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发麻!隔夜水杯中漂浮一串透明“果冻”,内有几百个“蚊子卵”......这7种食物千万别隔夜

来源:羊城晚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 发表时间:2025-10-28 20:42
羊城晚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  2025-10-28

早上醒来

不少小伙伴都习惯

顺手抓起桌上的杯子

咕咚咕咚喝几口水

可你有没有想过

就在你大口喝水的时候

一堆“蚊子卵”可能已经下了肚

最近,一女子早上起床后

端起隔夜水正准备喝时

发现一串白色物体在水里漂来漂去

“估计是虫卵,太恐怖了”

对此,网友表示:

 

 

 

 

 

遇见这样状况的网友

还不在少数

有人惊呼:再也不敢不盖杯盖了!

摇蚊是什么?

摇蚊是一类十分常见、耐受性极强的水生昆虫,在各类水体中均有广泛分布。虽然也叫蚊,但摇蚊和我们平常说的普通蚊子不一样。它的口器不像普通蚊子那么发达,不吸血,但会下点“料”。

虽说会被摇蚊“下料”,但也别太过担心,只要家里摇蚊数量不多,被“下料”的概率就很小。其次,即便误喝了带有虫卵的水,也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不过,虽然不吸血,但摇蚊却会在你头顶不停盘旋。摇蚊成虫有集体团舞的习性,也叫“婚飞”,而且它们对二氧化碳、热和汗水十分敏感,能在一定距离内感知到恒温哺乳动物的存在,具有追踪这些动物的本能。

所以当你运动行走时,它们就会在你身边或头顶上空,成团飞舞,开“相亲大会”。

更不可忽视的是,摇蚊的繁殖能力极强,不论河湖还是家中的花瓶、鱼缸,只要有点儿水就行。隔夜的水杯,正是因此被它加了“料”。

摇蚊卵刚产出时,会被一层灰色胶质卵鞘包裹,卵鞘充分吸水后,变成有黏性的透明“果冻”。一团“果冻”里,常包裹着几百枚摇蚊卵。摇蚊宝宝孵化出来,第一餐就吃“果冻”。

“秋蚊子,猛如虎”。专家解释,秋季气温在20℃-30℃之间,正好是蚊子最活跃的温度区间。

只有温度降到20℃以下,蚊子的活跃度才会明显下降。清除积水是最有效的防蚊措施。

你有没有发现过隔夜水里的类似“神秘物质”?快检查自己的水杯!

7种食物千万别隔夜

吃不完最好扔掉

你知道吗,除了隔夜水,很多隔夜的食物都不能吃。隔夜食物,虽看似平常无奇,实则潜藏着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当食物放置一夜后,其内部环境会悄然发生变化,为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温床。

这些微生物在食物中大量孳生,不仅会破坏食物的营养成分,还可能产生多种有害物质。有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会释放出毒素,这些毒素即便经过高温加热也难以完全消除。

这7种食物,隔夜后危害极大,吃不完最好果断扔掉。

1.绿叶蔬菜

菠菜、生菜等绿叶蔬菜,隔夜后就像“变身”了一样。

即便冷藏,其中的硝酸盐也会转化为亚硝酸盐,这可是I类致癌物,长期吃隔夜绿叶菜,就像给身体埋下一颗“定时炸弹”,癌症风险会大大增加。

2.海鲜类食物

鱼虾等海鲜,蛋白质丰富却也“脆弱”,隔夜后,细菌会迅速分解蛋白质,产生胺类等有害物质。

这些物质不仅会让海鲜变味,还可能引发食物中毒,让你上吐下泻,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3.剩米饭

别小看那碗剩米饭,其中的蜡样芽孢杆菌十分顽固,100℃高温都难将其彻底消灭,在室温下,它快速繁殖,产生的毒素会让你恶心、呕吐、腹泻,肝脏也可能受损。

4.蛋类制品

鸡蛋反复加热,蛋白质变性后会产生有害物质,像蒸蛋羹,过夜后成了细菌的“乐园”,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大量孳生,吃了很容易引发肠胃问题。

5.银耳汤

银耳汤本是养生佳品,但隔夜后就变成了“毒汤”,它会产生米酵菌酸,这种毒素耐热,即便加热也无法破坏,摄入后轻则肠胃不适,重则肝脏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6.菌类食物

蘑菇、香菇等菌类,隔夜后很容易孳生李斯特菌,这种细菌会攻击人体神经系统,对孕妇、老人和儿童危害极大,可能会导致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7.熟土豆

熟土豆隔夜后,淀粉形成抗性淀粉,再次加热会产生丙烯酰胺,这是一种潜在致癌物,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隔夜食物处理指南

守护健康有妙招

1.合理规划,源头减量

预防隔夜食物风险,从烹饪源头抓起,根据家庭成员数量、饮食习惯,精准规划食材用量,避免过量烹饪。

例如,日常煮饭可以先按每人一碗的量准备,如果担心不够,再少量多备一些,这样既能满足用餐需求,又能最大程度减少剩余食物,从根源上降低因为食用隔夜食物带来的健康隐患。

2.分类储存,安全保鲜

如果确实有食物剩余,分类储存至关重要,绿叶蔬菜、海鲜等容易变质的食物,应该尽快密封后放入冰箱冷藏,而且尽量在24小时内食用完毕。

汤粥类食物,要等完全冷却后再放入冰箱,避免因为温度过高导致冰箱内细菌滋生,不同种类食物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3.彻底加热,谨慎食用

食用隔夜食物前,务必彻底加热,确保食物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以杀灭大部分细菌。

加热过程中,如果发现食物有异味、变色等异常情况,应该立即丢弃,千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以免因为食用变质食物引发肠胃不适等健康问题。

隔夜食物暗藏风险,高危品类更是健康“大敌”,我们必须提高警惕。

科学安排膳食、精准把控分量、妥善储存食物,这些看似简单的举动,实则是为家人健康保驾护航,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积极行动,远离隔夜食物,为全家人的健康撑起一片晴空。

来源 |羊城晚报综合福田融媒、荆楚网、CQTV安全与法等   

编辑:王智韬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