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人机龙头企业大疆的一条新规冲上热搜第一,引发网友的广泛关注。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大疆打工人晒出了自己被“赶”下班的经历,更有员工欢呼“人生第一次被赶出公司”。
有媒体报道称,无人机巨头大疆近期就员工加班方面进行内部调整,鼓励员工21点前下班,从2月27日开始,大疆员工“被”下班已实行一周有余。有大疆内部知情人士向羊城晚报记者证实,此事属实,确有人力同事“赶”员工下班,公司希望员工避免形成“下班羞耻”的心理负担,更好平衡生活与工作。
尽管改变广受内部员工好评,但是在互联网争议仍存。部分网友质疑:“虽然不用加班到凌晨,但是晚上9点后才下班也很晚。”事实上,记者了解到的实际情况与网友质疑存在出入,晚上9点并不是员工的统一下班时间。
“实际上,大疆实行的是弹性上班制,现在每天的工作时长基本能够控制在7.5-9.5小时。”该名大疆内部知情人士向记者解释。据悉,大疆的上班打卡时间在早上9:00-10:30,在满足基本工时7.5小时的前提下,员工即可下班,并且周末一般不加班。
知情人向记者补充,其实早在这次“被”下班之前,大疆就已经有过提倡“反内卷”的尝试:“之前有尝试过周三晚上不许加班、不许开会。”
在交谈中,知情人还向记者提到了一个词——“下班羞耻感”。相信不少打工人在职场都遇到过有同事在已经完成工作后,也会主动留在办公室继续提升自己“自发加班”的情况,而他们的行为会导致另一部分员工产生“下班羞耻感”。此次大疆的调整,也是以不鼓励加班,避免员工产生“下班羞耻感”的心理负担为导向,并鼓励员工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
“内卷”将导致相关领域长期处于低水平、低效率、低创新的恶性循环,从而造成各类风险。在当下,“反内卷”已然成为行业共识和社会热潮,更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后,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除了大疆以外,今年以来美的、海尔、名创优品等企业也实行了减少加班、减轻员工负担的举措。互联网上有声音评价道:“反内卷”可以从一定程度体现大厂越来越注重结果导向、效率导向的站位。在办公室文化里,尽管不能以偏概全,但确实存在一部分内卷是以表演式工作和形式主义为动机的,大厂应该有大厂的担当作为,身为决策者、管理者,如果默许甚至鼓励搞形式主义,员工的“下班羞耻感”更加难以消除。
毕竟,竞争力不能与加班画等号,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高度,既有效益,又有口碑,才会形成群贤毕至、提质增效的良性循环。
“反内卷”应当从“反加班”开始,都晚上9点了,有什么事能比下班重要呢?
文 | 记者 严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