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积怨的“结”与“解”:广东汕头两社区实现“跨世纪握手”

来源:金羊网 作者:符畅 董柳 赵映光 梁克毅 孙语晗 张裕昕 王子桐 黄城栋 方浩 李峰烁 梁岚 发表时间:2025-10-16 15:04
金羊网  作者:符畅 董柳 赵映光 梁克毅 孙语晗 张裕昕 王子桐 黄城栋 方浩 李峰烁 梁岚  2025-10-16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仙城镇,坐落于大南山北麓,溪流蜿蜒而过,串联起上游的深溪社区和下游的仙门城社区。

百年来,两地虽毗邻而居,却流传着“互不通婚、互不往来”的祖训,仿佛有一堵无形的“心墙”。

而今,在新时代文明新风的引领下,在自上而下、多方协同的持续努力下,这堵“墙”得以逐渐瓦解。

继今年6月互赠“睦邻友好”牌匾后,9月29日,两社区举行了盛大的互访联谊活动,正式宣告和解:华发长者相拥而笑,邻里乡亲握手言和,海外侨胞返乡见证……

这一刻,跨越几代人的恩怨情仇,终于化作历史长河中的一道尘烟。

水源之争引发百年积怨

依山傍水,靠天吃饭,在传统农耕社会,自然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深溪社区和仙门城社区的矛盾根源,要回溯到百余年前的水源之争。

“深溪和仙门城地处同一水系的上下游,农民的日常生活和农田灌溉都离不开水源。可以说,水资源等同于两村的生存命脉。”深溪社区翠峰岩理事会会长刘文创说。

仙门城社区赵氏大宗祠理事会会长赵泽坚的讲述,则揭开了更为沉重的历史伤疤:晚清时期的丁戊奇荒,连续两年大旱,赤地千里,饿殍遍野。水资源的缺乏严重影响农业耕作,上游截水,下游无水,双方矛盾自然产生,甚至激化为持械互斗,造成伤亡。自那以后,先人便立下规矩,两地互不通婚、互不往来。

岁月流转,时代变迁,当地早已修建水库、开通自来水,从根源上解决了水资源的矛盾,冲突留下的伤痛也在时间的冲刷下渐渐模糊,但双方的心结始终难以解开。

村里的老一辈透露,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两村之间也存在生意合作乃至通婚结亲,只是这一切如同心照不宣的“秘密”,无人敢将其公开。古老的祖训给村民们上了一道沉重的精神枷锁,成为一种不得不遵从的“传统”。

南京大学公共事务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肖唐镖长期从事中国宗族文化研究。他指出,在百余年前的传统中国社会,官方力量难以触及基层,乡野之间时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显现。潮汕地区宗族文化浓厚,宗族成为社会秩序中极为重要的力量,在资源争夺中更容易进行集体对抗,一旦发生冲突,所结下的仇怨也远比普通村落更为深刻持久。

自上而下铺就破冰之路

深溪社区和仙门城社区的积怨,并非个例。村与村之间的矛盾纠葛,在历史上普遍存在。

当时代的洪流悄然消融着村与村之间的坚冰,摒弃旧怨、携手发展成为人们心底日益强烈的共鸣。大家逐渐意识到,继续对立只会错失发展机遇,放下过去才能开创合作共赢的未来。

然而,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仍需一股坚定而巧妙的外力推动,从而为双方的和解提供一个“水到渠成”的契机。

基于此,政府的牵头成为破冰的关键。“化解群体性矛盾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切入点。大的矛盾纠纷化解了,其他工作才能顺利推进。”汕头市潮南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马庆贵告诉记者,以“睦邻友好”的社区关系取代历史积怨,既是汕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题中之义,也是当地实施“百千万工程”过程中的待解问题。民心相通能够推动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从2022年起,潮南区将历史“积怨村”治理纳入专项内容,凝练出“党委引领+成风化俗+协同共治”路径,为矛盾化解提供清晰指引。到现在,潮南区已成功促成20余条村的和解,其中包括矛盾相对激烈的深溪和仙门城。

“为政之要,以顺民心为本。携手同心、共谋发展,是我们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赵泽坚道出了两方的共同心声。他坦言,其实大家都非常迫切地希望握手言和,“但就差一个仪式,假如没有政府牵头,无论哪一方都不敢先开这个口”。

刘文创也表示,和解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时机,而上级政府的推动,恰到好处地提供了这个“台阶”,让共识得以落地。

在区、镇两级政府的推动下,近百名干部通过多轮座谈,回溯矛盾根源,共绘发展愿景。今年年初,深溪社区和仙门城社区代表在仙城镇政府正式商谈,双方“两委”干部、祠堂理事会成员及村民小组长等代表到场参加,一致表达了对化解矛盾的期盼。

“会后,我们立即发布族讯公示此事,祠堂大门始终敞开,等待村民反馈。”赵泽坚说,令他感到欣喜的是,迄今无一人提出反对意见。

刘文创同样感慨:“我们早已盼着这一天,全都表示支持!”

文明乡风助力基层治理

为充分倾听民生、尊重民意,政府搭建平台,巧妙融合宗族文化与乡贤文化,发挥宗族中“叔公头”“理事长”等人脉广、威望高、口碑好的优势,打消村民的顾虑,同时广泛联动外地乡贤组织,将“破积怨、促和解”的呼声汇聚成海内外乡贤的强大共识。

有了坚实的社会基础,6月3日,两社区举办世代友好缔结仪式,互赠刻有“睦邻友好”字样的牌匾。

“不过,要真正解开老百姓的心结,必须尊重他们的意愿,善用民俗的方法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马庆贵点出了关键。基于这一思路,潮南区创新推行“民俗调解”机制,为两社区量身打造了一场庄重且符合地方传统的和解仪式。

9月29日,仙门城社区与深溪社区的互访联谊仪式现场,锣鼓喧天,礼炮齐鸣,旌旗飘扬,人潮涌动,一派热闹喜庆的景象。这套融合乡土礼俗的流程,既抚慰了村民的文化情感,也巧妙转化了那些曾被视为不可逾越的祖训禁忌。

“我们提前几个月就着手准备了,以最大的诚意、最高的礼仪进行互访,双方握手言和、共创未来。”仙门城社区赵氏大宗祠理事会常务副会长赵锡龙说。

“这可是一辈子都难得一遇的大事。”深溪社区林厝村经联社理事长林良得激动地表示,期待两社区今后加强合作,共同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今年75岁的刘思民是深溪人,在香港定居多年,得知此次活动即将举办,他专程返乡参与。“我非常高兴,也十分欣慰。俗话说,没有永远的敌人,希望从今以后,两个社区成为‘永远的好邻居’。”他哽咽着说。

事实上,和解不仅是一场盛大的仪式,而且开启了两社区从“相邻”走向“相融”的崭新阶段。当前,双方正着手整合资源,共同推进公路建设与周边景观亮化工程,并兴修水利沟渠,携手打造绿美家园。

文旅产业也迎来全新发展机遇。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仙城翠湖旅游区”由仙湖风景区和翠峰岩风景区组成,此前由两社区分别管辖,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如今,双方决定打破界限、整合资源,共同推进翠湖旅游区建设,未来还将联合开发旅游线路。

“唯有民心相通,才能盘活资源、创造价值。”马庆贵表示,整合资源、连片发展,形成规模效应,是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也能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大家齐心向前,不算历史老账,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肖唐镖评价说,这场和解是以文明乡风助力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和经验。

策划|胡泉 董柳

文字|符畅 董柳 赵映光

视频、图片|梁克毅 孙语晗 张裕昕 王子桐 黄城栋 方浩 李峰烁 梁岚

视频片名题字|何世良


编辑:王智韬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