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湛江红树林邂逅中华白海豚 探寻海洋生态发展“密码”

来源:金羊网 作者:刘泳希 发表时间:2024-08-18 07:56
金羊网  作者:刘泳希  2024-08-18
“白海豚之约”生态采风团走进了湛江,探寻中华白海豚这一神秘的海上精灵,“湛”放海洋生态保护成果。

“白海豚之约”生态采风团走进湛江,探寻海洋生态发展“密码”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泳希

图/温泽广 日日影像 曾泽龙 罗锦屏

8月14日-16日,由中央、省、市以及港澳媒体记者和摄影名家、青年学生、留学生等组成的“白海豚之约”生态采风团走进了湛江,探寻中华白海豚这一神秘的海上精灵,“湛”放海洋生态保护成果。

在为期三天的活动中,采风团走进雷州湾,邂逅“海上国宝”中华白海豚;游览红树林,在大自然中吸氧慢行;探访深海养殖平台“恒燚一号”,“甜甜圈”海洋牧场迎丰收;参加开渔节启动仪式,现场见证渔船千帆竞发……来自北纬20°13′14的碧海蓝天画卷徐徐展开。

“海上国宝” 邂逅精灵之舞

中华白海豚“组团”出游,在海面上自由嬉戏。它们优雅的背鳍和尾鳍划过水面,溅起晶莹的水花,激荡出层层涟漪,为湛江雷州湾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海洋画卷。

“哇!是粉海豚!”来自所罗门群岛的留学生茱莉惊叹道,所罗门群岛坐落在南太平洋上,在海边长大的她经常看见海豚,但是却从来没见过粉色的海豚。

为什么有粉红色的中华白海豚?“当皮下的毛细血管充血时,中华白海豚外表的皮肤就会变成粉红色。”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高级工程师杨锋告诉记者,中华白海豚是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和指示物种,是衡量海洋生态环境的“活指标”。

湛江雷州半岛的近海散布着众多岛屿和岛礁,稀有的中华白海豚在此健康繁衍,其种群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中华白海豚在全世界仅6000多只,其中近千只聚集在雷州半岛近海。

“海上森林” 描绘生态画卷

在这里,既可以遇见美丽生灵,也可以在红树林里尽情吸氧。近年来,湛江凭借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走进大众视野。

走进金牛岛片区原生态红树林,生长茂盛的红树林连绵几公里,郁郁葱葱,木榄、红海榄、秋茄、无瓣海桑等多种多样的红树林映入记者眼帘。

“红树林可以防风护浪,有一定的净化海水的功能,是湿地鸟类的乐园,也是人类研学旅游的胜地。”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宣教科科长吴晓东介绍,这片“海上森林”保护着这方百姓不被海浪侵蚀,盛产各类鱼虾、贝、生蚝、青蟹,物产丰富,吸引多种多样珍稀的鸟类如白鹭、青鹤、勺嘴鹬等到此栖息。

白海豚与红树林共同绘就了绿水青山的生态底色,不仅描绘出海洋生态文明的美丽图景,更生动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

“海洋牧场” 助力产业升级

8月16日上午,2024年“鲜美湛江”海鲜美食放送季活动暨湛江开渔仪式在湛江招商国际邮轮城举行。上千艘渔船在码头一字排开,整装待发……时隔3个半月的休渔期,渔民们再次登上阔别已久的渔船扬帆远航。

“希望大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一起来湛江看白海豚!”粤霞渔80066船主杨观玉也是当天出海的渔民之一,他告诉记者,海洋生态环境跟他们的收成息息相关,每次出海收获的鲜美海鲜直接供应到当地商铺里,供市民尝鲜。

“渔文化”是我国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的渔业发展孕育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如今,随着渔业的转型升级,现代化海水养殖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

在南海碧波之上,深海养殖平台“恒燚一号”的一个个养殖网箱犹如一个个聚宝盆,随着养殖人员缓缓收起渔网,一筐筐肥美的海鱼浮出海面。

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耕耘多年并屡获丰硕成果。恒兴集团党支部副书记、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金鲳鱼分会秘书长周剑熙介绍道:“我们选育的‘中兴1号’是国家认定的首个南美白对虾抗病新品种,填补了国内南美白对虾种虾的空白。”在抗弧菌新品系选育的关键性突破中,恒兴集团不仅提升了虾的品质和产量,还成功破解了虾种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

编辑:邬嘉宏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