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终于在广州相认 寻子这条路她走了26年!

来源:金羊网 作者:董柳、施桂鸿 李玺迪 发表时间:2021-07-09 09:04
金羊网  作者:董柳、施桂鸿 李玺迪  2021-07-09
寻子这条路,曾女士走了26年!为了这一期盼已久的团圆时刻,她和丈夫带着小儿子、女儿7日中午就来到了广州。
8日下午,在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区分局流花派出所,曾女士终于见到了失踪26年的儿子小林

1995年,11个月大的儿子在广州火车站被拐;昨天,一家人在穗相认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董柳 通讯员 施桂鸿 李玺迪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桂炎

“经广州市越秀区公安司法鉴定中心检验,曾女士、吴先生、小林三人符合亲子关系。”8日下午3时许,随着广州越秀警方在办公室里宣读完这一亲子鉴定结论,门口一位一米七个头的戴眼镜小伙捧着一束鲜花,边走边向里张望。紧接着,现场等候已久的曾女士与他拥抱在一起,哭了起来……

寻子这条路,曾女士走了26年!为了这一期盼已久的团圆时刻,她和丈夫带着小儿子、女儿7日中午就来到了广州。

热情“夫妇”主动帮忙,11个月大的孩子不见了

1995年9月17日,18岁的曾女士带着11个月大的儿子从从化坐车到广州流花车站,准备去旁边的广州火车站搭乘火车回湖南老家。当时天色已晚,加上人生地不熟,曾女士正不知所措时,一对“夫妇”热情主动上来搭讪,老实巴交的她以为遇到了好人。

次日天刚刚亮,“夫妇”中的女子提议帮曾女士照看儿子和看管行李,让她老公陪着曾女士去买火车票。想着对方这么热心,曾女士放松警惕,把孩子和行李交给了女子看护,然后跟着男子去买票。在路上,曾女士很快发现那名男子不见了,她返回原来歇脚的地方时,孩子和女子也都不见了,在火车站周边四处寻找,都没有他们的踪影。

曾女士伤心欲绝,急忙到流花车站派出所报警。由于当时留下的线索有限,警方多方查找均未能找到曾女士被拐的儿子。

弄丢了儿子,26年来“一直自责内疚”

为了找到孩子,曾女士和丈夫吴先生就在广州火车站附近打工,帮别人洗碗、扫地、拉货,什么重活、累活、脏活都接,一干就是约20年。她还到广州南站做保洁服务,到武汉、长沙,打听孩子下落,但一直没有任何消息。

2017年,一档电视寻亲节目再次给曾女士带来希望,她和丈夫两人来到越秀区公安分局流花派出所求助。详细了解情况后,民警很快联系了分局刑警大队为曾女士夫妇进行了DNA采集、检验,并将DNA数据录入“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信息系统”。

曾女士回忆,当年因自己大意把儿子弄丢,一直自责感到内疚。26年来,一想起丢失的儿子,就忍不住想哭。因当时家庭困难,也没有给孩子拍照片,没有留下孩子有价值的信息。

“当时家里条件不好,买小菜的钱都很困难,更不用说给孩子照相了。”曾女士告诉记者。

这26年里,曾女士与丈夫又生下一儿一女,但心里始终放不下大儿子。

DNA线索排查,疑似曾女士的儿子浮现

越秀区公安局打拐办黄警官介绍,2021年公安部组织开展“团圆行动”,全力侦破拐卖儿童积案,全力缉捕拐卖犯罪嫌疑人,全力查找失踪拐卖儿童。今年一季度,越秀区打拐办重新梳理改革开改以来在越秀区报告的儿童失踪和被拐卖案件,将报案人和疑似失踪被拐人员的身份信息、人像信息、生物信息全部补充完善录入“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信息系统”,其中就包括曾女士夫妇的信息。

今年5月,越秀区打拐办民警在DNA线索排查中发现,广州市公安局白云区分局4月份DNA数据入库的人员小林(男,26岁,广东汕头人)的信息高度疑似曾女士当年失踪的儿子。

随后,广州越秀警方立即联系曾女士夫妇,并经广州白云警方联系上小林,对他们重新采集DNA样本进行亲缘鉴定工作。最终,经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区分局司法鉴定中心检验,曾女士夫妇与小林符合生物学亲缘关系。

曾女士儿子“一直以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身世”

曾女士说,当6月初接到广州越秀区打拐办民警打来的电话,要对她和孩子的父亲重新采集DNA数据、再次核对信息时,她还不敢相信。直到一周后,民警告诉她检验结果,并且看到儿子现在的相片,她才相信,离开她接近26年的儿子终于找到了。

而小林一直以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身世,直到今年6月初,他接到民警电话,被要求到派出所配合了解情况。采集口腔拭子时,他还以为只是一个普通检查。

知道情况后,小林心里产生了很多疑问:亲生父母是哪里人?现在过得怎么样?他鼓起勇气,向养育自己多年的母亲问起身世,母亲最终承认小林不是自己亲生的。

小林也从民警口中得知,亲生父母一直在找他,26年来背负着自责,生活过得很艰辛。

血缘亲情感化了这个大男孩,小林才渐渐释怀,接受了这一切。见面前,他通过民警,分享自己毕业的照片给亲生爸妈看;又找到小时候的照片,等着相聚时给爸妈看看自己幼年的模样。

分离26年终相见!随着越秀警方宣读亲子鉴定结论,曾女士与儿子相认后顿时热泪满眶。

认亲前,小林给父母买了一束鲜花,给弟弟妹妹也准备了小礼物,曾女士则给小林买了几套衣服。一家人在现场交换礼物的时候,曾女士始终搂着小林不放。

“以后不管他回不回到我们身边,他高兴我就高兴。”曾女士说。

“没见面前有很多话要说,见面了又不知道说什么。”已毕业参加工作的小林在整个过程中有点腼腆。

【对话】

吴先生、曾女士夫妇:

之前对能找到孩子“感觉希望很渺茫”

羊城晚报:您什么时候过来广州的?

曾女士:我7日从湖南老家桂阳县过来的,到广州是中午12点多。

羊城晚报:对儿子小时候的模样有印象吗?

曾女士:他11个月大时就不在我身边了,什么模样我都不知道。我连一张他的照片都没有,那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很差,连买小菜的钱都困难,更别说照相了。

羊城晚报:这些年有想过放弃吗?

曾女士:一直在坚持,没有放弃。我在广州火车站附近打工,大概有20年了,边打工边打听儿子的消息。有时候,我还到广州南站去做保洁工作,也是为了打听儿子的下落。我还到武汉、长沙的火车站去找过。

羊城晚报:有没有想过能找到儿子?

吴先生:之前感觉希望很渺茫。

羊城晚报:你们什么时候收到好消息的?

曾女士:6月2日,我的手因为在家里做事受伤了,正在桂阳县人民医院治疗,就接到了广州公安打来的电话,说孩子应该是找到了。当时听了后就非常高兴。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