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史】启沅传技益桑梓 实业救国兴纺织

来源:金羊网 作者:黎存根、甘卓然、梁善茵、任海虹 发表时间:2022-09-23 07:51
金羊网  作者:黎存根、甘卓然、梁善茵、任海虹  2022-09-23
陈启沅实业救国的事迹、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已成为当地的优良文化基因,为父老乡亲和后世企业家所忆念、传承。
00:00
00:00
详情
收起
00:00
00:00
陈启沅设计的机器缫丝机模型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黎存根 甘卓然 实习生 梁善茵 通讯员 任海虹

在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简村的深处,有一座清代的二进四合院式硬山顶建筑——绮亭陈公祠,古朴凝重。院门外,悬挂着“陈启沅纪念馆”的木质牌匾。作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先驱,陈启沅被写进了历史课本和《辞海》。简村,是他出生、成长和实践“实业救国”梦想的地方。

1872年,外出经商多年的陈启沅从安南(越南)回到家乡,在南海简村创办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掀起了中国纺织业的第一轮工业革命,将三十年光阴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民族纺织工业发展。

如今,陈启沅实业救国的事迹、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已成为当地的优良文化基因,为父老乡亲和后世企业家所忆念、传承。

水乡古村 孕育先行者

在西樵山西北侧,顺德水道与西江间肥沃的冲积平原上,拥有800多年文献记载史的简村,是典型的岭南水乡。村里既有陈启沅故居,也保留了他150年前冲破阻隔、回国办厂的工业遗迹。熟悉村史的林润明老人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陈启沅缔造了简村“一船缫丝出,一船白银入”的数十年繁华盛景。

2002年4月15日,由佛山南海区博物馆管理、位于绮亭陈公祠内的陈启沅纪念馆正式开馆。绮亭陈公祠是1887年陈启沅创办机器缫丝厂致富后,为了祭祀其承继祖父陈绮亭而建造的。2002年7月,绮亭陈公祠被公布为广东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也是佛山市、南海区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中小学生几万人次。

绮亭陈公祠占地面积达1500平方米,1992年5月14日,其使用权由陈启沅亲属捐赠给政府。如今,馆内还陈列着陈启沅设计的蒸汽缫丝机模型、缫丝小机模型和76件蚕茧等标本展品,展示了南海机器缫丝工业发展史以及陈启沅爱国爱乡、造福乡梓的一生。

简村现已不再种桑养蚕,但纪念馆里还保留着一座桑蚕园。园内,陈启沅当年亲手种下的桄榔树,已长得又高又大。

百豫坊中陈启沅(右)与纺织女工像

放眼世界 创业学西法

陈启沅出生于清朝道光年间,当时中国正面临严重的内外危机。陈启沅曾目睹家乡“民无所归”之惨状。十六七岁时,陈启沅两次参加“童子试”未中。父亲去世后,他便放弃科举,按其先父“乐耕”遗愿,随兄以耕塘、种桑、饲蚕为业。此时的西樵居民“岁食茶业与植桑衣我”,衣食来源都靠种茶和种桑养蚕获得。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南海人则是“吃蚕”“吃桑”。

近年来,中共佛山市委、佛山市社科联编辑出版的《佛山人文和社科研究丛书》,为陈启沅专设一书。《陈启沅评传》作者、国家一级作家许锋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陈启沅少年时博览群书,又受当地熏陶和影响,对农业、生产、商业、工业有不同于常人的强烈体会。因此许锋认为,他在留洋后反哺故乡,是情理之中。

1854年,陈启沅跟随其兄陈启枢远涉安南(越南)。十几年的辛苦经营下,陈启沅兄弟二人成为越南西贡堤岸华侨中的“巨富”。农桑出身的他关注市面上的洋丝与华丝,看着法国人工厂里机器生产的洋丝物美价廉,而家乡用手工做出来的华丝则粗细不匀、销售不畅,陈启沅决心将机器缫丝技术带回家乡西樵。

然而,国外厂商得知陈启沅是中国人、准备携技还乡,纷纷拒绝向他出售设备。陈启沅的曾孙女陈安薇在纪录片《记住乡愁》里回忆:“面对封锁,陈启沅决定自己设计缫丝机。他以看朋友(一名在法国缫丝厂工作的台山华侨李师傅)为由,多次到厂里观察,用手和身体暗暗丈量,自己设计图纸。”他又自学了物理学、力学、蒸汽机原理、算学、绘图学等专业知识,前后花费了六七年时间,终于画出了缫丝机的设计图。

反哺故乡 古村办丝厂

1872年,在容闳的建议下,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开启了中国人探索新知的道路;在上海,清政府“国企”轮船招商局成立……同年,陈启沅毅然卖掉了在安南半条街的产业,自海外回到了故乡广东南海简村,立志创办一家机器缫丝厂。他把厂址设在自己的家乡简村,借助家乡人情便利,使工厂和原料产地很好地结合起来,也容易吸收附近的劳动力。

1873年,兄长陈启枢由安南先后汇款7000多两白银给陈启沅,陈启沅就在简村和附近的吉水村一带招收男女工数十人,亲自教这些新工人“仿西人缫丝之法”,投茧开工。缫丝厂取名为“继昌隆”,这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

此时的继昌隆工厂有焙茧室一间,连同锅炉、煮水大锅、焙房、焙舍和藏茧室等在内,占地甚广。创办之初,除了从安南带回一套旧轮船上的发动机作动力,各种机器全部由他自行设计、制图,向广州的陈联泰机器厂定制。由陈启沅亲自引进并改良的蒸汽机所缫出的生丝,粗细均匀、光滑洁净、色泽美艳,且弹力强。新中国成立之前,这套缫丝工艺还一直为国内大多数机器缫丝厂所沿用。

继昌隆所出的机器缫丝,市价比土丝高三分之一,全部远销欧美,尤以美国为多。该厂还建立了先进的管理制度,管理层设有司理(由陈启沅本人担任)、司账(即会计)一人和被称为“行江”的采购员和销售员。继昌隆开办不到一年,丝位增至三百多个。建厂后头三年,到继昌隆缫丝厂学艺者就达一千多人,其中女工达六百多人。到1881年,南海、顺德的机械缫丝业迅猛发展起来,仅西樵山下就办起了十家机械缫丝厂。

突破阻力 推动工业化

机器缫丝省时省力,也招致传统手工缫丝作坊业者的强烈反对。1881年,南海当地手工缫丝业行会锦纶堂纠集村民千余人,将附近另一家机器缫丝厂捣毁。继昌隆虽幸免于难,但南海知县徐赓陛以机器缫丝厂“一家得利,而使千百穷黎失其恒业,其必起而争”为由,下令各机器缫丝厂停业。陈启沅愤而迁厂至澳门,改名“和昌”,后又改名“复和隆”。

待到1883年,砸机风潮已过,南海一带的机械缫丝业逐渐恢复生产。南海县官员力邀其返回家乡办厂,陈启沅仍将工厂回迁至西樵山,并将厂名更改为“世昌纶”,与儿侄辈办的丝厂合并,职工达到六七百人。

佛山历史文化丛书学术委员会顾问、佛山史专家罗一星认为,自继昌隆缫丝厂问世以后,广东的厂丝出口就从无到有、逐年增多,进而成为全省出口价值最大的商品。

由陈启沅改进的小机缫丝,进一步推动了机器缫丝业在广东各地的发展。到1901年,广东全省经营机器缫丝业者数百家,女工以此营生者达十几万人,生丝出口逾4000万两。中国妇女要求摆脱封建制度束缚的愿望,也在经济上得到了具体支撑。

1913年,民国政府农工商部调查显示,广东是当时全国应用动力工厂最多的省份,工厂数占了全国三分之一以上。二三十年间,广东陆续出现了一批由中国人投资的缫丝、造纸、水泥、卷烟等工厂,以及一批机械、船舶修造厂。岭南作为先进商业文化、工业文化的承载地,站上了新的高度。

继昌隆缫丝厂原址就位于图中的简村陈氏大宗祠不远处

遗迹仍存 科普兼传承

在今日简村的绮亭陈公祠旁边,仍保留着陈启沅1882年兴建的家族住宅群“百豫坊”,有四条巷、十三间大镬耳石脚屋。简村社区工作人员冼韵晶介绍,这里是陈启沅历史建筑群的旧址之一,同样被纳入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据林润明回忆,继昌隆缫丝厂原址位于简村陈氏大宗祠前方不远处,即现今“宋城演艺城”员工宿舍附近一带。“当年有好几个大车间,我小时候还经常去厂房遗址里玩。”1958年,西樵中学曾以简村陈氏大宗祠为校址,当时继昌隆缫丝厂的旧址仍在,后来学校组织师生清除碎砖烂瓦,把一部分辟成了运动场;六十年代初期,当地政府开凿河道,缫丝厂有1/4的遗址变成了河涌;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迅猛发展,余下的遗址也湮没了。

但陈启沅的影响并未消散。作为全国纺织工业的起源地,纺织业一直是简村所在的西樵镇的传统支柱性产业之一。目前,南海西樵轻纺城已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纺织专业市场。为了纪念陈启沅,西樵轻纺城广场前正对的大马路被命名为“启沅路”。

1966年在西樵建立的南海丝厂,如今是珠三角地区仅剩的传统缫丝工厂,堪称当地蚕桑丝织产业发展的活化石。如今,它已成为省、市两级科普教育基地,既保存了陈启沅当年所引进的机器缫丝工艺,也留存了传统的手工缫丝技术,成为缫丝工艺佛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访谈

他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长久激励后人

罗一星(中国社会经济史学者、佛山史专家,广州市东方实录研究院院长)

羊城晚报:为什么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会诞生在广东佛山?

罗一星:清代前中期,岭南地区后来居上,成为全国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之一,农业商品化和城市手工业形成了有机循环。桑基鱼塘、果基鱼塘成为珠江三角洲两个重要的农业生产形态,桑基鱼塘的获利是水稻的10倍。“广丝”在国际市场占有很大的市场,生丝已是当时佛山对外出口的三大主要商品之一。

这种历史背景推动着陈启沅到海外发展,进而了解国外先进技术,又带回先进技术与本土制造业相结合。当时佛山是明清四大名镇之一,也是全国制造业中心,故陈启沅能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无需把整套缫丝设备买回来,也能将技术设想落地实现国产化。

羊城晚报:如何评价陈启沅的实践对民族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促进?

罗一星:陈启沅无疑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先驱者,继昌隆的出现是中国近代化工业发展进程的里程碑。他还写出了广东第一本蚕桑专著,倡导进行蚕丝改良,并以书面形式公布新兴的机器缫丝技术,将技术红利分享给社会大众。

陈启沅推动了缫丝行业的技术革命,逐渐改变了我国几千年来手工缫丝的落后局面。陈启沅还为继昌隆建立了先进的管理制度,这对推动民族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意义重大。

同时,机器缫丝厂将农村女性训练成熟练工人,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秩序,使她们成为产业工人,提高了社会地位,也解放了生产力。

羊城晚报:我们应该如何从以陈启沅为代表的民族工业发展先驱者那里汲取营养,继续向前?

罗一星:今年1月至7月,我对佛山的20家头部企业进行了调研,当代的佛山先进制造企业正在蓬勃发展,包括企业家精神在内的文化底色并未改变。我们的现代企业从陈启沅的事迹中可得到四点启示:

——要有敢做第一的眼光和勇气。现在有很多佛山乃至广东的企业,已经在某一个行业里积蓄了做第一的能力和实力,只要做好技术革新、创新产品研发等,未来可期。

——陈启沅是企业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位大工匠,这种传统促使我们的企业精益求精,持续改进不停歇。

——陈启沅有反哺祖国的家国情怀。这种教育作用比它本身的产值要更大。

——陈启沅扎根本土、追赶世界的魄力和在家乡创业成功的案例,长久地激励后人。佛山的民营企业有优秀的工商业精神与基因,涌现出大批知名制造企业、品牌和产品。这座城市与制造业发展相关联,积累了深厚的制造业基因。企业遇到适合生长的环境,就能孕育出不凡硕果。

延伸

广州首间私营机器厂力助陈启沅

同是南海人的陈澹浦、陈桃川父子,在广州经营陈联泰机器厂,帮助“继昌隆”成功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器缫丝机。在那之后,珠三角的缫丝企业几乎全部使用“陈联泰”制造的缫丝机。

“陈联泰”创始人陈澹浦是南海丹灶良登村村尾坊人,自小对机器有兴趣。1837年,陈澹浦在广州创办“陈联泰”时,主要制作纽扣、缝衣针等小五金,兼接各式机械维修业务。鸦片战争以后,国外轮船频繁出入广州,陈澹浦常到外国轮船上修理机器,借此积累了修理、安装蒸汽机的经验,在广州地区渐有名气。他的家庭手工业作坊至1876年改称为陈联泰机器厂,是广州第一间私营的机器厂。

陈澹浦及其后人、弟子造出了广东第一艘平底浅水轮船、第一台煤油机和中国第一台柴油机。“陈联泰”主要开展修船、造船业务,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民族资本工业企业之一。其设计制造的小火轮船性能、质量与洋船不相上下,价格却便宜很多。当时,珠江上的商船、渡轮多为陈联泰机器厂生产的小火轮。

编辑:邬嘉宏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