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男篮一场普通热身赛,却因为年轻队员徐昕与主帅杜锋在暂停时的一度争吵而备受关注。比赛第二节,徐昕篮下一次强攻被吹走步,杜锋马上将其换下场,并对其进行严厉批评。平时很少怒气的徐昕意外地反驳了几句,最终他被杜锋摁在替补席 ,直到比赛结束都没有再获得上场机会。
这一幕引来众多评论。有人认为脾气一直温顺的徐昕,敢与铁血教练杜锋“互怼”,这是广东男篮的“内讧”;有人觉得杜锋不应该小题大做,一次失误就把队员换下场,是对其自尊心的巨大打击;也有人直指徐昕这么多年一直没达到杜锋的要求,进步缓慢,即便郭士强将其招进国家集训队,也留不到第二期名单上……
赛事是公开进行的,广东男篮也集训了数月,还有媒体进行直播,引来各种关注,林林总总的评论都不奇怪。但以笔者多年采访广东队的经验看,这样的“争吵”就是竞技体育运动队的“日常”,不是在日常训练中“上演”,就是在比赛中出现。从当晚他们争吵的内容看,就是技战术的争论,以及主教练对弟子发挥欠佳的正常批评。但一般情况下,队员在公开比赛中顶撞教练的确欠妥,主帅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将其摁在替补席上也顺理成章。
说到底,这就是竞技运动队伍中再正常不过的一幕。杜锋、朱芳雨还是运动员的时候,有时也会与功勋教练李春江“顶嘴”,争论完了,就最大程度地统一思想,继续训练。教练严厉批评弟子的情况更是天天见,对于职业教练来说,“恨铁不成钢”仿佛是他们天生的心理,该批批,该练练,待到有收获的时候,最高兴的肯定是自己。
2011年,广东队第7次斩获CBA总冠军后的休息室里,李春江紧紧拥抱赛后被评为总决赛MVP(最有价值球员)的王仕鹏,两人都痛哭流涕。这一幕成为CBA历史上一个经典场面。要知道,王仕鹏当时可是被李春江批评得最多的年轻球员。
自徐昕等一批年轻球员上调广东一队后,因其进步达不到一支豪门球队的高期望而被一些球迷戏称为“大番薯”。这是球迷对球队内表现不佳或潜力未完全兑现的年轻球员的调侃,深含“爱之深恨之切”的意味。但通过自身努力,“大番薯”也可以“开花”,像徐杰、胡明轩,也曾经被冠以此名,但如今已经成为国家队的正式一员。
对于年轻球员而言,加强自身训练,在珍贵的上场时间里打出训练水平,让教练看到肉眼的进步,才是最正确的选择。著名篮球教练约翰·伍登曾经说过一句名言:“篮球比赛就像人生,最困难的事情就是保持一贯的表现。”希望徐昕等亟需成长的年轻球员努力训练,拨云见日,早日摆脱“大番薯”的标签。
文 | 记者 周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