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12

一缕丝线、十里春风!绣匠老爸与小绣娘的广绣情缘|春分·节绘岭南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孙婷婷、吴瑕、纪映云 发表时间:2025-03-20 08:27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孙婷婷、吴瑕、纪映云  2025-03-20
昼夜平分光影,百花平分春色。这光影与春色,也在广绣匠人的丝线之间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2025年3月20日

我们迎来春天的第四个节气

春分

此时,昼夜平分光影,百花平分春色。北方尚有寒意,岭南已春满大地。

和风吹过,春意涌动,注入广绣匠人指尖的丝线中,将一幕幕春日盛景织成锦绣,定格岭南之春的意趣与繁华。

一众春色中,有一簇跳跃的红格外耀眼,那是木棉花的颜色。作为广州市花,广绣匠人对它有一种特别的偏爱。

在广绣市级传承人王新元的作品中,也常见木棉花的身影。他时常将一根广绣木棉花胸针别在胸前。

今年43岁的王新元,13岁时便拿起绣花针跟表姑学刺绣。2001年,从部队退役后不久,他便接过前辈的绣花针,一心扑进这历经千年洗礼的指尖国粹中。

让广绣走向世界,走进生活,是王新元多年来努力的方向。

他有多件作品被作为国礼赠予外宾。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贵宾厅,悬挂着一幅水墨风的《红棉飞鹊》,浓墨淡彩,写意风流,是王新元与20位顶级绣娘耗时八月而成,为往来宾客绣出时代繁花之盛。

广绣技艺最早可追溯到唐朝,以繁复饱满的构图、富丽明艳的色泽、细致灵巧的针法而闻名,花鸟鱼虫等岭南风物题材十分常见。

作为年轻一代的传承人,王新元不拘泥于传统,不断丰富创作题材,凭借青铜器、动漫等新颖主题的作品“圈粉”。

他也不拘泥于画框,设计了一系列文创衍生品,如香囊、丝巾、领带、胸针、首饰、手袋等,让广绣飞入寻常百姓家。

传承,是非遗匠人的执念。多年来,王新元筹建非遗传承基地,并时常将广绣带进校园、社区等。如今,他的团队已发展有43位职业学徒、200多位农村绣娘及100多位职业学生。一众“非遗小匠”中,还有他的女儿王紫琦。

4岁时,王紫琦便学着老爸的样子,拿起了那根神奇的绣针,学穿针、配色、劈线,绣花鸟、绣建筑、绣人物……广绣,成为他们的日常。

一针一线,有一思一念,亦有万水千山。从唐朝至今的千余个春光里,广绣与百花争艳,与群鸟闹春。

春已过半,快抓住这锦绣春晖。

□岭南好风景 相约十五运

春分已至,万物竞发,十五运会的岭南之约又近了。广绣匠人指尖轻舞,施展传承千余年的技艺,将拼搏与坚持融入丝线,汇成锦绣繁花,传递着对硕果累累的无限期待。

文案创意|孙婷婷
手绘、视频|范英兰 黄文倩
策划统筹|纪映云 吴瑕
监制|郑华如 黄建隽
联动|马思泳

编辑:陈婉允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