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统筹: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唐波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彭钦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俊伟
第十五届漫博会让东莞再次站在全球潮玩聚光灯下,打开了一扇以潮玩链接全球的新窗口。然而,热闹背后也让人不禁思考:中国潮玩之都——东莞,如何更好走向世界舞台?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连续多日采访发现,从潮玩文化的定向、潮玩产业的升级乃至潮玩社群的运维,东莞都在积极突破,正努力将展会流量转化为产业优势,把制造优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潮玩文化:如何以“国潮”引领新风潮?
潮玩之都是东莞4张城市名片之一,这座制造业大市真正与“潮玩”二字发生化学反应,不过短短5年。石排镇党委书记詹志斌在2019年以市人大代表身份正式提出打造“潮流之都”;2023年,他在东莞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再次重提。彼时,“冰墩墩”的爆火给了东莞一次“出圈”的契机。
东莞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潮玩文化?东莞一直在寻找答案。随着国潮文化的流行,东莞玩具产业积极打造原创IP,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双向奔赴。例如,东莞摩动核动漫模型玩具有限公司从《三国演义》《封神榜》等名著出发,创作关羽、牛魔王等许多英雄人物IP,成了市场上的热门产品。现象级产品敖丙更是创造了百万单级销量,连续两年蝉联淘宝天猫平台机甲类杰出单品。
事实证明,在传统文化加持下,东莞制造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在青年设计师倪超看来,东莞潮玩可以积极往岭南文化、东莞本土文化延伸,龙舟、醒狮、粤剧、莞香等都可以进入设计师视野。记者也留意到,东莞有企业将醒狮化作树脂潮玩《瑞狮当潮》,十分热销。此外,“潮玩文化”也努力从展会经济沉淀为城市日常,例如东莞南城汇一城把下沉式广场改造成周末潮玩嘉年华。倪超认为,东莞需要的不仅仅是城市空间改造,更是一场时间上的“慢经营”。
潮玩产业:如何锻造“龙头”,避免“两头在外”?
东莞潮玩产业规模已突破300亿元,占全球产量三分之一,却长期处在“微笑曲线”中段,设计研发和品牌销售却“两头在外”。湾区潮玩文创产业联盟秘书长李颖锋认为,缺乏“龙头”带动是最大痛点。
以泡泡玛特为例,其70%的盲盒由东莞代工,但IP孵化、渠道溢价均不在本地。石排镇给出的破题方案是“政校企”协同。强化IP的文化内涵与独特性、加速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其次,构建高效敏捷的全球化运营体系。此次漫博会引入ChinaGoods购物季活动,努力尝试以数据流贯通设计、柔性生产、智慧仓储物流全链路。
有观察人士认为,东莞潮玩的突围,核心在于将深厚的制造底蕴、日益丰富的文化挖掘能力与前沿的数据技术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全球号召力的本土龙头IP与品牌,是东莞从“潮玩制造之都”迈向“潮玩创造之都”必须打赢的攻坚战。
潮玩社群:如何运维社群,让男女老少皆参与?
本届漫博会最让记者意外的,不是凌晨的排队长龙,而是在“摩动核”机甲面前,一对来自东莞寮步的六旬夫妻踮起脚与其合影。潮玩社群若想“破圈”,必须回答一个问题:如何让潮玩成为代际沟通的媒介?
记者留意到,硬件上,东莞有镇街将文化广场、社区服务中心改造成“潮玩驿站”;软件上,“东莞发布”抖音号推出《阿公阿婆玩盲盒》系列短片,单条最高播放量破500万次。企业端则把用户卷入生产。“大漂亮”在小红书发起“为潮玩设计夏日穿搭”话题,两周收到1.2万条UGC内容;可动未来把“机甲配色权”交给粉丝投票,得票最高的“东莞抹茶”限定款上市48小时即售罄。
然而,社群运维仍面临许多问题。如何让潮玩不只是年轻人的天地而变为一家人的话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长期共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