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第一声春雷大家都听到了吗?时至惊蛰,春雷乍动,万物生发,阳气上升。正如《黄帝内经》所说的“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邝卫红教授提醒,在此乍暖还寒时,谨记养生金句:惊蛰宜动养,升阳梳头操。并给出简单易行的手指头皮操、自制香囊等春天保健小妙招。
春雷一响万物生 动以养阳防寒湿
春雷动,万物长。邝卫红教授提醒,惊蛰时节,大自然与人体阳气上升,此时顺应天时,应“动以养阳”。适当运动能让五脏六腑充分活跃起来,有利于气血运行畅达,增强免疫力,保持身心舒畅。
惊蛰“动养”有何要点?首先可尽量选择户外,以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意。尤其老年人、有心脑基础疾病的人群,建议等阳光普照才进行运动。此时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宜,可选择快走活动筋骨、八段锦强壮脏腑,配合下棋、听音乐、唱歌等愉悦内心,减少篮球、足球等对抗性强的运动。
要注意此时天气乍暖还寒、雨水增多,很可能前一天才温暖如入夏,第二天又冷雨挟风来。因此,户外踏青要做好防风防雨和保暖,以免寒湿入侵。
当阴雨绵绵,天气潮湿,岭南地区的“回南天”令湿邪更为明显,也容易滋生各种病毒、细菌等或引发旧疾。因此天晴之日要保持居室通风,中午可多晒晒太阳,被褥、床单也要经常洗晒。同时可点燃艾草、艾条熏家中四角,以及艾灸太冲、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
养肝醒脾助生发 春困学做梳头操
惊蛰时节,虫蚁萌动,有些人发现自己的情绪也容易急躁、易怒起来。这是为何?邝卫红教授解释,此时人体的肝阳之气在渐长,而阴血常会相对不足,容易造成肝火偏盛,因此人就容易出现急躁、易怒等情绪。此时要注意调理情志,养肝醒脾是这一时期的养生要点。
具体怎么做?“饮食上应省酸宜甘。”邝卫红教授表示,酸味入肝能助肝气,肝气旺则伤及脾胃,甘味入脾有益气健脾之功效。此时可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以滋养脾气,如菠菜、芹菜、银耳、山药、荠菜团子、韭菜饺子、鸡蛋炒苋菜等;应少食冷饮以及寒凉水果、生冷海鲜,忌肥肉、动物内脏等肥甘厚味,以免伤及脾胃。此外,“人卧血归于肝”,保持规律作息时间,晚上11时前入睡,每晚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能涵养肝血,保证第二天精力充沛。
自制香囊养肝醒脾,正适合此时。藿香15克、陈皮10克、玫瑰花15克、佛手15克、紫苏梗15克、桂皮10克等,选取其中两三种,装入香袋,随身携带或放在书桌、车上,疲劳时闻一闻,能疏肝理气、健脾化湿。不少人在春天容易春困春倦,邝卫红教授给出一个简单小妙招:坚持做头皮操,消除大脑困倦。先用双手十指自然屈指并拢,用指端自前向后、自中绕两侧,对整个发际较有力地划摩10次;再用十指依前顺序较有力地一点一点地按压3遍;再用十指依前顺序做短距离往返搔抓3遍,每个搔抓区抓5下;最后用十指依前顺序轻缓按摩5遍。每天早起、晚睡前各做1次,可使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消除头脑疲劳困倦。
惊蛰保健穴位按摩
太冲穴:坐位或卧位,于足背处沿第1、第2趾间横纹向上推,感觉到有一凹陷处。三阴交穴:手四指并拢,小指下缘靠内踝尖上,食指上缘所在水平线与胫骨后缘交点处。
惊蛰食疗方
枸杞山药粥
材料:枸杞20克,鲜山药150克,生姜3片(切丝),大米250克。
制作方法:将大米加入适量清水煮至八分熟,鲜山药切成小段放入同煮,最后加入枸杞、生姜丝,调味即可。
点评:养肝健脾润肺。
五指毛桃陈皮脊骨汤
材料:猪脊骨300克,五指毛桃100克,陈皮2片,生姜3片。
制作方法:猪脊骨洗净、焯水,与五指毛桃一起放入汤锅内,加清水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煲1小时,最后加入陈皮、生姜再煮2分钟,调味即可。
点评:益气和胃化湿。
文 | 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梁幸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