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99

从广东“寻宝”到海南!连续15年“杏林寻宝”寻到了什么?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林清清 发表时间:2024-12-10 09:36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林清清  2024-12-10
张忠德:将挖掘传承海洋中医药文化

百年树龄九龙藤做藤灸、医武结合的武气针、大瑶山药酒推疗、利用“猴子药”正骨……12月8日,第十六届“杏林寻宝”中医药特色技术演示会暨广东省中医院海南医院(海南省中医院)建院70周年学术交流会议在海南举行。在多位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的见证下,8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献宝人”,带着经挖掘、整理、验证的传统医疗特色技艺,现场演示。这是继去年首次跨省在贵州举办后,“杏林寻宝”活动再次走出广东,落地海南。

15年累计“寻宝”561项

一根已有上百年历史的九龙藤,加上特制的藤王汁,可以进行黎族藤灸,治疗肩颈关节痛等痹症;用海南当地的龙豆进行黎族龙豆刮痧,与中医传统金属刮痧有何不同?活动现场,来自黎族、瑶族、布依族等民族医药特色技术在通过论证后,现场展示,引发现场专家和观众兴趣,频频提问。

“黎族藤灸疗法源于黎族的‘文身文化’以及长期用药经验。我们选用海南岛本地的降真香藤九龙藤制作成灸材,可以反复使用多次。我手上拿着的这根九龙藤就已经用了多年。而藤王汁的调配,近10年来不断改进配方和剂型,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健康需求。”藤灸非遗传承项目第六代传人符志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在东方市的黎医馆,不仅有黎族同胞,也有很多汉族的年轻人去体验黎族医药文化。

像这样对全国散落在民间的传统疗法项目进行探寻、挖掘、整理,“杏林寻宝”活动从2009年开始,至今已举办了十六届。15年来,累计梳理中医药特色技术561项,实地走访287项。很多过去只存在于文献记载中或流传于民间的疗法得到重现和系统整理。

挖掘传承海洋中医药文化

挖掘出来的民间特色疗法,如何引入临床、造福百姓?“我们对于挖掘出来的特色疗法,通过建立名医工作室、中医特色疗法专业小组等,在安全性、有效性、适用性等方面进行系统整理研究,反复论证、制定规范,引入临床路径,再向全国推广。”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教授现场接受记者采访表示,“目前我们通过粤港澳大湾区的相关共建合作机制,一些经过严格验证的特色疗法,已开始在香港培训医护,希望未来能够借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让中医药文化以湾区为桥头堡,向全世界推广。好的东西应该全人类共享共用,中医药也是这样。”

记者留意到,在本次杏林寻宝活动中,出现了2项善用海南当地药材的黎族医药技艺。为何从广东“寻宝”至海南?未来在民族医药融合发展上还有何重要方向?

“海南既往作为岭南的一部分,有很多独特的传统南药还未被挖掘出来,其中有一个特别值得挖掘的重点,是海洋传统中医药。这不仅在是海南,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也尚待发展。”张忠德特别提到,广东省中医院海南医院(海南省中医院)于2023年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后,今年的杏林寻宝活动来到海南,希望未来在民族医药、海洋医药上深挖特色,共同努力挖掘传承好海洋中医药文化。

广东省中医院海南医院(海南省中医院)院长胡学军对记者表示,黎医黎药在海南有临床疗效、有群众基础,目前海南医院已开设了黎药门诊,并已将黎药的开发、应用、推广纳入海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的研究工作中。

岐黄传薪拜师国医大师

活动当天还举行了中医学术传承学生拜师仪式。王琦、徐经世、沈宝藩、廖品正、林毅、林天东等6位国医大师,张永杰、杨华、张忠德等3位全国名中医,以及10位广东省名中医,现场接受徒弟依古制进行的拜师礼。

广东省中医院党委书记史俏蓉表示,广东省中医院海南医院(海南省中医院)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后,希望继续将广东省中医院的品牌、管理、技术、人才“平移”至海南医院,实现同质化的管理、一体化的发展。此次在海南举办高规格拜师仪式,希望助力海南中医药的人才培育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惠及海南省老百姓。

文|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陈佳佳 张靓雯
图|查冠琳 王军飞

编辑:秦小杰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