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广东·图说岭南】590岁佛山“盐步老龙”重出水面;赭红尾鸲首现横琴,为广东省影像新纪录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魏琴 发表时间:2022-05-31 10:10
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魏琴  2022-05-31
当“六一”遇上端午,叹南粤美食、赏民俗文化,这份节日畅游指南请收下

统筹/魏琴

整合、海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魏琴 实习生 曾颖

万物繁盛,夏日味渐浓。中山彩扎、梅州服饰、江门烧腊等岭南传统工艺入选省级非遗项目名单;590岁最古老龙舟“盐步老龙”重出江湖;儿童剧《神奇校车》将在佛山南海西樵上演……当“六一”遇上端午,叹南粤美食、赏民俗文化,这份“双节”畅游指南请收下。

匠心岭南——感受“非遗”之魅

中山起湾金龙

中山市彩扎(中山起湾金龙)入选省级非遗项目名录

代表性传承人杨国明

彩扎(中山起湾金龙)诞生于广东中山市,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起湾金龙以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的多代传承人为主体,通过彩扎和舞龙巡游方式进行实践和传承,具有浓厚的岭南文化艺术特征。(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翎 通讯员 禹媚)

梅州梅江区的传统技艺“中式服装制作技艺(客家服饰制作技艺)”

梅州6项目入选广东第八批省级非遗项目

近日,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共计115项,其中梅州“中式服装制作技艺(客家服饰制作技艺)”和民俗“香花祭仪”入选代表性项目名录,梅州传统舞蹈“船灯(广福船灯)”等入选扩展项目名录。(文/赖嘉华 危健峰 图/梅州市文广旅局)

新会古井烧鹅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江门新会烧腊、蚝油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日,新会古井烧鹅制作技艺、蚝油制作技艺入选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粤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井烧鹅是当地百姓婚丧嫁娶等宴席的必备佳肴,也是海外五邑华侨独特的味觉“乡愁”。李锦记蚝油制作技艺从生蚝制作成蚝油,积累百年经验,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彭纪宁 通讯员 谭耀广 熊星)

放“粽”倒计时,文旅盛宴大饱眼福

盐步老龙的龙头
590岁!佛山盐步老龙出水

锣鼓声响,醒狮起舞。5月24日,全国现存最老、已590岁的盐步老龙在佛山南海大沥重出江湖与世人见面。

老龙起龙只是盐步老龙礼俗的开端
老龙起龙

富有经验的盐步村民进行祭龙、起龙、洗龙、采青等仪式,附近街坊、广佛粉丝相聚一堂,见证这难忘时刻。起龙出水的传统数百年未曾改变,已成为了广佛两地文化交流的紧密纽带。(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正杰)

“潮起东方”开幕联合秀
首届中国·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在汕头开幕

5月28日,为期3天的首届中国·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在汕头潮汕博览中心拉开帷幕。本次展览涵盖了毛织区等十大主题展区,旨在打造一场兼具规模化和广泛影响力的时尚产业盛会。(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映光张晓宜 通讯员 汕宣)

“潮起东方”开幕联合秀

珠海本土原创沉浸式音乐剧《畴昔·龙溪杨公祠2067》首演

音乐剧剧照 受访者供图

珠海本土原创沉浸式音乐剧《畴昔·龙溪杨公祠2067》集爵士乐、话剧、弗拉明戈、肢体、舞蹈于一体,是一场超现实魔幻主义的诗与歌。《畴昔·龙溪杨公祠2067》弥补了珠海沉浸式环境戏剧的空白,标志着一个珠海文化新地标的诞生。(何叶舟 李泓潜)

童心“不过期”——解锁“六一”新玩法

《神奇校车·水的故事》剧照

儿童剧《神奇校车》端午期间将在佛山南海西樵上演

知名儿童剧《神奇校车·水的故事》将于6月3日在南海樵山文化中心剧院上映,为广大小朋友们送上一份有趣的儿童节礼物。

《神奇校车·水的故事》剧照

该作品已连续3年入围最受欢迎儿童剧榜单,用生动有趣的冒险和极具创意的手法讲述科普故事,让孩子们在观赏过程中真正“学到嘢”。(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吴泳 通讯员 梁梓真)

用搁浅抹香鲸表皮制作的标本

惠州抹香鲸主题馆六一、端午假期连续开放四天

惠州抹香鲸主题馆不仅是全市第一所抹香鲸主题馆,更是第一所水生生物大型标本馆。为了让广大少年儿童了解到更多水生野生动物科普知识,探究深海的奥秘,惠州抹香鲸主题馆将于6月1日开馆,连续开放四天。(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丽媛)

深圳书城“六一”主题童乐会

深圳书城打造“六一”主题童乐会

“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深圳六大书城将于5月28日至6月9日精心策划70场主题活动,遴选百种优质童书开展61折限时展销,并推出“六一惠读大礼包”,为全市小朋友打造一场童趣满满、智慧多多的阅读嘉年华。(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郑明达)

早荷邀客醉,风露一湖香

荷花争艳
东莞莞城:草塘公园荷花争艳 赏荷正当时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连日来,东莞莞城草塘公园内的荷花相继绽放,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欣赏。作为较早建成的社区公园,莞城草塘公园石通过全面升级改造,实现了“旧貌焕新颜”。(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晓玲 通讯员 米小兰)

新发现的赭红尾鸲

赭红尾鸲首现横琴,为广东省影像新纪录

近日,赭红尾鸲现身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是广东省赭红尾鸲影像的新纪录。

各种鸟类的频繁出现,进一步证明了合作区生态环境良好,污染防治取得新成效。(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钱瑜 图/受访者供)

美食传承——岭南味缱绻

美丽的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东莞麻涌实施“九个一”工程,打造全域旅游“升级版”

东莞市麻涌镇扎实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先后获评“广东旅游风情小镇”“全国百条美丽乡村精品景点线路”等。今后,麻涌镇将实施全域旅游“九个一”工程,通过充分整合资源,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助推乡村振兴再出发。(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雷 通讯员 麻涌宣)

极具水乡特色的美食

预制菜

佛山顺德实施预制菜“六个一”工程,打造大湾区预制菜产销聚集区

近日,佛山市顺德区公布《加快推进顺德区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六个一”工程实施方案》。未来顺德将抓住“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RCEP”等战略机遇,加快推进预制菜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建设,打造大湾区预制菜产销聚集区。(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苑莹 欧阳志强 图/资料图)

“梅岭鹅王” 陈云祥 摄

韶关南雄成立“梅岭鹅王餐饮文化协会”

梅岭南麓有一道特色菜肴——“梅岭鹅王”,是游客们游览梅关古道时必点的“招牌菜”。为进一步擦亮“梅岭鹅王”品牌,南雄市珠玑镇正式成立“梅岭鹅王餐饮文化协会”,努力将其“梅岭鹅王”打造成为韶关甚至广东省的品牌示范。(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 通讯员 李思番 颜俭波)

编辑:吴方舟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