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古黄河入“镜”来——全国媒体摄影大咖聚焦黄河郑州段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喻
部分图片作者见署名
近日,由郑州市委宣传部等单位主办的 “Touching黄河”骑行采风活动在郑州启动。随后,来自沿黄九省(区)以及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体总编、摄影图片总监、摄影记者、摄影名家和网络大V等一百多人,参加了由中国晚报摄影学会联合主办的集中摄影采风活动,用镜头解读黄河,捕捉郑州之美。
“跨越百年”的三座黄河铁路大桥。图片中从右到左依次为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2014年启用至今)、嘉应观黄河铁路大桥(原名郑州黄河铁路大桥,1960年通车,2014年退役)、京汉铁路郑州黄河大桥(1906年通车,1987年被拆除,如今只剩下钢铁桥墩在黄河中
黄河中下游分界碑。其位置在中国地势阶梯的第一大台阶和第二大台阶的交接地带,一旁为桃花峪黄河大桥
黄河中下游分界碑。界碑呈“H”形,是黄河拼音的首位字母,意指黄河
炎黄二帝像。炎黄二帝像位于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内,背依邙山,面向黄河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隧洞入口。“穿黄”即“穿越黄河”,一渠丹江清水通过这里穿越黄河输送至北方,让奔腾于祖国大地的长江黄河就此“握手”,这里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咽喉”
杜甫故里演出《杜诗佳人图》。根据杜甫名篇《佳人》改编的舞蹈《杜诗佳人图》,在郑州巩义市杜甫故里翩然亮相
无人机俯瞰万古大河;相机、手机聚焦大河奔涌。黄河文化公园、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河洛汇流处、巩义石窟寺、杜甫故里、康百万庄园、花园口事件记事广场、只有河南·梦幻剧场……一个个黄河文化特点鲜明的标志地点,透过摄影家们的镜头,汇聚成磅礴大气却又不失细腻的黄河图卷。
穿着汉服的小朋友们在杜甫故里进行“飞花令”
巩义石窟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现存洞窟5个,千佛龛1个,摩崖大佛3尊,佛像7743尊,造像题记及其它碑刻186篇
巩义石窟寺内的佛像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这里有21个剧场、30多个剧目、近千名演职人员,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戏剧聚落群
康百万庄园“抛绣球”。“豫商家园”康百万庄园是中华民族伦理学、民俗学、建筑学的历史缩影,园内的演出活动正与观众互动
河洛汇流,黄河(黄色)与洛河(绿色)交汇
采风活动结束后,与会嘉宾们围绕作品进行了集中展示和点评。以下为采风活动中的部分优胜、优秀作品。
优胜奖 麦浪滚滚(摄于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洛阳日报 高山岳 摄
优胜奖 “幻城”印象(摄于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苍梧晚报 王健民 摄
优胜奖 花园口讲解 宁波晚报 杨辉 摄
优胜奖 村民与游客(摄于康百万庄园)成都商报 周勇良 摄
优秀奖 河洛汇流 河南商报 左冬辰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