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09

智绘立体创新空间:广东“无人军团”领航水陆空新赛道

来源:金羊网 作者:杭莹;莫谨榕 发表时间:2025-07-05 08:59
金羊网  作者:杭莹;莫谨榕  2025-07-05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杭莹 莫谨榕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邓鼎园 刘畅

从广州白云机场搭乘小马智行的Robotaxi体验城市无人驾驶,到深圳龙岗区农业无人机精准喷洒作业,再到东莞蓝潜海洋“海鲨”水下机器人穿梭运维——广东的“无人”科技正在水、陆、空各个场景全面开花。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深入广东科创一线,见证了过往只存在于电影里的科幻场景是如何被企业一步步带入现实的。从城市道路到广袤农田,从深邃水下到广阔低空,广东企业依托创新优势,在无人驾驶、低空经济、水下无人作业等领域持续突破,以“智造”动能绘就了一幅覆盖水陆空的未来产业创新图景。

低空:千亿生态链撑起“空中疆域”

拥有全国三成以上低空经济产业链,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份额占全国95%,工业级无人机市场份额占全国54%,均居全国第一……当低空经济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赛道”,广东早已将“空中疆域”跑成了新质生产力的“试验场”。

在深圳市龙岗区的一处户外测试场地上,来自深圳联合飞机科技有限公司的“Q100”农业无人机当着采访团的面快速起飞,短短两分钟,上百平方米的草坪得到了浇灌,而工作人员只需远程简单操作。据联合飞机集团深圳基地总经理李晓亮介绍,联合飞机的农业植保无人机,集喷洒、播撒、运输、航测功能于一身,目前已在国内多地投入使用,并出口至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如今,无人机的应用领域正不断拓展,在农业植保、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场景中已广泛落地。

“我们的M1电动垂直起降机型已实现5人载客首飞,它将成为城市交通的新载体。”广东省中山福昆科技解决方案负责人周郁辉告诉记者。类似的产业创新不断涌现:亿航智能的EH216—S获得全球首张标准适航证和企业运营合格证,小鹏汇天的飞行汽车即将量产……

场景不断突破的背后,是广东千亿级低空经济产业规模下的完整生态链构建所带来的底气。在广东,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有1.5万家,产业链覆盖材料研发、零部件制造、整机生产、运营服务、产业金融等全环节,产业生态日趋完善。广州、深圳、珠海三强鼎立,均位列全国低空经济发展十强城市。

此外,广东还以改革破空域管理难题,以航线规划给“空中路网”支撑。技术攻坚与制度创新的“双向突破”,让广东低空经济得以“起飞”。

陆地:自动驾驶驶入商业化快车道

一走进小马智行位于广州南沙区的企业总部,小马智行副总经理黄凯霖就提到,“基于前海、横琴、南沙、宝安的异地互认,在南沙搭我们的车也可以跨城到达深圳机场。”

据小马智行副总裁、智慧物流总经理贺星介绍,通过提供安全、先进、可靠的自动驾驶技术和解决方案,小马智行已经形成“技术+车辆+场景”的黄金三角高效运转并形成商业闭环。

截至目前,小马智行有超过250辆自动驾驶汽车(Robotaxi)和190多辆自动驾驶卡车(Robotruck),累计超4500万公里的全球自动驾驶路测里程,其中全无人驾驶路测里程超800万公里。2025年,小马智行计划将Robotaxi车队规模扩至1000辆,未来有望实现“单车盈亏平衡”。

“南沙区是广东省首个全域开放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的区域;全省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混行试点区,允许无人驾驶车辆与人工驾驶车辆共行;全省首个允许驾驶位无安全员的智能网联汽车开展商业化运营的区域;全市首个允许无人驾驶装备在公共道路上开展无人配送、无人清扫等活动的区域。”广州市南沙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信息发展科科长高昊向记者介绍。目前,南沙区已经形成了“上游关键零部件领域、中游整车平台和自动驾驶系统集成领域、下游运营服务领域”的自动驾驶全产业链生态。在上游,奕行智能、联想懂的、大圣科技等企业聚焦芯片、通信、车联网等核心技术研发,为自动驾驶提供“智慧大脑”;在中游,广汽丰田、小马智行、骓丰科技等企业引领整车制造与系统集成;在下游,Robotaxi、无人物流、智慧环卫等场景全面开花,商业化运营成效显著。

南沙区是广东无人驾驶的一个大缩影。日前,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力争到2027年打造世界级“智车之城”。

水下:机器人“军团”拓荒水下智能新场景

手机轻点,30海里外的生蚝养殖区的3D全景跃然屏上,养殖户们足不出户就能监测生产情况;漆黑深海中,无人驾驶货轮凭借声呐系统“听声辨位”,提前预警风险;海上风电站锚链突发故障,水下机器人携激光焊接臂精准完成“海底手术”……

“海鲨”水下机器人、智能船舶、无人系统平台……广东这些水下“科技尖兵”的故事科幻感拉满。

在位于东莞的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内,记者见到一方长方形测试水池中,一台黄色水下设备正进行作业。它时而潜入水中,时而浮出水面,灵活地在水中往返穿梭,机身不时喷射出一道水花。这款专为水下运维设计的智能机器人名叫“海鲨”,具有操作灵活、全封闭式、前后双高清摄像等特点,特别适用于水下资产检测、维护、应急等工作。

作为水下智能装备提供商,广东蓝潜海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潜海洋”)开发的水下装备有中型水下清淤机器人“海狮”、小型管道清理机器人“海螺”、水务清理机器人“海牛”、水下检测机器人“金枪鱼”等,广泛应用于核电厂、海上风电、城市水务、环境保护、海洋调查、应急救援、防务等领域,是名副其实的水下“探卫者”。蓝潜海洋总经理胡刚毅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当前水下机器人已经在广东省海上风电等场景广泛应用。

东莞松山湖的荔枝林里长出了一个科创城,而科创城里则长出了会造无人船的广东逸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逸动科技”)。逸动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OO潘宗良表示,“去年公司的中小型电动船外机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一。近年来,随着国内新能源船艇、船舶市场不断拓展,我们的国内市场份额也在逐渐提升。”

从联合飞机、小马智行,到逸动科技,企业在不同领域无人场景的突破,是广东布局海陆空无人科技的见证。但要实现更大的产业化和经济价值,离不开政府层面的政策引导和场景建设。

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推动政府等公共服务机构率先接入人工智能大模型,在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等领域设立城市级实景测试场,每年建成20个以上区域特色场景、100个以上具有推广价值和带动作用的示范场景,加快形成大规模商业应用。

从水下到天空,广东正以海陆空三维的创新空间布局,点燃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引擎,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澎湃的湾区动能。


编辑:潘海辉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