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深圳(福田)非遗艺术节”拉开大幕

来源:深圳学习平台 作者: 发表时间:2021-09-23 16:40
深圳学习平台  作者:  2021-09-23

9月19日下午,“大国工匠的力量——2021深圳(福田)非遗艺术节”开幕式在深圳中心书城北区台阶举行,活动由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宣传部、深圳市福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

深圳非遗的促进和保护、传承与教育

开幕式现场。(来源:深圳新闻网)

在开幕式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佾舞精彩上演,由文舞表演者韩敏敏、武舞表演者刘诚磊进行演绎,参演单位为深圳市佾礼佾舞文化研究院。佾舞文字记载最早出现于殷商和周代,起源于华夏远古时候的“六代大舞”,其后2000多年主要通过祭祀文化流传至今。佾舞舞者以“诗礼乐”的方式演绎出中国文化特有的礼乐气质。

开幕式现场,由演唱者朱妙红、琵琶蔡志雄、三弦吴巧瑜、洞箫蔡凉凉、二弦卲亲亲、拍板吴巧瑜等表演者带来了南音清唱《鱼沉雁杳》和南音合奏《四静板》,参演单位为深圳市刺桐福建南音艺术协会。南音是集唱、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南音用泉州方言演唱,主要以琵琶、洞箫、二弦、三弦、拍板等丝竹乐器及响盏、小叫、四宝、双铃等小打击乐器演奏,以“乂工六思一”五个汉字符号记写乐曲。现存的3000余首古曲谱保留了自晋起至清历代不同类别的曲目。音乐风格典雅细腻,其演唱形式、乐器形制、宫调旋律、曲目曲谱及记谱方式独特,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佾舞精彩上演。(来源:深圳新闻网)

深圳海滨实验小学佾舞非遗传承班的孩子们表演了根据梅兰芳《西施》佾舞片段改编的《京剧·西施佾舞》。《西施》为京剧大师梅兰芳新制古装剧,根据昆腔《浣纱记》传奇改编,首演于1923年9月8日,剧中一段佾舞双人舞为梅兰芳先生创排,佾舞在京剧《西施》当中古意盎然。

表演昆曲代表曲目《牡丹亭》皂罗袍。(来源:深圳新闻网)

“表演+讲座+直播+体验+展览” 呈现非遗独特魅力

据悉,“大国工匠的力量——2021深圳(福田)非遗艺术节”以线下体验+线上直播相结合,整体活动前后时间持续5个月,包括1场开幕式、2场展览、5场线上讲座活动、20场线下专场活动以及现场直播,将邀请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等非遗工匠,通过现场演绎、主题展览、互动体验的方式,以精妙绝伦的创意再现非遗艺术的高超技法与中国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开幕式后,由福田区艺文儿童文学院、福田区少儿图书馆香蜜分馆、福田区少儿美术馆举办的“非遗刺绣服饰展”展出了10项非遗技艺、80件展品。“非遗刺绣服饰展”非遗技艺包括潮绣、马尾绣、数纱绣、贴布绣、苗绣、革家刺绣、侗绣、布依族刺绣、苏绣、王府刺绣等。此外,“非遗器皿主题展”展出了10项非遗技艺、80件展品,“非遗器皿主题展”非遗技艺包括牙舟陶、竹编、沛筑、凤翔泥塑、螺钿漆器、内画、平遥推光漆器、水书、皮影、惠山泥人等。

线上主题讲座邀请佾舞、刺绣等观赏性强且体现工匠精神的非遗专家进行网络讲座,普及非遗艺术知识和如何传承非遗艺术。线下讲座同时开展,计划举办“非遗进社区”活动10余场。主办单位将在福田街道图书馆、梅林街道图书馆、福保街道图书馆、华富街道图书馆、玉田社区图书馆、侨香社区图书馆等地举办省级非遗剪纸艺术,市级非遗棉塑、麦金画,区级非遗内画、锯琴等内容的讲座与体验活动。

“大国工匠的力量——2021深圳(福田)非遗艺术节”以“表演+讲座+直播+体验+展览”丰富多彩的形式,让非遗进公园、社区、学校、图书馆、美术馆,让人民群众与青少年感受非遗文化,学习非遗技艺,给深圳福田区文化带来新鲜而丰富的内涵,滋润福田区青少年的成长。

(作者单位:深圳新闻网)

编辑:空明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