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着暖日,到广州这些地方打卡去

■未来,这片废墟将被打造成一座集戏剧、展览、教培、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当代艺术中心。新快报记者 林里/摄
曾是全国首家恐龙主题乐园、酒吧……
新快报讯 记者王彤 林里 通讯员吴薇报道 30年前,它是全国第一家恐龙主题乐园;20年前,它是一座酒吧;不知何时,它又成了废墟……10月25日,越秀山脚下一片空置已久的废墟将向公众短暂开放。在这片废墟上,越秀公园将携手SITE当代艺术中心,共同举办为期两周的“废墟·涅槃”在地性艺术展。
作为首个在废墟的剧场中举办的展览,“废墟·重生”的策展艺术家表示,疫情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认知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改变。由此,此次艺术展也是一次实验,尝试以表演的节奏引导观众体验。同时观众的个体记忆是体验展览的基础,展品通过不同的媒介引起观众的回忆和思考,从而完成对于展览的完整私人解读。
据悉,这次艺术展的开放时间为每晚7:30至9:30,市民可通过“SITE当代艺术中心”公众号了解购票详情并预约观展。此外,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未来,这片废墟将被打造成一座集戏剧、展览、教培、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当代艺术中心——SITE。
“到黄埔去,共享精彩” 2021户外音乐季开启
新快报讯 记者李应华 李小萌 通讯员倪昌兴 莫桥妹报道 10月23日晚,“到黄埔去 共享精彩”2021户外音乐季正火热开演,《万水千山总是情》《七子之歌》《千千阕歌》《海阔天空》……一首首经典歌曲带领大家一起重温湾区记忆,讲述湾区故事。
据悉,“到黄埔去 共享精彩”2021户外音乐季是黄埔区为了丰富城市公共空间、提升城市文化气质、打造“夜间文化名片”精心策划的户外主题音乐活动,2019、2020年已经成功举办两届,线上线下吸引超过30万人次观看,今年音乐季在保留往届活动特色的基础上,打造四大音乐专场,共十场主题演出。
本届音乐季的举办地点覆盖了黄埔的南、中、北片区,有稻田飘香的大吉沙、充满科技色彩的绿轴广场、群山环绕的特色精品村迳下村、城市休闲公园市民广场,并结合场地特点策划“庆丰收 感党恩”丰收节音乐专场、“新时代 新旋律”湾区音乐专场、青春与梦想音乐专场、“黄埔LIVE”红色主题音乐专场四大音乐专场。
除了吸收往届广受欢迎的流行演唱、吉他弹唱、阿卡贝拉、器乐、弦乐、歌舞等节目形式,该区今年的音乐季还将重磅推出粤剧折子戏表演,并将组织广州原创组歌《我笃信你》专场演出,最大程度满足不同群体的欣赏需求。
“10月30日晚上,我们会演出7个粤剧折子戏,既有经典剧目《帝女花》,也有黄埔本土著名粤剧编剧秦中英先生编的《双阳公主》,更有讴歌新时代的《父女同心》《开发区成就更辉煌》,希望通过我们的演出,能让更多人了解粤剧、喜欢粤剧。”黄埔区戏曲家协会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广州原创组歌《我笃信你》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广州市推出的弘扬广州文化、描摹时代发展、展现中国精神的文艺力作,共5个篇章,涵盖海丝文化、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改革开放文化和大湾区文化,让群众在感受音乐文化的同时,接受文化熏陶。
广州动物园与你有“猿”
新快报讯 记者王彤 通讯员王益报道 2015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灵长类小猿专家组将每年的10月24日设立为国际长臂猿日(International Gibbon Day),倡导社会公众增加对处于生存困境中的长臂猿的关注。10月24日,晨光徐徐拉开《广州动物园2021·与你有“猿”主题活动》的帷幕,今年的“国际长臂猿日”广州动物园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6大科普项目引导公众认识与关注比国宝大熊猫更濒危的长臂猿。
广州动物园目前有11只长臂猿,其中6只白颊长臂猿(4公2母)、5只白眉长臂猿(3公2母)。清晨,长臂猿馆迎来了15组亲子家庭,他们在自然科普导师的引导下,听着森林歌唱家的歌声,学习长臂猿的知识,知道了“猿”来很重要。现场还有8位长臂猿代言人设立的互动体验点,通过模型、编程、游戏等互动体验让游客进一步了解长臂猿的知识。
最引人瞩目的要数在动物大学开展的《与你有“猿”——长臂猿保护沙龙》,活动邀请了天行长臂猿命名者、中山大学范朋飞教授与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李梅荣副园长一起来谈谈中国长臂猿的保护以及圈养长臂猿的行为管理。还有在动物广场上演的《长臂猿》动物故事会、长臂猿知识展览以及在长臂猿展区的保育员讲解站、讲解志愿者互动摊位等,借助国际长臂猿日的契机,广州动物园希望与你有“猿”,让更多人能关注这濒危的生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