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12

黑龙江一老虎咬伤村民,当地回应:非必要不击毙,除非正伤人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 作者: 发表时间:2024-11-19 09:05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  作者:  2024-11-19

11月18日,黑龙江七台河市勃利县长太村发生老虎伤人事件。18日上午,伤者家属称,老虎咬伤了他父亲,手臂大概率保不住了。据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新闻夜航》最新消息,被东北虎咬伤老人左手保住了,只是骨折,无截肢风险。

当地回应:非必要不击毙老虎,除非正伤人

据央视此前报道,黑龙江勃利,一村民在喂牛时遭一只东北虎袭击受伤。18日上午,受伤村民家属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家人先把父亲送去七台河医院,发现不行,又紧急送往佳木斯,被咬的手臂大概是保不住了。”

18日晚,《新闻夜航》的记者现场直播时报道称,被东北虎咬伤老人左手保住了,只是骨折,无截肢风险,“这应该是一个好消息”。

当日下午,黑龙江“幸福勃利”向全县广大居民群众发出安全提示:当日6时38分,县110指挥中心接到报告:“6时许,勃利县吉兴朝鲜族满族乡长太村发现老虎行踪。”经现场初步核实,长太村一名村民左手部被老虎咬伤,目前正在医疗机构接受治疗,伤者情绪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县公安局、林业和草原局、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及属地乡镇工作人员已到达现场,对老虎行踪进行追踪。

若发现老虎是否会击毙?勃利县林草部门的专家在现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非必要情况下不会击毙,除非它正在伤人。

黑龙江林草局紧急开会:加强冲突防范,确保人虎安全

11月18日,黑龙江省林草局召开东北虎保护工作紧急会议,进一步强化东北虎保护相关工作,加强冲突防范,确保人虎安全。

会议听取勃利县有关情况通报,安排部署东北虎保护有关工作。

会议指出,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黑龙江省各地东北虎出现频次也逐渐增多。勃利县作为东北虎种群非重点分布区,此次出现东北虎进入村屯伤人事件,需要引起格外重视并加强风险防范。黑龙江省林草局党组高度重视此次事件,按照国家林草局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并派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国家林草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中国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等专家团队和技术人员组成工作组,前往现地协助当地政府开展处置工作。

会议强调,各地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要求,做好东北虎防范与保护工作。

一是严格落实属地政府、企业和单位东北虎等野生动物保护主体责任。要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负责的政治高度,坚持生命至上的原则,全力处置好人虎冲突防范与保护问题;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发放宣传单、在入山口和村屯检查站等重点部位设置警示广告牌等方式,向广大群众普及人兽冲突安全防范知识、提示告知东北虎等大型野生动物出没区域,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三是制定人虎冲突应急预案。各地各单位要结合具体实际,制定务实、可行、有效的应急处置具体预案,要将相关工作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头,特别是麻醉枪及弹药等物资要提前准备到位。要及时组织开展应急避险演练,确保人兽冲突发生时,能妥善处置到位;

四是组织人虎冲突安全培训。邀请权威专家学者向各地(市)、县(市、区)相关工作人员开展人虎冲突防范专业培训,提升专业防范能力。同时进一步扩展到各级林场和村屯,提升相关人员紧急安全避险能力,提升广大群众安全意识;

五是做好应急资储备。各地市务必高度重视,协调本地区应急、公安、边防、卫生等相关部门共同落实落细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各项装备、人员全面到位;

六是启动24小时值班调度。各地各单位要加强东北虎等野生动物危害防控重要信息报送工作,建立完善黑龙江省直报系统,遇到紧急情况立即报告,坚决杜绝瞒报、漏报、误报、谎报,成立省林草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工作专班,启动定期调度机制,确保上下信息贯通,及时指导处置工作;

七是加强正面宣传报道。各地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有关东北虎等野生动物保护的正面宣传,积极协调属地宣传、网信、公安等部门,加大舆情信息管控力度,避免不实信息传播;

八是稳妥推进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工作。各地各单位要按照《黑龙江省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补偿办法》,依法依规推进受伤、受损群众相关补偿工作,全力为群众生产生活、医疗救助等方面提供保障。

被野生动物咬伤有什么维权途径?律师解读

对于“被野生动物咬伤有没有什么维权的途径”的问题,记者咨询了湖南联合创业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柏阳。陈柏阳表示,如果野生动物是经人饲养的,因看管不善导致偷跑出来伤人,可要求动物的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相应责任。如果野生动物是由动物园饲养的,动物因看管不善而偷跑出来,则是原则上由动物园来承担赔偿责任。如果野生动物没有饲养人和管理人,因为机缘巧合才来到人群聚集处并伤人的,可以向事故发生地的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申请野生动物伤人的补偿。

此外,对于伤人的野生动物如何处置,陈柏阳表示,我们国家对于野生动物的安置措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放归自然,这也是在进行动物安置的时候首要考虑的措施,因为野生动物只有让他们回到自然中才是最利于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的措施。第二种措施是科普宣教,也就是对于那些不适宜野外放归的动物,比如说因为身体原因放归自然的存活率很小的,或者伤人倾向严重,即使放归后也有较大概率会发生伤人事件的动物,可以由有条件的饲养单位进行饲养,比如说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等等。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自央视新闻、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新闻夜航、幸福勃利、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微信公号、潇湘晨报)

编辑:陈婉允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