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在5年内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家植物园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钢
7月20日,由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与华南国家植物园联合主办的“高质量推动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系列活动仪式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举行。记者了解到,自去年7月11日揭牌以来,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进展,其中《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建设方案》)已完成编制工作,近期将提交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审。
根据《建设方案》,华南国家植物园将在5年内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家植物园,保育物种2万种以上,科学研究继续位列全球植物园前列,年游客数达300万人次,大规模开发2种经济植物,力争综合实力进入世界植物园前3名。
此外,中国科学院已于2023年1月启动植物多样性与特色经济作物重点实验室建设(联合共建)。华南国家植物园珍稀植物迁地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华南植物迁地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分别于2023年4月和7月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
据介绍,华南国家植物园揭牌以来,通过各方多渠道宣传,社会影响力大幅提升,大力促进了科普旅游工作的发展。2023年1至6月总入园人数已达141.5万人次,同比增长46%。其中2023年春节期间同北京国家植物园联合举办精品兰花展,入园游客量同比增长1倍;“五一”假期入园游客量同比增长约50%;“夏日观萤”等特色科普研学活动及志愿者招募获社会广泛关注,参与人数与咨询热度同比大幅增长。同时,科普教育工作获得一批荣誉,包括2022年7月被广东省林业局评为广东省高品质自然教育基地,202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
华南国家植物园主任任海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要建设一流的植物园,必须要有一流的人才。在过去一年中,华南国家植物园加强人才的引进,共引进了包括4名海外知名科学家在内的55位人才,同时聘请了来自全球最好植物园的11名主任加入专家指导委员会。
一年来,广州市积极推进城园融合体系建设。印发《广州市推进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体系“迁地保护示范区、专类植物展示园、生态科普宣教点”建设工作方案》,共同打造“1+3+N”城园融合体系;将华南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工程写入《绿美广州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建设任务,统领和支撑绿美广州建设“八大工程”;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院与华南国家植物园开展“一二一”合作,共建华南植物资源研发中心一中心两基地一产业链;天河区大力推动和实施环园周边道路交通条件与环境品质改道提升。
仪式上,华南国家植物园与广东省林业局、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分别签署了《广东省植物迁地保护合作协议》《城园融合合作框架协议》,并举办了“最美广东”物种展示园揭牌仪式。
此外,“爱我中华·粤港澳青少年走进国家植物园”系列活动也同步启动,系列活动将围绕“乐学、乐践、乐享”三大主题,组织开展九项具体活动,让粤港澳三地青少年走进华南国家植物园、走进城园融合体系,近距离体会中华文化和植物知识的博大精深,全面分享祖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活动将持续到8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