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据中国船舶微信公众号消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原所长、党委书记(代理)、名誉所长黄旭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
国家需要,他隐姓埋名三十多年
据媒体此前报道,世界上高新尖端技术,尤其是核潜艇技术,都被列入为国家最高级别的机密。“不能暴露工作单位工作性质、工作任务”,黄旭华入选核潜艇研究团队的时候,就准备隐姓埋名、默默无闻,当无名英雄。
因为国家的需要,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年,三十年未曾回过老家。母亲去世后,黄旭华一直戴着母亲留下的围巾,仿佛母亲就在身边。
在黄旭华看来,“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在他心中,“祖国就是母亲,让母亲过得更好,是我们的责任”。
黄旭华先后在华东军管会船舶建造处、上海市招商局、上海市港务局、上海市船舶工业管理局、北京船舶工业管理局、海军和一机部联合组建的“核潜艇总体设计组”、国防部第七研究院第十五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等单位工作;先后担任七院十五所副总工程师、第一代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历任七一九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党委书记(代理)、名誉所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018年8月离休。
黄旭华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他常说:“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1988年,我国核潜艇首次进行极限深潜试验。作为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以“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的豪迈气概和无畏担当,亲自上艇坐镇,随艇下潜至极限深度,开创了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参加极限深潜试验的先例,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
“我一直以家乡为荣”
黄旭华原籍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新寮村,出生于汕尾,曾在汕头读书,是广东的骄傲。近年羊城晚报记者多次跟随黄旭华院士回乡的足迹进行采访报道。
2016年11月18日,黄旭华曾偕夫人专程回到家乡揭东省亲。在老家,黄旭华曾深情地说:“我是玉湖镇新寮村人,我一直以家乡为荣!”
2017年9月29日,汕头市聿怀中学140周年校庆之际,黄旭华回到了母校,作为校友代表在主题活动仪式上致辞。黄旭华即将离开汕头时对学校校长悄悄说了一句话:“母校什么时候需要我来,告诉我,我一定来!”
此前,汕头聿怀中学建校125周年、130周年、135周年、140周年,黄旭华院士皆回到母校参加活动。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自中国船舶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中国军网,部分文字来自羊城晚报记者赵鹏、王漫琪、赵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