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怿韬
7月15日14时55分,中央气象台在台风快讯中,终于将“泰利”之名用在今年第4号台风上。从早上到中午,“泰利”一直有着“无名氏”的尴尬。
为何有的台风有名字有的没名字?为什么有的台风很迟才获得命名?我们来温习一下台风命名那些事。
据悉,在热带系统活跃期,海洋上常常不止存在一个热带气旋,气象工作者很早就注意到需要通过命名编号等方式以区分不同的热带气旋。上世纪起,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开始对台风命名。最初,该机构用女性英文名对台风进行命名,后期又添加男性英文名。
不少广东居民过去可能从港澳媒体当中,看到“约克”“高莲”“爱伦”等台风名字,实则这些名字均为当年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所提供的“York”“Koryn”“Ellen”等英文名的粤语译音名。
尽管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的英文命名法为气象工作者解决了台风命名问题,但该机构的命名方式最初未必得到遍布世界的气象机构的认可,特别是“洋名”在亚洲地区的使用。
1946年,由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命名的台风“Ingrid”吹袭香港并导致当地挂起10号风球,但“Ingrid”的名字未被当年的香港天文台接受。在如今不少中文气象文献将此台风称为“英格丽”或“英格瑞”时,香港天文台的档案现在仍称此台风“无名”;直到1952年,香港天文台才开始接受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的英文命名。
在2000年前,我国内地气象机构采取“年份+数字顺序”方式对台风编号命名。如前文所述的台风“York”,内地气象机构称为“9910号台风”,即1999年第10号台风。
为了让热带气旋命名一事得到更多气象机构认可,世界气象组织在2000年进行改革,安排日本气象厅担任西北太平洋区域专业气象中心角色,并负责对国际换日线以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的达到热带风暴或以上级别热带气旋进行命名。用于命名的台风名字,则由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各成员提供。
这次改革,最明显的变化是台风名字由“西洋风”变成“亚太风”,中国内地提供的“悟空”“电母”,中国香港提供的“启德”“狮子山”,泰国提供的“榴莲”“山竹”等,均成为台风名字。如果一个台风对委员会各成员造成重大伤亡财产损失,成员还可提出将此台风“除名”,“榴莲”“山竹”等因曾造成严重破坏,均被除名。
虽然自2000年以来台风的命名基本被亚洲地区各气象机构认可,但在个别区域生成及风力处于热带风暴上下的热带气旋是否获得命名,一直“是个问题”。
不少气象爱好者发现,发源或影响我国南海地区的“南海土台风”,常常存在“命名延误”乃至“终身无名”的问题。当中部分热带气旋,确实存在风力偏弱未及热带风暴级别的问题;但我国一些气象机构认为已达到热带风暴级别的热带气旋,未必被其他境外机构认可达到热带风暴级别,因此有时也未能获得命名。
对于这种现象,气象爱好者常调侃为“没户口”“野孩子”。对于“没户口”的“野孩子”,目前主要采取气象机构间加强协商的方式来解决。一些生成时并未获得命名的台风,后期也获命名。如2022年8月9日上午生成的台风“木兰”,也是在当天下午才获得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