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国家级非遗!珠海斗门18对新人完成水上集体婚礼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朱嘉乐 发表时间:2021-10-27 16:09
羊城晚报  作者:朱嘉乐  2021-10-27
这一传统婚俗“土”而有风情,承载着斗门的记忆和疍家的乡愁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嘉乐 文艺

上花船、祭龙王、跨火盆、拜高堂……10月24日上午,由18对新人组成的的珠海市斗门区第十届“斗门水上婚嫁”集体婚礼在美丽乡村南澳举行。

第十届“斗门水上婚嫁”集体婚礼

婚礼现场,观众首先看到的是迎亲接亲环节,18位新娘在亲友的陪同下在游船码头齐上花船。

新娘在亲友陪同下走向花船

伴随着大妗姐们悠扬的咸水歌声,接下来,新娘们在船上完成了三杯酒的“祭龙王”仪式。

新娘在“祭龙王”

上花船的亲友带着富有寓意的利是封和谷物

新娘们各自手持竹扇和一面红色镜子,身着红色嫁衣,在船头伫立。

18艘花船陆续驶向迎亲码头

花船载着新娘们穿过幸福桥,陆续到达婚礼现场。

花船驶过幸福桥

而在迎亲码头,18位新郎已早早等候在场。

新郎在迎亲码头等待新娘

在喜气洋洋的鞭炮声中,新郎接上新娘,一起完成跨火盆仪式。

花船抵达迎亲码头

新郎接新娘下船

来到主婚场,18对新人们在父母和主婚人的见证下完成了拜高堂仪式。

18对新人在夫妻对拜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是著名的侨乡,也是著名的水乡。斗门水上婚嫁习俗便源于疍家人对歌成亲的礼仪。它形成于清初,成熟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融汇了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的元素。

经过了几百年的沧桑变化和数代人的融合、沉淀,这里形成了一种斗门水乡特有的民俗文化—斗门水上婚嫁习俗。这项习俗的婚嫁程序繁复多样,共有“夹年生”“拿茶叶”“择日”“使日”“起厨”“坐高堂”“上头”“嫁仪”“花船迎亲”“渡水饭”“拜堂”“闹洞房”“回门”13项。 

花船上的新娘笑靥如花

“斗门水上婚嫁”有着4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珠海市第一个国家级非遗名录,这一传统婚俗“土”而有风情,承载着斗门的记忆和疍家的乡愁,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同根同源、文化价值认同感不断增强的体现。

编辑:木青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