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在十五运会倒计时100天即将来临之际,为全面展示广州赛区筹备工作,广州市执委会举行了“走进湾区 走近全运”媒体联合探访活动。
广州市执委会数字技术部副部长李刚详细介绍了广州赛区如何充分应用新一代数字技术赋能赛事,呈现一场智慧、精彩的全运盛会。他透露,数字技术部将人工智能(AI)与大模型、虚拟现实与元宇宙等新一代的数字技术运用于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中,通过建设“全运广州”小程序,融合“赛事+城市+创意”,聚焦广州赛区赛事服务,创新“十五运”城市文旅消费场景,开发多个全运创意活动。
一是“赛事服务”打造一站式赛事信息服务平台。设置“全运记忆”、“场馆知多啲”、“赛事日程”、“赛事新闻天天看”等服务模块,系统梳理历届全运历史信息及体育高光时刻,全方位科普历届全运知识,创新全运历史展示形式,上线“全运时光机”功能模块,以AI技术实现全运“照片活化、时空再现”展示历届全运会历史照片资料,打造沉浸式体育文化体验空间,让用户全面了解全运历史,传承全运精神。赛事赛程、赛区场馆介绍、赛区新闻等资讯及时推送,一手掌握赛区赛事动向;一站汇聚场馆导航、观赛指引等信息,“场内AR导航”采用虚实融合、实时交互等技术,解决大型体育场馆内精准导航难题,实现场馆内座位级导航,“为观众提供安心观赛、便捷出行服务。
二是“城市服务”打造城市服务综合性融合平台。设置“场馆导航”“我是志愿者”“无障碍服务”“便民地图”等核心服务模块,为广州赛区各个群体提供便捷出行指引与个性化服务对接。上线“玩转”版块,涵盖广州“必游、必吃、必住”多元场景,通过部署本地化DeepSeek大模型,接入AI行程规划助手,智能生成个性化“赛事+文旅”融合路线。构建“文创商城”,联动推出全运会与广州本土文化文创产品,全面提升赛事服务便捷度与城市文旅文创融合度,助力“赛事流量”转化为“城市留量”。
三是“创意活动”打造全运互动与湾区文化传播平台。设置“低碳森林”“全运明信片”等创意活动。上线“低碳森林”互动场景,用户可通过绿色出行、绿色知识问答、垃圾分类等趣味任务,收集“绿光粒子”,促进虚拟植物生长互动,直观呈现低碳行为对生态改善的量化影响。深度融合AI合成等前沿技术,将用户个人形象与全运会场馆、城市地标、岭南文化、湾区风情等元素融合,智能生成个性化全运明信片,打造“人人可参与、时时能传播”的文化共创空间,助力全运文化多维传递,为公众提供趣味化、沉浸式的互动体验。
此外,数币“扫一扫”采用视觉识别、空间追踪等AR技术,通过识别特定的数币硬钱包展示吉祥物跳高、跳水、舞剑等全运项目AR动画;全运数竞馆采用数字化建模、元宇宙等技术打造十五运观赛、竞猜、互动的数字空间。
通过“全运广州”小程序,数字技术与全运盛会相融合,将为大家呈现一场精彩的全运体验。除了这些,数字技术部还向全社会征集到创新应用项目400多个,组织开展16场创新应用对接会,完成90余个解决方案路演,现已促成20余项科技成果在赛事场景中转化应用,覆盖赛事保障、智慧服务、绿色低碳、无障碍技术等重点领域。
执委会提供的已落地应用场景具体里包括:“自动驾驶物流车”,“钢结构场馆的结构性能升级”,“智慧运营管理云平台”,“低压配网断线、漏电检测及定位装置研究及其应用”,“天气预报高进阶技术”,对每个赛点提供专门的“一馆一策”服务模板。“AR导航”,“自动驾驶车辆”,“被动式制冷涂层技术在城市志愿服务站点的应用”,“氢能源物流配送车”,“场馆低碳改造技术”,通过无人机表演打造广州赛区“空中发布平台”,无人机搭载烟火、激光等应用技术,“无人驾驶环卫车”,“电缆线路通道无人化巡视技术”,“开幕式场馆雷击致灾特性模拟及应用”,“数字人志愿者”等。
此外,还有“咖啡机器人”,“元宇宙云上全运村”,“数字人民币”,“手语翻译”,“咖啡机器人”等令人眼前一亮。比如“导盲六足机器人”具备复杂地形适应、自主导航和智能交互功能,能够帮助视觉障碍人群安全独立出行,目前正开展场地辅助测试场景规划,已确认测试场景,计划投放10台导盲六足机器人,11月在开幕式场馆、接待酒店和抵离场所进行调试。
文|记者苏荇 鄢敏
图|记者柳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