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日),经多方消息证实,中国台湾女演员徐熙媛(大S)因流感并发肺炎去世,年仅48岁。
当下是流感高发期。市民日常有何中医药方法预防流感?南北方治疗有何差异?全国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教授(人称德叔)给出健康叮嘱:预防流感要从日常做起,内因外因都不可忽视。市民日常居家也有预防流感的简易小妙招。
中医看流感,内外因要防
中医如何看待流感?德叔表示,中医认为,流感病因不外乎外因和内因。外因主要是人体感受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而引起发病;而内因则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如平时身体元气不足、饮食劳倦、病后产后调理不当,或是太过劳累,引起抵抗力下降,都容易导致中医所说的“正气不足,其气必虚。”邪气就容易乘虚而入。
“中医有很多方法可以提升正气、增强体质,祛除外邪,以此预防流感。”德叔表示,所谓“一针、二药、三外治”,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艾灸、药膳、沐足和按摩等,日常都可以有所帮助。
3个茶饮方,适合不同人群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许多广东人都习惯用茶饮方来养生保健。德叔给出3个不同茶饮方,适合不同人群。
如果平时容易出汗、感冒,有可能是肺气虚或脾气虚,可以用党参、紫苏叶、生姜等煮水喝,疏风补气;如果平时容易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容易咳嗽、打喷嚏,可用党参、黄芪、陈皮等煮水喝,健脾补气;如果平时容易口干咽燥,上火,但又容易疲劳,这有可能是气阴两虚,比较燥热,可用西洋参、玉竹、陈皮煮水喝,既可以滋阴,又可以补肺健脾。
各地特色沐足方,预防流感有妙招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地方特色的物产或方法,来适应天气变化和人的不同体质。例如沐足可以用40℃左右的温水泡脚,或用艾叶、紫苏叶、生姜煮水泡脚,泡15-20分钟。也有些地方用米酒或花椒加入沐足温水中,以此祛除寒邪,增强人体的气血运行,防病治病。
应对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可以用白芷、辛夷花煮水,用水蒸气熏鼻,可以温通鼻窍。
按摩和艾灸也有帮助。如果平时容易咽痛咽干,可以用大拇指甲掐揉少商穴,帮助清利咽喉。平时怕风怕冷、疲倦乏力,可以灸足三里、三阴交来温阳散寒。
此外,中医讲“风从头来”,如果你平时肺气不足,头很怕风,北风一吹就容易出现头胀头痛,颈痛或脖子有僵硬感,可以用风筒吹头颈部,把寒气驱赶出去。
南北不同,皆有应对
不少人在春节期间跨地区旅游。德叔表示,冬季时,北方地区气候以寒冷干燥为主,容易感受的外邪常以风寒为主,兼夹燥邪,因此发烧、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全身酸痛这种寒邪症状的同时,伴有口干、鼻干、咽干咽痛等燥邪的症状比较重。这时可以用生姜、葱白、紫苏叶、胡椒等疏风散寒的材料,一定要去燥邪,可适当加点百合、玉竹、沙参等润燥之物,效果比单纯驱寒好。
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所以冬季在感受风寒的基础上,容易夹热、夹湿,因此出现发热、喉咙痛、咳嗽的同时,容易全身困倦、口干口苦、咳嗽、痰黄,部分伴有恶心、呕吐、没有食欲、肚子饱胀或腹泻等湿邪困胃肠道的症状。所以我们在疏风散寒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加点薏米、扁豆、苍术以及南方地区的木棉花、布渣叶等清热化湿的材料。
文 | 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陈佳佳
图 | 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