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牧
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江皓轩 孙牧
十丈珊瑚是木棉,花开更比朝霞鲜。岭南的木棉不仅是春天为广州裁的新衣,还是岁月为“英雄城”别的勋章。
3月以来,“英雄花开英雄城”2025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活动正式启动。作为广州“红棉之旅”最佳体验观赏点,白云山风景名胜区1000余株木棉树在景区内竞相绽放。近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走入白云山,带你打卡“英雄花”美景,解锁空中花廊的隐藏视角!
1.5公里云端花廊探秘
千余棵木棉构建立体植物博物馆
三月红棉似火,市民如今可解锁“上天入地”的全维赏花模式:继传统仰拍视角后,白云山的高空观览体系正式激活——市民或可乘坐白云山索道,纵览能仁寺与红棉相依、云萝植物园繁花似锦的盛景;或可登上木棉道与三色红棉平视对话,拓印巨型花冠里的生命脉络……白云山上,岭南烟火正被谱写成云端长诗,见证着从“人在花下走”到“花与人同游”的观景革命。
穿行于白云山林冠间的1.5公里空中木棉道,市民在云萝植物园将以独特视角重构城市赏花美学。作为国内首个以木棉生命史为叙事主线的立体景观长廊,这条悬空步道通过11座巨型木棉花雕塑、2座棉荚造型休憩亭及年轮印记地标,完整呈现木棉从萌芽到果熟的生长密码。
游客既可在此平视盛放的火焰状花冠,又能俯瞰白云山林海与城市天际线交融的独特画卷。作为木棉科植物专类园与科研保育基地,这里汇聚了12种、200余株木棉科植物,园区同步推出高空木棉主题下午茶及弦乐表演,让木棉茶点与花影琴韵一同打造沉浸式赏花体验,实现从植物观赏到多维文化体验的升级跨越。
如果说云萝植物园提供了“与木棉击掌”的城市观景空间,那12公顷的云台花园便如同悬浮在白云山南麓的生态魔方,40余株木棉古树擎起漫天红霞,与地表层叠的杜鹃、绣球、玛格丽特构成“空中花瀑”到“地面花毯”的立体交响。这座被誉为“花城明珠”的现代园林,巧妙熔炼中西造景精髓,在四季轮转间实现古琴雅韵与异国园艺的时空对话。
6.2公里空中云道如朱红缎带飘落人间,自中山纪念堂、越秀公园、雕塑公园、麓湖公园直抵白云山,将五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连成时空走廊。行走在这条无界生态通廊,百株木棉化作流动的红色路标,指引游人在摩登CBD与苍翠林谷间自由穿行,见证老城新生、青山入城的奇观。
450场红棉课堂开讲
5000份木棉档案激活湾区青春动能
近年来,白云山立足爱教基地,不断凸显云山文化“红”的底色。2025年白云山计划共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红色舞台、红色研学等84类、450余场活动。
其中公民科学计划尤为亮眼——中国科学院院士和蹦床世界冠军带领湾区青少年,以“英雄花开·童植绿美”——湾区少年迎十五运植英雄树活动为起点,通过植英雄树、解码木棉物候基因,全年预计吸引5000人次完成1000棵定点木棉树的生长记录,完成从生态守护到精神传承的双向奔赴。
白云山未来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开展“红棉悦读”、红色经典故事分享会、“云山故事我来讲”等红色文化活动,将年均2000万客流转化为红色教育流量,锻造城市精神文化新坐标。
300亩多彩森林营建
150亩景观林编织城市绿肺新经纬
白云山以“生态资产账本”重构绿色发展逻辑,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测工作,优化对白云山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开展古树名木“一树一档”动态监测工作,建成云溪、云萝2个华南国家植物园迁地保护示范区。
截至目前,白云山已完成300亩多彩森林建设,150亩景观林(大径级)抚育工作,8公里森林步道提升改造,有计划地结合义务植树活动打造多个开花植物打卡点,打造了“全国生态日——聆听自然的声音”“花花世界”“鸣星课堂”等科普活动品牌。
借势十五运东风,白云山以绿美云山为基底,串联千年岭南园艺精粹与红色文化基因,建设成为一座集自然之美、文化之韵、红色之魂于一体的城市绿洲,让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都成为讲述湾区生态文明的故事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