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中的“海马斯” 美国武器出口的超级广告

来源:金羊网 作者:张鹏 发表时间:2022-12-10 08:43
金羊网  作者:张鹏  2022-12-10
今年以来,美国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价值近20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等军事支持。俄方多次谴责美方做法是在加剧紧张局势,火上浇油。
当地时间12月3日,乌克兰哈尔科夫,警察正在查看收集到的俄罗斯火箭碎片 视觉中国供图

羊城晚报周末特约主笔

知乎专栏作家 张鹏

美国《国会山报》《华尔街日报》5日报道称,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海马斯”高机动多管火箭炮系统经过了秘密改装“降级”,无法发射远程导弹打击俄罗斯境内,皆因美方希望避免与俄方激化矛盾。

此言一出,俄罗斯媒体“群情激奋”,驳斥称美媒的报道与美方此前的表态是矛盾的——美国驻乌克兰大使布里奇特·布林克今年6月曾表示,使用何种射程的弹药完全取决于乌克兰。

今年以来,美国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价值近20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等军事支持。俄方多次谴责美方做法是在加剧紧张局势,火上浇油。

战场“奇兵”

如果不是因为俄乌冲突,“海马斯”将继续默默无闻。

西方媒体频繁发布“海马斯”击毁俄军重要目标或指挥官的消息,俄罗斯方面则努力宣传自己击毁了多台“海马斯”,以此作为打破西方援助神话的证据。尽管双方报道经常互相矛盾,但这也印证了“海马斯”的有效性和威慑力。

这款武器脱胎于美国1983年投产的M270自行火箭炮。和M270一样,“海马斯”最大的特点之一是火力猛,它们都使用重达307公斤的火箭弹。而目前世界主流的155毫米大口径榴弹炮的炮弹重量才50公斤。此外,“海马斯”射程也高达80公里且准确度高。

除了武器本身的性能外,俄乌冲突中,“海马斯”能够走出“默默无闻”还有两个重要原因。

一是战略层面,俄乌冲突进入战略相持,双方面临拼后勤、拼国力的“绞肉机”残酷阶段,而“海马斯”特别擅长打击俄军后勤补给。

例如,在赫尔松战役中,乌军使用“海马斯”精准打击第聂伯河上的交通要道——安东尼夫斯基大桥和卡霍夫卡水坝大桥。随后,俄军修补桥梁和再次强行过桥时,“海马斯”都进行了有效打击。这致使俄军数万大军在第聂伯河东岸陷入“背水一战”的险境,既无法突破乌军的防线,弹药和物资补给又存在被切断的风险。俄军不得不在11月9日突然撤出赫尔松。

虽然俄军大将苏罗维金成功对乌军进行了战术欺骗,此番阵前“大撤退”堪称军事奇迹,但却丢失了俄军占领的唯一一座省会级城市,也失去了第聂伯河西岸战略要地。

另一方面,在战术层面,乌军采用“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术,符合小国以弱胜强的战争规律。特别是在战略相持阶段,乌克兰绝大部分兵力需要用于稳定战线,而“海马斯”可以作为机动且能够取得显著战果的“奇兵”——可以在5分钟内完成装弹,1分钟内发射完毕并撤离,并且最高车速可达86千米/小时。

“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资料图) 视觉中国供图

持续“拉锯”

“海马斯”在乌克兰创造了一些战果,但乌方想要取得更进一步的进展,或许更为艰难。

9月份乌克兰利用俄军兵力部署漏洞,在乌东地区取得大捷。随着俄军动员兵陆续填入战线,这种胜利短期内很难再复制。

此外,乌军的坦克装甲部队前期损失惨重,难以对俄军重兵把守的战线形成有效突破。同时,乌方的空军几乎损失殆尽,丧失了制空权,只能用偷袭战术骚扰俄军,无法用压倒性的空中火力撕开对手防线。

但战壕对面的俄军仍然拥有压倒性的炮兵火力优势。乌军想发起反攻,在俄军铺天盖地的炮火覆盖中形同自杀。

因此,战线僵持住了——俄乌双方的战线变化是用米来计算的,往往经过数周、伤亡数千人的鏖战,仅仅是在几个小村庄来回拉锯。

不过,乌克兰占领赫尔松后,俄罗斯通过陆地补给克里米亚以及赫尔松地区俄军的主要后勤线路几乎全部处于“海马斯”射程范围内,俄军在今年冬天的后勤补给可能会比较艰难。因为“海马斯”的射程高达80公里,落点误差在1米范围。乌军此前使用“海马斯”,在几十公里外曾精准命中仅有1.5米宽的俄罗斯火车铁轨。

美国“算盘”

“海马斯”在战场的作用不是决定性的,但美国的援助绝对是乌克兰坚持10个月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此前,俄罗斯媒体期待美国中期选举结果能够影响美国对乌克兰的军援政策。从目前情况看,美国对乌军援会继续,没有显著受到两党斗争的影响。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美国对乌军援金额很小。截至11月,拜登政府已向乌克兰提供了价值约200亿美元的援助。美国2021年的国防预算是7405亿美元,2023年国防预算高达8133亿美元。俄罗斯是美军重要的假想敌和战略对手,这200亿美元用在乌克兰,效果远远大于用在美军身上。实际上,这200亿美元并不是赔本买卖,反而会带来巨大收益,“海马斯”的战场表现堪称美国武器出口的超级广告,而美国2021年的武器出口总额高达1400亿美元。

其次,援助乌克兰是两党的共识。今年4月,美国参议两院一致通过了《捍卫乌克兰民主防御租借法案》,这是二战后美国再次批准租借法案。投票情况是众议院417:10,参议院是100:0。很显然,两党在对乌克兰的援助方面具有高度共识。虽然共和党议员发起了提案,要求对乌克兰军援进行专项审计。但这仅仅是攻击拜登政府的武器而已,不断给总统找麻烦,是反对党的一贯作风,并不代表共和党整体转向。

第三,利用乌克兰削弱俄罗斯,符合美国作为海权霸主的长远利益。自海权强国成为世界霸主后,三百多年来,从大英帝国开始,海权霸主始终把压制陆权强国作为核心战略。而俄罗斯是地缘政治中,唯一真正意义上的陆权国。

美国2014年因克里米亚对俄罗斯的制裁,以及现在利用乌克兰遏制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向西、向南发展,实际上都是海权强国一以贯之的战略,是美国作为海权霸主的必由之路。在局面良好的情况下,美国是绝不会因为民众的意见就放弃军援的。

虽然,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7日报道,一项最新民调显示,赞成美国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共和党比例,已经从3月份的80%,下降到目前的50%。然而,可以预见的是,美国不会大幅减少也不想加大对乌克兰的援助,持续消耗俄罗斯的国力,才是最符合美国利益的策略。

编辑:邬嘉宏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