼、保安围扣肉等传统东莞菜,也都通过新派改良呈现出崭新面貌。通过业界的努力,很多新派东莞菜,改变过去传统莞菜的工艺繁琐、营养流失过多和营养单一等弱点,更符合现代人的健康养生理念。

年轻人带来烹饪新活力

随着广东“粤菜师傅”工程的推进,越来越多体现传承和创新的东莞美食,在东莞各大餐馆惊艳亮相,拉近粤菜文化与广大市民们的距离,让更多人能品尝“老菜新做”带来的味觉盛宴。

近日,记者在开展“粤菜师傅”培训的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看到,来这里参加技能人才鉴定考试的学员一波接一波,现场还有学生正在中式烹饪教室里参与实训。该中心主任陈伟波向记者介绍,年轻人为传统菜式注入了新派烹饪的活力。学生们的作品摆放在星级酒店和学校开放日上展示,并通过校企合作搭建更广阔的就业平台,令不少家长学子慕名而来。

陈伟波说,为大力推动“粤菜师傅”工程高质量发展,东莞市高训中心发起成立“东莞市粤菜师傅”教育联盟,联合十家大专院校,开展各类技能交流活动。“教育联盟的成立,不仅可以双向解决企业的用工需求和学生的就业需求,还能进一步提升粤菜师傅人才培养的品质。”据悉,东莞高训中心预计全年完成“粤菜师傅”40000人次实训、技师学院培训1000人次。

粤菜师傅工程走进社区

[我是粤菜师傅]

“粤菜师傅”助力“莞嫂”就业

倒菜入锅、翻炒、装盘,47岁的李银欢炒菜十分麻利。这是记者近日在“莞嫂滋味”餐馆采访时看到的一幕。“今天加上社区老人的大配餐和其他点餐,总共做了50多份外卖餐。”李银欢说。

李银欢是东莞横沥镇隔坑社区人,曾在当地幼儿园厨房做帮手。一直以来,她就酷爱研究菜式与甜品,有时自己在家倒腾一些凉拌鸡脚、莲藕和蛋糕。去年,听说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开展“粤菜师傅”工程,李银欢马上报名学习。

在培训班上,李银欢遇到了很多东莞本地名厨。对这样的学习机会,她非常珍惜。“我每次上课都带着纸笔,老师教授每道菜中所需的材料和用量我都会认真记下。”同时为了更精准地还原老师做出来的美味,培训后李银欢特地买了食品秤,在做甜品时将用量精确到克数,朝着更专业的方向努力。

今年年初,李银欢学成归来,来到了社区的一家叫“莞嫂滋味”的公益连锁餐馆做大厨,主要负责居家养老“配餐”的制作和一些堂食及线上订单,有时李银欢还能在微信群中接到一些甜品订单作为额外创收,“工作强度不算很大,收入也比较可观。”

记者了解到,在东莞,有很多这样的“莞嫂”通过“粤菜师傅”培训,走上了就业创业之路。相关部门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做好相关项目推介、就业指导等服务,支持更多的“粤菜师傅”开办农家乐、小餐馆。

莞式腊味飘香

[粤菜大产业]

“粤菜师傅”工程带旺乡村旅游

美食的背后,蕴藏着上下游大产业。近年来,随着“粤菜师傅”工程的推进,东莞镇街的特有食材开始崭露头角。越来越多的镇街抓住美食带来的机遇,通过粤菜师傅的推进为乡村振兴赋能,将乡村美食旅游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大产业。

特色美食拉动乡村旅游

今年夏季,东莞麻涌镇举办了“寻味东莞味道麻涌”美食品鉴会,正式将麻涌的地方特色美食推介给大众。现场,麻涌特色美食云集——大蕉木棉花龙骨汤、肥仔秋腊肠煲菜心、鱼虾蟹一家亲、禾虫焗蛋、冬瓜干蒸翡翠鱼、蒜头豆豉蒸虾乸、古梅虾丸、焦蕾煎蛋、黎克松鱼干虾干、香蕉扣肉等菜式散发田野清香,有的食材来自于麻涌十大特色手信,有的是八大地标菜之一。

美食品鉴会上,名厨汇聚,不但展示了本地的特色菜式,更以零距离分享的形式,用美食勾勒了当地鲜活的人与故事。麻涌镇旅游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本地生态农业园成规模的有七八家,本地特色美食将给麻涌生态游和乡村游注入新元素,给游客们带来不同风味和舌尖享受。接下来这些推介的美食都将在当地推广,利用好麻涌旅游资源和特色美食,让两者融合更为多样性,丰富旅游产品。

以麻涌创艺生态园为例,在麻涌全域旅游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游客数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生态园体验项目也从单纯的水果采摘不断增加为亲子游乐、真人CS、科普教育等。

“粤菜师傅”成推广金招牌

麻涌镇的探索仅仅是东莞各镇借力“粤菜师傅”谋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年,东莞市人社局在推进“粤菜师傅”工程中,在原来“粤菜师傅+旅游+扶贫”的基础上,探索“粤菜师傅+健康”的新模式,希望选拔培养一批新秀粤菜师傅,推广东莞特色美食和特色农产品,带动乡村旅游。

特别是,乡村旅游对当地特色产品的销售有直接的带动作用,像东莞腊肠、寮步豆酱、石龙麦芽糖等东莞传统美食“手信”,也迎来更大的市场。

东莞市腊味协会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传统手信不仅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也具有较好的社会文化价值,对于增加目的地收入和保护弘扬当地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手信是旅游商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商品的经营重点,加快传统手信的发展对增大旅游商品在旅游业总收入中的比重,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如位于东莞厚街镇的东莞市鑫源食品有限公司,其拥有腊肠非遗传承基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通过乡村旅游及“粤菜师傅”工程的带动,月接待游客2万-3万人次,直接促进了东莞腊味的声名远扬。

参与“粤菜师傅”工程的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陈伟波则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展示粤菜师傅的魅力,推广东莞美食文化,“我们开展的星厨争霸大赛做了一些改变,首先,比赛场地从高训中心搬到了虎门、石排、麻涌等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镇街;其次,比赛中采用当地食材,再借助电视直播,为乡村振兴插上翅膀。”

[从业故事]

东莞腊肠老字号企业:延伸产业链发展工业观光

对腊味的钟情深藏在很多东莞人的乡愁中。随着“粤菜师傅”工程的推进,东莞本土美食的大放异彩,东莞著名的传统美食“手信”——东莞腊肠的制造企业也尝到了甜头。

精选土猪肉,肥瘦比例得当,去骨切丁成馅,配以优质食盐、本地蔗糖、古法酱油和老窖成酿的汾酒入味,穿入肠衣晾晒干以后,还要入缸回油,等待时间赋予的味觉升华……“肥仔秋”是东莞腊肠产品一个知名老字号,在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麻涌,每年适宜做腊味的时节,肥仔秋董事长钟松焕都会用父亲传授的手艺,做一次传统腊味。

钟松焕经营的这家东莞腊肠老字号,至今已有40多年。他从小跟着父亲学做腊肠,为了保持东莞腊肠最为传统的风味和最佳的口感,“肥仔秋”坚持选用高品质生鲜肉作为原材料。

“在传统工艺上不断创新也非常重要。”钟松焕向记者介绍,传统的腊肠制作都在冬至之后,因为天气凉,北风至,再经太阳晒,腊肠更香,味道才正,为此,钟松焕斥资将“人造北风房”搬进了生产线,房内长期恒温16-18摄氏度,并伴有风力适中的人造北风来晾干腊肠。这样一来,在保障东莞腊肠批量生产的同时,又保证其传统风味。

近年,“粤菜师傅”工程推进,人们对传统特色美食的关注度也在提升,产业链也在不断发展,“肥仔秋”除了制作传统的东莞腊肠外,还不断研发新品种,如爆浆陈皮腊肠、黑蒜腊肠,以及推陈出新的猪肝腊肠。

“东莞市正在水乡片区打造生态旅游与工业旅游的契机,我们也进一步发展工业观光为主的腊肠生产新干线,接待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钟松焕表示。

[产业数据]

东莞是岭南地区著名的腊味之乡,目前东莞有3个腊味品牌列入“广东省非遗名录”,2个列入“东莞市非遗名录”,2个列入“广东老字号”。

记者从东莞市腊味行业协会了解到,全市腊味企业60多家,其中会员单位共53家,全市年产量约一万吨,年产值约7亿元。

真材实料的莞式腊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东莞本土品牌中,不同企业各有发展空间,如鑫源代表厚街、矮仔祥代表高埗、肥仔秋代表麻涌、旗峰代表城区等。

[文化品粤菜]

东莞“矮仔肠”已有百余年历史

腊味是中国民间喜爱的传统食品之一,也是人们相互馈赠的佳品。早在周朝的《周礼》《周易》中已有关于“肉脯”和“腊味”的记载。

岭南文化有“秋风起,食腊味”的传统,东莞人吃腊味亦有悠久的历史。民国《东莞县志·物产》中有“腊味”一条说:“腊鸭,以白沙乡为最,风味不减南安;腊风肠,推厚街;腊猪头肉,推邑城,销路皆甚广。”

从非遗申报资料来看,在清朝末年,食腊味在东莞就已经比较普遍。清末年间,东莞高埗人吕佳创制出了瘦多肥少的腊肠,因他身材矮小,而传统的广式腊肠细而长,他沿街叫卖时,腊肠常常沾到泥沙。后来他把腊肠做成短粗形状,矮仔肠也成为东莞短小粗圆腊肠的“鼻祖”,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如今在东莞大街小巷的餐馆和寻常百姓家,腊味依然是餐桌上一道不可忽略的家常菜,油润晶莹的大米吸收了腊味饱满的油汁,一掀锅盖,香气四溢。同时,腊味也一直是莞人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每年春节前,不少东莞人家的屋顶和门前,都能看到晾晒手工腊肠的身影。此时的本土酒家、超市里,也纷纷上架了包装精美、具有本地风味的腊味。

东莞腊味,同样也体现了东莞饮食文化的“创新”。随着粤菜师傅工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粤菜名厨将传统腊味进行了新派解构烹饪,使它焕发新的生命力,如用腊肠制成新派菜——圣女果鹅肝腊肠慕斯,将腊肠切小粒酿入鹅肝,更丰富了口感层次,端上年轻人的餐桌。

冰霜豆皮鸡

[师傅教路]

如何制作冰霜豆皮鸡

鸡+豆皮汁,在东莞的“粤菜师傅”手中,成为一份赏心悦目的“冰霜豆皮鸡”。作为高训中心的厨艺老师,林中文向记者介绍冰霜豆皮鸡的做法。

一、选取2.2~2.5斤的三黄鸡。将三黄鸡放入卤水中浸熟,并去骨,成丝。浸鸡要采取“三上三下”的手法,使其内外受热均匀。浸泡5分钟热水后,将鸡捞出放置凉水中浸泡1分钟,再放入热水浸泡5分钟,如此循环25分钟,使得鸡皮爽肉滑。

二、制作冰霜豆皮酱:把黄豆、芝麻、花生用130摄氏度烘烤30分钟左右取出,放入料理机中打成粉末,然后加入花生油和麻酱调成汁。将做好的豆皮汁倒入液氮中,豆皮汁瞬间冷却成固体状,味道不变。

三、将固态的豆皮汁放入搅拌机中,搅拌成粉状、将其重新放到液氮中翻炒,直至上桌将其淋至卤鸡上,形成烟雾效果。

总策划:刘海陵 林海利

总统筹:孙璇 罗韬

总执行:马汉青 施沛霖 李青

版式统筹:刘苗

编辑: 智韬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
20:20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毕节绝处突围之道
21:13
动画短视频《一杯咖啡里的脱贫故事》
21:13
汕头南澳县:海岛绿水青山蝶变金山银山
08:52
深圳外环高速公路东莞段设两站点 深圳段预计年内通车
08:52
肇庆市大洲镇东畔村:脱贫基地兰花香 群众致富有门路
08:51
广东佛山番海大桥主桥合龙 预计春节前主线桥通车
08:51
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16:08
明起促销新规施行 商家促销套路将规范 买买买更放心
09:07
开通啦!今天,去尝广清城际、广州东环城际头啖汤吧
09:07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