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曾经的租客胡某找到房东阿文,称暂时没有住所,想到阿文的房子处借住一段时间。乐于助人的阿文念在与相识一场,并爽快地答应了胡某的请求,自此拉开了一场由胡某自编自导自演的“豪门大戏”。
在两人合住的日子里,胡某陆续向阿文透露自己父母是在香港做生意的,自家的房屋很快就要拆迁,而他也即将借着房屋拆迁的东风成为实实在在的富二代。
而真实情况却是,胡某的父母一直在老家务农,甚至从未去过香港,这些年胡某在深圳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养活自己都成困难。而他扯出弥天大谎,立下“富二代”人设,无非是想套取房东阿文的信任,从而进一步在钱财上捞到好处。
对于胡某编撰的身世和故事,房东阿文从一开始的“听听而已”到逐渐的“深信不疑”。为了获取胡某的好感,便于在其发达后能够分得一杯羹,阿文对于胡某三番五次的小额借款都爽快答应了,同时还为他购买了一部价值6000多元的新款手机。
尝到甜头后的胡某,为了进一步稳固“人设”,便开始连环加戏:
第一场:微信分身“造妈术”
通过虚假信息注册微信号,胡某凭空捏造了一位香港富商母亲,并添加了阿文为好友。随后,以“考验诚意”“资金周转”等由头,不断骗取阿文借款,金额从最初的几十元,逐渐发展到成千上万元。
第二场:雇佣群演扮父母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借款次数的增加,阿文有时也对胡某的故事产生了疑虑。为了进一步做实自己的人设,2024年5月,胡某从网络上雇了两名群众演员,并在一家茶餐厅当着阿文的面上演一出“豪门父母见面会”。
在茶餐厅内与胡某雇佣的所谓“豪门父母”面聊20多分钟后,阿文在心理上彻底放松了对胡某的怀疑,并再次应胡某要求,将3万元借款转账到其“母亲”的微信账号。
先后在胡某及其“亲属”身上出借6万余元后,坐等收成分账的阿文却迟迟未能得到胡某的明确答复。在反复催债1个多月未果后,察觉上当受骗的阿文终于忍无可忍选择了报案。
案件经公安机关侦查总结,并移送我院审查起诉后,承办检察官认为,胡某在没有还款能力的情况下,虚构富商之子的身份,骗取阿文借款6万余元和一部价值6000余元的手机,胡某将所得款项全部用于还债、赌博和日常生活消费,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之规定,应依法以诈骗罪对胡某某提起公诉。
近日,法院依法判处胡某某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