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09

广东奏响高质量发展“五部曲”

来源:金羊网 作者:孙绮曼、丰西西、董鹏程、许张超、李钢、黎秋玲、黄婷、杭莹、孙晶 发表时间:2025-02-06 07:37
金羊网  作者:孙绮曼、丰西西、董鹏程、许张超、李钢、黎秋玲、黄婷、杭莹、孙晶  2025-02-06
今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题,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

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五大分论坛热议产业升级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绮曼 丰西西 董鹏程 许张超 李钢 黎秋玲 黄婷 杭莹 孙晶

春回大地,万物焕发生机,奋进的号角在岭南大地上激昂奏响;灵蛇舞动,祥瑞萦绕南粤,又一段波澜壮阔的发展新篇正待挥毫。

2月5日,农历蛇年大年初八,新春的喜庆氛围仍在,广东这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热土已然吹响奋进的号角,再度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以蛇蜕新生的坚毅、抢占先机的锐劲,力争在高质量发展中步步领先。

站在这场大会的原点,以一系列高规格盛会为经纬探寻,不难发现,从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到广东省两会,再到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一系列重要会议释放出清晰而坚定的信号:广东正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抓手,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更是广东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今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题,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关乎广东未来的切实行动,是广东在新时代的奋进宣言。

如何闯?如何创?大会上,五个分论坛分别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及“五外联动”等主题,奏响了广东高质量发展的“五部曲”,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描绘了清晰蓝图。

守正出新

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喜“新”不厌“旧”,传统产业依然是广东经济增长的底盘。

在广东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中,有6个属于传统产业范畴,汽车、石化、家电、轻工纺织、食品、钢铁、建材、机械等传统行业占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超七成,利税占六成五,从业人员占七成五,产量居全国第一的160多种工业产品大部分来自于传统产业……

“昔日的‘广货传奇’,今天依然风生水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厚培产业发展优势”分论坛上给出一组数据:过去一年,汽车产量突破570万辆,规模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家电营业收入超1.3万亿元、占全国超四成、占全球近三成,电视机、空调、厨房电器等产量均居全国第一;饮料、酱油、精制食用油、预制菜等产量均为全国第一;纺织服装、造纸、家具、化妆品、珠宝等产值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服装年产量超40亿件……

曾经,“珠江水、广东粮、岭南衣、粤家电”见证了广东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如今,这些传统产业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站稳C位?

“我们以珠江水为源头、原料,发展饮料产业,从广东逐步走向全国。”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蒋薇薇说,依托数字化,东鹏饮料已经链接起2.4亿消费者与近400万终端,过去5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超过20%,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40%,市值突破千亿元。

岭南衣也刮起“数字风”。广东金鼎智造服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君回忆称,通过配备先进的实验、检测设备,引进自动化面料立库、自动裁剪机等先进设备,打造全流程智能生产模式,日产量由原来的3万/天到现在的10万/天、产能提升40%,裁片到成衣由原来跨楼层周转3天时间缩短至0.5小时-2小时即可完成首件下线。

“传统模式是靠人力来做产品,现在更多的是智能化,比如用机器人生产、数字化管理,都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自我挑战的过程。”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认为,未来一定是一个智能化时代,如果还依赖传统的思维模式,“粤家电”企业肯定没有办法生存下去。

“去年我们也看到很多困难,特别是中小企业,最主要还是自身的竞争力不够,第一个是产品质量问题,第二个是技术升级问题,第三个是管理问题。”董明珠强调,让世界爱上“中国造”不是一句口号,企业要用最先进的技术、别人没有的技术来赢得世界对你的尊重。

在“珠江水、广东粮、岭南衣、粤家电”之外,广东还推动一批传统产业补短板、锻长板,化工领域研发的光刻胶等电子化学品实现量产供货,纺织领域开发出可自然降解的醋酸面料,建材领域研发的长寿命铁基耐磨复合材料、超宽超薄轻合金全球领先,这些“老树发新芽”的故事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一个缩影。

前瞻布局

未来产业抢下先手棋

传统产业寻找“第二春”,新兴产业的种子在肥沃的南粤土壤中破土而出。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分论坛上,政产研界的嘉宾围绕未来产业展开热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高松表示,为对接广东省未来产业“两核双廊多极点”的空间布局,中山大学将充分发挥学校三地办学优势,加强有组织科研,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高松提到,未来人工智能技术仍需突破大语言模型的能力瓶颈,要实现对复杂现实三维物理世界的理解和操控。中山大学将深度打造多模态世界大模型,自主赋能各类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智能硬件终端,服务低空经济、医疗、工业制造等重要领域。此外,中山大学将面向新一代网络通信,依托与华为校企联合实验室,面向未来无线网络重大需求联合开展基础性和结构性创新,突破关键底层技术,培养未来电子信息产业技术领域高水平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旭表示,广东省智能院的类脑智能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研究和开发进展,例如,在芯片设计方面,设计出可配置的神经元处理器和灵活的芯片互联网络,实现了在晶圆芯片上直接进行互联集成;在类脑智能创新平台方面,通过建设11个功能性子平台,包括全球首台100亿神经元规模算力的类脑异构融合智算机,全面覆盖了基础软件、类脑芯片与系统设计、集成、测试、应用等所有关键环节,助力形成类脑智能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等。

张旭信心满满地表示,只要在国家和省的发展布局中重点推进,类脑智能有望在5年左右实现全球引领,为广东乃至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优势地位。

佳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伟提到,DeepSeek国产大模型的发展模式有3点启迪,引人深思。他指出,DeepSeek的成果表明,我国在这一领域已具备与顶尖技术相媲美的能力。中国人工智能此前多处于追赶模仿阶段,但如今在大模型领域,凭借丰富的数据资源,不仅在产业技术上有望实现赶超,甚至在一定阶段能够与美国保持平行发展的水平,这实属不易。

对于如何推动AI技术的产业化落地和赋能,刘伟认为,开展人工智能+、开拓适合大湾区的优势赛道,做好高价值场景的培育和开放是关键。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来说,以现代工业体系为基础,2025年很可能是以人工智能加持下的机器人量产的元年。

“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投资案例和标杆项目,打通数据要素在全产业链的落地路径,为科技企业,尤其是民营科技企业创造更好的投资发展环境,这需要链主企业的牵引带动,更需要政府做好规划布局,为AI技术的应用进行先行先试和推广应用,为广东数智产业的发展抢占先机。”刘伟表示。

强基固本

兴产业强县域促协调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的短板,但广东的广袤县域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使其成为潜力板,一旦精准发力,必将释放巨大发展能量。

在“兴产业、强县域、促协调,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分论坛现场,与会嘉宾和专家学者就广东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展开深入探讨。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广东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以县域为着力点,推进强县促镇带村,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但城乡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县域经济发展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接下来,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主攻方向。

“县域经济是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正河表示,在未来的县域经济发展中,制度设计将成为最关键的核心指标。“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例如在制定制度时,如何让基层干部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表示,发展县域经济要抓好产业这个根本。广大县域应当依托县域资源禀赋,找准特色和赛道,争当产业发展“单项冠军”。要聚焦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个“关键”。县城是农民进城就业安家、要素集聚平台和产业发展的载体,是县域经济活动的主战场。要把握好城乡融合发展这个“必然要求”。县域是城乡联系最紧密的地区,最有条件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因此,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从“城”“乡”两头入手,推动资源要素在“城”与“乡”之间自由流动。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勇表示,“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全省住建系统高标准推动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2024年以来,在巩固拓展建筑业企业结对帮扶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建筑业央企积极参与美丽圩镇打造、人居环境提升、公共基础设施提质、“造血”产业导入,形成了“央企带头、国企参与、民企跟进”多方力量参与的格局,取得了明显成效。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刘棕会表示,2024年,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会同省有关单位,首批选择环南昆山—罗浮山区域、江门开平市—台山市等11个地方开展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在他看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不仅需要政府主动作为,还需要企业等市场主体积极参与,以高品质的服务、高质量的运营、多元化的产业,构建长效发展新机制。

金融赋能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水

作为经济大省,广东也是金融大省,如何写好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在“加快发展金融和现代服务业 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广东省委金融办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于海平表示,广东将携手港澳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撬动引导更多境内外金融资源投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百千万工程”等重点领域,更好激发投资、消费、外贸活力,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澎湃动力。

近日,广东发布《关于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助力广东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提出了支持科技创新、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等8方面28条具体举措,为广东资本市场划定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在广东证监局副局长黄王侯看来,《若干措施》突出了广东资本市场体系建设、质量提升、优化配置和环境塑造。

“上市公司、证券金融机构等主体是市场的基石,公司质量是市场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若干措施》提出加快深交所、广期所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等重点平台建设,并把好上市入口关,完善科技创新股权融资支持政策,全方位保障市场稳定运行。”他说。

黄王侯表示,下一步,广东证监局将不断完善“开门监管、服务发展”、“四个一”综合服务体系、“行业+区域+产品”监管服务框架等各项工作机制。

“我们强化综合金融服务,助力广东提升制造业当家优势。”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纳沙介绍,国信证券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研究支持、股权投资、规范指导、引战融资等上市培育服务,为上市公司提供常态化顾问咨询、股债融资、并购重组等综合金融服务,为国资国企提供“一企一策”定制化金融服务,全力助推上市“广东军团”进一步发展壮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广东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出海”。中国进出口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刘亚表示,该行将支持企业出口“新三样”等优势高新技术产品,支持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加大对海外仓、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的支持,助力广东“贸易强省”建设。

如何以金融推动产业向新而行?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韩松表示,该行助推产业发展,打造大湾区制造业金融中心,实施制造业升级助力行动,制造业贷款余额超5700亿元,贷款余额和增量均居同业首位;同时助力科技创新,构建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生态圈,科技企业贷款余额突破3200亿元,支持了粤芯半导体、华星光电等一批重点科技企业。

围绕金融助力科技创新,广东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段军山表示,广东要实现金融创新,必须加速科技创新的转化效率。金融机构也要围绕产业升级和改造,大胆、精准滴灌,发挥风险投资作用。“不光是国内的金融机构,更要进一步吸引国外的资本进入。尤其是要发挥好香港、澳门的窗口作用。”

在段军山看来,做好现代化产业体系服务建设后,金融机构自然而然就能够更好地服务好科创型企业。与此同时,要扶持产业高科技创新,就需要资本尽早介入。“对广东而言,最应该的就是发挥好开放前沿的优势,吸引新加坡等国际资本加入,以及更多民间资本的介入。”

联动共赢

“五外联动”提升国际竞争力

剑指高质量发展,开放大省广东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五外联动”是指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5个方面的协同推进,共促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高水平推进‘五外联动’ 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分论坛上,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表示,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广东迎难而上、勇挑大梁,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推动外贸迈上9万亿元标志性大台阶、增长9.8%,增幅高于全国(5%),也高于江苏(7%)、浙江(7.4%),总量连续39年位居全国第一。

张劲松指出,目前,广东已形成8个万亿级、3个五千亿级、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全球有70%的消费级无人机、40%的智能手机和全国1/3的工业机器人、1/4的新能源汽车、1/5的集成电路来自广东。

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优化完善产业体系,迭代升级广东制造,为外贸高质量发展培育源头活水,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商品。

“过去一年,广东外贸凭借产业链供应链优势,生动演绎了顶住压力、向上突破的奋斗故事。”张劲松强调,目前,广东是全球科技创新资源最密集、产业创新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区域创新能力全国8连冠,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发明专利技术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保持全国首位,创新驱动让广东外贸发展基础更牢、动能更强、成色更足。广东将加强贸易政策与科技、产业、财政、金融政策的协同,进一步培育更多外贸新增长点,持续提升外贸国际竞争力。

作为全球领先的化学品公司,巴斯夫正在广东省湛江市建设总投资额约为100亿欧元的一体化生产基地。这是巴斯夫史上最大的单笔投资之一,建成后也将是巴斯夫在亚太地区最大的一体化基地。

“选择落户广东是因为巴斯夫相信广东这一经济引擎的未来发展。”巴斯夫亚洲大型项目总裁林汉平在分论坛上表示,对于巴斯夫而言,广东市场很有吸引力。广东是巴斯夫众多客户的所在地,涉及多个快速增长的行业,如交通运输、消费品、家庭及个人护理、电子产品。

“目前我们的一体化基地核心正在全力建设中,计划在2025年底正式投产。这就是广东速度!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相互信任。”林汉平说,“我们与广东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百济神州副总裁王英群。

“在创新药的研发生产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广东优质营商环境带来的巨大支持。广东省政府致力于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机遇,如税收优惠、资金扶持、人才引进等。”王英群表示,这些支持措施使企业能够更加专注于创新药的研发和生产,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

在论坛上,粤企“出海”也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毕马威中国区副主席李嘉林表示,与以往受政策驱动不同,目前中国企业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充分发挥生产制造及供应链方面的优势,实现从“产品出海”向“品牌出海”、从“产能出海”向“技术出海”的转变,以推动可持续发展。

编辑:郑健龙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