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不甘心,卷又卷不动?发现自己常常情绪内耗怎么破?10月10日,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心理科医师付林燕,直播开讲如何摆脱职业倦怠,拒绝精神内耗,寻找职业幸福感。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指导下,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与羊城晚报联合推出“健康广东”科普直播间——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专场直播。连续5天直播,对当下青少年心理健康热点问题,进行专业分析,给出实用建议,为青少年的阳光成长保驾护航。
当我们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就不能只关心青少年,构成青少年身边影响因素的教师、家长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因此本期直播所关注的如何减压赋能,摆脱职场倦怠,拒绝精神内耗,希望不同领域的职场人群都可以从本次直播中得到启示。
有能力没动力?
职业倦怠怎么办
有调查显示,32.4%的被调查教师感觉工作压力非常大,教师中心理亚健康状态占到72%。而在此份调查中,受访的300多万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总检出率是18.7%,相对应的55万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是17.8%。这意味着,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是共生的。
付林燕提醒,面临压力,包括教师在内的不同职业领域人群,在不同阶段都有可能面临“卷”的困扰,当“躺平不甘心,卷又卷不动”,不少人在躺平与内卷之间疯狂做“仰卧起坐”,就产生了精神内耗。
付林燕分析,职场倦怠是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简而言之,就是人有能力却没有动力去完成工作。
引起职业倦怠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工作因素,包括工作负荷过大、对工作缺乏控制感、缺乏奖励或认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不良,甚至缺乏比较公平的竞争机制,或价值匹配不合理;在个人因素方面,可能包括自己的性格特点、面对压力的应对策略等。
压力太大如何管理
2个减法轻松减压
压力往往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压力。短期的压力会导致人体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骨骼肌收缩,呼吸、心率、血压水平会升高,这是机体对压力做出的一种自然的调节反应。
但压力并不都是绝对有害的。心理学研究发现,适度的压力不仅不会产生负面影响,有时反而会提高工作效率,而过度的压力则有损身体健康。
如何应对压力?付林燕建议,学会管理压力,可以尝试两个减法:
第一,减少不必要的压力源,学会说不,有计划地减少压力性事件;
第二,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制定时间管理表,把要做的事罗列出来,每完成一项划掉一个。随着划掉的项目越来越多,剩下的任务越来越少,压力就越来越小。
向情绪波动说STOP!
S-T-O-P情绪调节法
压力往往直接带来情绪的波动,如何做好情绪管理?“S-T-O-P情绪管理法”就是操作简单的小技巧。
第一个S是暂停,碰到引起情绪波动的事件时,让自己停下来,可以随便找个地方让自己缓一缓,不要让自己在环境刺激中火上浇油;
第二个T是take a breath,通过呼吸来熄灭心中怒火。连续三次深呼吸,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感受一下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个时候会发现,怒火是不是奇迹般地消失了?
第三个O是觉察(Observe),我们冷静下来反思一下,自己为什么会这么生气?生气有用吗?如果生气没用,那接下来该怎么做呢?
这时来到了第四步P,继续前行(Proceed),我们要选择出智慧的策略和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行动。
“这个STOP不光只是单纯的暂停,其实思考的是如何能够智慧地继续下去,这个才是重点。”付林燕提醒。
情绪内耗怎么破?
心理专家教你4招
情绪内耗怎么破?付林燕给出4招建议:
第一,学会接纳自己,与自己和解,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承认自己确实有许多做不到的事情,如果不好也没关系,学会安慰受挫后的自己,这样才有能量让自己继续往前走;
第二,把焦点放在可控的结果上。当面对一件事时患得患失,把本应用于启动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紧张的空想和恐慌中,担忧结果,总认为自己做不到做不好,这不但对解决问题起不到任何作用,还会自缚手脚,自设障碍,产生拖延心理,迟迟不敢行动,进而产生精神内耗。
第三,立下小目标。制定小目标并将其付诸行动是减少心灵损耗最有效的方式。比如让你去跑马拉松,你可能想都没想就放弃了,但如果说让你跑个500米,你没准会想去试试。所以说,开始有效的行动,是摆脱内耗的最佳方式。
第四,寻求支持,不要试图一个人把所有心理负担承担下来。比如工作中加强与同事领导的交流沟通,生活中多与家人朋友倾诉交流,不要什么事都默默放在心里,那样会更加心累。
策划 | 林如敏 何红波 刘向欣
统筹 | 黄海昀 林清清
主持 | 林清清
文 | 林清清
执行 | 廖俊杰 谢丽婷
拍摄、剪辑 | 林添杰 蔡昭旭
导播 | 聂俗琴 郭思
海报、直播包装 | 郭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