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邓勃 邓鼎园 通讯员 王绮彤
5月8日,翁城小诗人怀揣一本《翁城孩子的诗》,带着初夏的热情,踏上开往北京的复兴号列车。
车上,小诗人黄传钧、何芊茹、黄霖、吴梓瑶、叶俊恒、徐正林……激动万分,一双双水灵灵的小眼睛,凝视着窗外的起起伏伏的风景,一行行诗句随口而出:“在高铁里,我兴高采烈,或许是因为第一次坐高铁,但回忆起来,我也是因为诗歌来的……”
“树/被风吹散,被雾分开/于是它们飘啊飘/飘到雨滴之下/飘到我的眼眸中”。
在高速疾驰的列车上,小诗人凭着无拘无束的想象力,一首首生动形象的诗,飞奔而来。与诗歌结伴而行,一路皆风景、小诗人的诗感。
用一首诗的名义,与北大清华结缘,这就是翁城孩子的大胆想象。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诗意奔赴,5月9日上午,北京大学迎来了翁城小诗人。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郑力璇、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团委书记季宇,热情地接待小诗人们,还和他们一起交流诗歌创作。郑力璇副书记说,翁城诗歌教育,是乡村治理典型生动的实战案例,为北大政府管理学院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内容,希望以后能有更多交流互动的机会。这就是翁城孩子写诗的意义。
北大处处诗意盎然。小诗人们仿佛置身于诗歌的海洋中,每一步都踏在了诗行之上。雨中的北大,更添了几分朦胧与梦幻,让小诗人们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与憧憬。在未名湖畔读诗,在博雅塔下吟唱,观水上划痕的鸭子,看树林不惊的鸟儿……孩子们已经情不自禁,“我要写诗!”那一份冲动与激情的灵感,诗未写,小诗人的心已醉。
在“诗歌、生活与教育”的对谈活动中,在和“教育与文明发展”跨学科培养项目同学交流的现场,教育学院2023级硕士生李小仪等大学生和小诗人一起,读诗歌,谈教育,畅想未来……笑声朗朗,激情奔放。
翁城孩子的诗与翁城小诗人,站在北大的校园里,用诗歌与时代对话,用童真敲开智慧的大门,用诗意吸引北大的学子与教授的目光,这是一次伟大的诗歌盛宴,更是一个小镇一些小诗人和一本《翁城孩子的诗》演绎的一次精彩的诗歌实践。
翁城小诗人拨动了北大的诗歌热情。5月10日上午,小诗人在参加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25SG青年志愿者主题日活动中,“翁城孩子的诗”展览,吸粉无数。小诗人还热情邀请大学生哥哥姐姐们一起来写诗,一起读诗。在他们眼里,小诗人就是明天的“大诗人”。有一位大学生姐姐和孩子们一起写下:“小朋友们踏着欢快的脚步,走过未名湖,走过北大,北大就是灿烂的初夏……”
北大的同学们在“翁城孩子的诗”的明信片背后给翁城孩子们留言:“是春天赋予世界,还是你用想象赋予春天权利?”“春风徐来,我在北大等你。”“那这个地方一定很有诗意,很美丽,这大山,这景色,太漂亮了!”“随便怎么想,兔子和萝卜不该总是原来的模样,你的想象应该飞翔!”……一首首诗的背后都是坦诚的交流和美好的祝愿。
带着诗歌上北京,进北大,翁城的孩子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倡导一种全新的诗歌教育理念,以一种热爱,打开一个新世界。诗歌真好!
翁城小诗人们还到清华大学参观学习,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罗德胤教授的带领下参观了建筑学院。罗教授为小诗人们讲解了清华建筑学院的历史和许多关于建筑学的知识,同学们看着这一件件建筑模型,眼里闪烁着好奇与向往。一颗希望的种子已经种在了他们的心田。
小诗人们,走在清华的校园里,感受着校园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一路吟诵诗歌,一路挥笔创作,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我要用一首诗,打开清华之门,让清风拂面,请世界阳光灿烂……”
“风穿过我/去往旷野/风是自由的/流入旷野时便有了形状。”翁城小诗人的诗歌旅途还在继续,他们将一如既往地怀抱诗与远方,书写更多与孩子有关的诗歌,与诗歌有关的翁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