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我们常常听到“独角兽”企业“东南飞”的佳话,它们以创新的科技引领时代的潮流,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在这股“东南飞”的浪潮中,众多文化企业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广东,汇聚起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洪流。
这首先得益于广东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机遇、丰富多彩的岭南文化基础、强大的市场活力、雄厚的科创实力、对外开放的广阔格局,为文化企业提供了成长的沃土。2024年,广东文化产业营收超2.5万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21年居全国首位,游戏产业营收、数字出版产值、电影票房收入等主要指标均居全国首位,涌现了一批有全球竞争力的文化制造“小巨人”“独角兽”企业。
文化企业的“东南飞”,不仅仅是地域上的迁移,更是产业升级和创新转型的生动实践。
背靠世界级制造业集群,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深耕岭南文化沃土,目前广东文化产业已构建起“硬科技+软实力”双轮驱动格局。在这里,29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全国领先,从企业集聚到产业集群,再到创新生态,吸引更多具有垂直优势和辐射能力的头部文化企业纷至沓来。这些文化企业与科技、旅游、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催生一大批跨界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不仅将促进文化产业内部的协同发展,也为其他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则是这场“东南飞”浪潮中的一大亮点。从工业设计赋能智能制造,到超高清视频技术领跑全球,再到人形机器人探索文化新场景,广东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在人工智能赋能文化建设这个赛道上跑出“加速度”。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广东文化科技的融合投资额增长了2倍,广东文化制造研发人员从业人数占全部制造的比重达22%,居全国首位,文化产业的科技属性可见一斑。
当科技“独角兽”和文化企业纷纷“东南飞”,它们真正奔赴的是什么?是创新的高地,也是发展的蓝海。而随着更多文化企业的加入和更多创新要素的汇聚,在广东这片热土上,更多“文化+”的惊喜,正在破土而出。
文|李妹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