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聪
当“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的号角在珠水之畔嘹亮吹响,来粤留粤高校毕业生的身影已达百万之众。这组振奋人心的数字背后,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强劲脉搏在跳动——以产业沃土滋养人才成长,以人才活力反哺产业升级。在这里,人才与产业同频,共同谱写双向奔赴的时代华章。
来粤留粤都是双向奔赴
珠江边的晚风掠过写字楼窗沿,何郎志总习惯于眺望对岸流光溢彩的城市天际线。这位来自湖南邵阳的北大硕士,正在广州公交集团创新服务有限公司,投身领导力培训体系的搭建。
“广东最打动我的,是它永远跳动着的发展脉搏。”何郎志坦言,广东多元且蓬勃的产业生态,让渴望挑战的她看到了快速成长的可能。
今年春天,“百万英才汇南粤”N城联动招聘活动在北京举行。何郎志在广州公交集团的展台前停留了许久。“当听到‘广州公交集团需要跨学科人才’时,我立刻攥紧了简历。”何郎志记得,自己面试时,面试官眼中透着期待:“广东智慧出行全国领先,公交集团正缺能跨界融合的新鲜血液。”这份认可让她坚信,这里有让能力落地的土壤。
与何郎志不同,广东汕尾籍的黄奕霖是带着“回家”的心情留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这位北大深圳研究生院的毕业生,在综合管理部的岗位上快速成长。
黄奕霖入职的部门是广州公交集团下属的广州二运集团有限公司。“我的工作是物业资源盘活开发。”说起手中的工作,黄奕霖眼睛炯炯有神,“我们从对接市场需求、盘活利用自有资源入手,探索国有企业开发建设产业园区的商业模式和流程机制。我们希望,能不断提高产业园区建设运营的效能,并与市场各方保持紧密互动,共同谋求实现价值最大化。”
人才引得进更要用得好
湾区产业的疾驰向前,始终伴随着对人才的迫切渴求。在广州公交集团人力资源部技术经理、雇主品牌发言人吴绪瑶的办公桌上,一份人才报表格外醒目:今年上半年,集团依托“百万英才汇南粤”计划,收到上千份简历,成功引进16名复合型人才,其中清北毕业生占比超50%,博士占6%,硕士达88%。
“这不是简单的数字增长,而是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的精准匹配。”吴绪瑶举例说:“像何郎志这样的跨学科人才,正是我们急需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搭好台子,让他们‘来得值、干得欢’。”
何郎志入职后曾听领导说,“不用怕试错,我们要的是创新”。在她看来,这种信任比任何培训都珍贵;而黄奕霖则跟着团队跑遍了广州的老旧厂区。从政策解读到市场调研,前辈们手把手带教,让他迅速从“职场新人”蜕变为“项目骨干”。
何郎志的办公桌抽屉里,藏着一张生日贺卡——那是上周五,同事们悄悄为她和另外两位寿星准备的惊喜。这份温情,与她对湾区的期许交织在一起:“我想在这里,让数据分析能力对接交通升级,让个人成长跟上城市脚步。”
黄奕霖则成了汕尾老家聚会上的“湾区代言人”。“亲戚们问我为什么回粤,我总说,看得到的未来最动人。”他参与的老旧国有资产盘活项目已接近尾声,“看着家乡的土地长出新经济,就像看着自己的梦想在发芽”。
两位北大骄子的故事,正是百万青年与湾区共生共长的缩影。当更多“新鲜血液”汇入湾区肌理,这片热土必将书写出更璀璨的发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