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累计完成881个老旧小区改造

来源:金羊网 作者:陈玉霞 穗建 发表时间:2023-07-03 22:03
金羊网  作者:陈玉霞 穗建  2023-07-03
建立健全“1+N”政策体系,高质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玉霞 通讯员 穗建

自2017年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广州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就在持续探索中前行。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广州累计完成881个小区的改造,累计改造老旧建筑4826.00万平方米,惠及65.6万户家庭、209.92万居民。

广州作为全国老旧小区改造先行试点城市,自开展改造工作以来,不断在实践探索中总结经验、提炼范式,形成符合广州城市特点、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章制度,构建“1+N”政策体系,“1”指的是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N”指的是联动工作机制、共同缔造参考指引、引入日常管养参考指引、既有建筑活化利用实施办法、整合利用存量公有房屋相关意见、引入社会资本试行办法等N个配套政策,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从有到全的跨越。

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全市“一盘棋”部署推进

老旧小区涉及多个民生事项,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广州成立了市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审议五年工作方案、改造规划、年度改造计划等重要文件。

建立“市统筹、区实施”的工作机制,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统筹改造计划、方案、资金,在安全、质量、进度、效果四个方面督导。区级层面,由区更新部门或住建部门会同镇(街道)组织实施具体的项目。

黄埔区黄浦新邨项目在推进改造过程中积极发挥各部门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区城市更新局项目中心协助街道进行技术指导,将文冲文化底蕴融入到小区文化墙、家风长廊等公共休闲文娱空间;区规资局统筹社区设计师进驻并提供咨询服务;区住建局全程开展质量与安全监管;区城管局则推进项目创建容貌品质社区;通过部门联动改造,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公共空间得到拓展和丰富,小区特色得到彰显,居民居住体验得到极大提升。

建立共同缔造机制,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为调动居民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性,广州印发老旧小区改造共同缔造参考指引(以下简称“参考指引”),健全动员居民参与机制,推动从“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塑造共同缔造精神,凝聚包括居民、设计师、社会组织等多元力量,进一步凝聚社区共识,打造民心工程。

参考指引从老旧小区改造启动准备工作、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等环节参与形式入手,全流程作出指引。

为引导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形成示范效应,广州市创新举办“大师作+大众创”系列活动,发挥大师引领作用;公开征集设计方案,吸引优秀设计团队和新锐设计师投稿,141万人次居民群众参与投票评选,实现美好生活“共同缔造”,打造出适老适幼的省轻工机械集团片区公共空间轻港园、既便民实用又富有广府特色的周门片区园中园广场等,如今都成为了居民休闲交流的人气旺地。

建立存量资源活化利用机制,反哺社区“自我造血”

老旧小区存量资源少、使用效率低,企业投资意愿低,严重阻碍小区“自我造血”能力的培育。今年广州相继出台了既有建筑活化利用实施办法、关于整合利用存量公有房屋的意见。

既有建筑活化利用实施办法明确,允许纳入年度改造计划的城镇老旧小区既有建筑进行活化利用,设置功能业态正面清单,引导优先增加公共服务及市政公用设施,适当增加便民商业设施,严格按相关要求控制活化利用为影响建筑安全、消防安全、周边环境的功能业态;简化审批程序,允许符合要求的既有建筑活化利用免于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环境影响评价,减轻审批压力,加快项目进程。

关于整合利用存量公有房屋的意见,指导通过摸清存量公有房屋资源底数、梳理社区功能短板,科学合理利用和调配老旧小区及周边富余存量公有房屋资源,允许实施市场化运作,在租金、运营管理承包费用及租期延长等方面适当予以让利,补齐公服短板,推进建立社区业态反哺机制。

通过上述政策的出台,进一步畅通老旧小区存量资源活化利用路径,着力引进优质运营项目,丰富社区服务供给,提升文化功能,激发街区产业活力。

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拓宽改造资金来源渠道

今年5月,《广州市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印发,明确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开择优、长效治理、探索创新为基本原则,从工程建设、存量资源运营、提供便民专业服务、长效治理、专业物业管理五个方面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参与。

越秀区洪桥街三眼井社区由街道牵头,整合低效空间等资源,与相关企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开展智慧社区建设和后续管养工作,引导相关企业出资提供前期社区运营管养服务。针对小区需求,利用社区闲置空地、公房引入各类民生产业,已建成智慧奶站、自助饮水机和24小时自助打印机等;谋划利用50多平方米的公房建设无明火长者饭堂及全年龄段配餐服务,提供公益服务的同时增加商业收入,探索保本微利可持续的资金平衡模式。目前三眼井社区与相关企业已设立共同账户,约定将产业收入投入社区运营及便民设施维护。

建立长效管养机制,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为巩固老旧小区改造成果,健全一次改造长期保持的管理机制,广州印发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引入日常管养参考指引,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组织、业主参与、企业服务”的小区管理机制。鼓励将街道或相关部门负责的卫生保洁、绿化养护、安防、停车等费用,根据“费随事转”转移到承担日常管养工作的企业、单位或者其他合法主体,促进财政减负增效。

白云区云苑片区原本是缺乏管养的开放式社区在改造后通过“费随事转”和盘整片区200多个停车位资源,引入和家生活服务有限公司接管片区物业,提供秩序维护、片区及楼栋公共区域卫生保洁、便民维修服务等,提升居民生活便利性、舒适性,收缴的垃圾费和停车费也可支撑物业收支平衡,实现片区运营管养的可持续。

编辑:吴方舟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