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思泳 通讯员 荔宣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秋明
西关水菱角、新会陈皮、佛山陶艺……9月23日,“迎中秋 睇非遗”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成果展在广州市荔湾区永庆坊非遗街区举行。
醒狮舞动、锣鼓声响。14个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摊位正式迎客,向市民展出具有广东地方特色的非遗产品。
比如百师园工作站带来的潮绣产品,潮州古建筑营造工作站带来了潮州古建筑模型,新会陈皮工作站带来了以陈皮加工制作而成的养生饮料、食品、茶叶等,莞香制作工作站带来了由莞香制作的香薰精油等产品。
陈皮花生、陈皮酸奶、陈皮咖啡……,在新会陈皮工作站的摊位,展示了多款陈皮衍生产品。近年来,新会陈皮工作站依托自有品牌——广东老字号新宝堂和广东新宝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多款陈皮食品、饮品,丰富了陈皮的产品类型。
新宝堂市场拓展部经理梁又愉表示:“在陈皮的货源方面,我们有自己的种植地,也和江门市新会区300多农户签约合作,联合成立了新宝堂新会柑种植合作社,大量回收新会柑,用以陈皮研发、生产,实现非遗效应带动乡村振兴。”
陈皮是用新会柑的果皮制作而成,果肉却经常被丢弃,除了浪费,对环境也造成一定影响。但经过研发,新会柑果肉也有了新用处。梁又愉说,为充分利用新会柑的皮和果肉,新会陈皮工作站积极探索、延伸新会陈皮产业链:“例如,广东新宝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新会柑果肉为母液,结合新会陈皮、人参、枸杞子、山楂等药食同源的中药材,通过生物发酵技术,转化为陈皮酵素,研发助消化、抗疲劳等多款饮品。在不久的将来,广州消费者也能买到相关产品。”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庆坊工作站负责人伍文辉表示,14个省级非遗工作站齐聚广州永庆坊非遗街区,能让市民一次饱览广东省亮眼的非遗文化。“市民除了能看到西关水菱角、敬修堂中药文化等诞生于广州的非遗项目,还能看到来自东莞的莞香、肇庆的端砚、潮州的潮菜、韶关的瑶族刺绣等。”
伍文辉介绍,14个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都有自身的工作中心。“比如,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庆坊工作站除了推广多项西关非遗文化,还能搭建文化交流的平台,充分利用西关非遗资源,举办非遗体验、研学等活动,让非遗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象牙雕刻项目国家级传承人张民辉认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成果展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也给非遗传承人一个信号——相互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平日里,广佛两地的非遗传承人经常交流学习,通过这个成果展,能让广州本地非遗传承人加深了解来自粤北、粤东、粤西等其他地方的非遗文化成果。”
据了解,在2021年,为夯实广东省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基础,丰富非遗传播模式,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省级非遗工作站申报工作,新认定了11家省级非遗工作站,目前全省共有14家省级非遗工作站,涵盖传统技艺、传统美术、食品医药、传播推广等多领域。此次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成果展展现了省级非遗工作站的非遗保护传承成果,多维度展示岭南非遗项目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