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利好消息传来!5月2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宣布扩展“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新增12家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医疗机构。其中,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简称“中山五院”)成功入选,预计今年下半年将正式开展相关服务。这一消息不仅让超178万名合资格香港长者欢呼,更为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融合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
香港特区政府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表示,此次试点计划的扩展,极大地提升了合资格香港长者就医的便利性与灵活性,为他们带来了更为丰富的医疗服务选择。据悉,香港长者医疗券计划是一项重要的基层医疗服务,面向年满65岁且持有有效香港身份证,或拥有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入境事务处颁发的《豁免登记证明书》的香港长者。每位符合条件的长者每年可获发港币2000元医疗券,未使用金额还可累积,上限达港币8000元。此次中山五院的加入,意味着试点医疗机构已实现大湾区内地九市全覆盖,让更多香港长者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作为大湾区医疗领域的重要力量,中山五院的实力不容小觑。这家坐落于珠海,毗邻港澳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中山大学在大湾区西岸布局的唯一直属附属医院,也是省级高水平医院,在2024年成为教育部直属医院。医院本部占地330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开放病床2300张,拥有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等众多“硬核”医疗资源。在医疗技术上,中山五院同样成绩斐然,截至2024年,累计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180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1353例,作为广东省内具备肝、肾、肺三大器官移植资质的4家医院之一,已开展相关器官移植178例。此外,医院还是珠中江地区唯一能独立开展新一代基因测序(NGS项目)的医院,以及珠江口西岸首家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定点采集医院。
一直以来,中山五院在服务长者就医方面不遗余力。在人性化就医流程构建上,门诊设有综合服务处、长者爱心服务岗,提供一站式贴心服务;门诊挂号、收费等多个服务窗口均设置长者优先专窗;还为年长体弱患者配备志愿者导医陪诊服务。在就医环境打造上,共享轮椅、按摩椅一应俱全,主通道、走廊等区域无障碍设施完备,门诊楼前还设有无障碍临时停车区。
“医院将持续优化跨境医疗流程,进一步扩大惠民覆盖面,为长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同质化医疗服务,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健康动能。”中山大学副校长、中山五院院长林天歆的话语掷地有声。事实上,中山五院在对接港澳医疗需求上早已成果丰硕。作为澳门中联办医疗合作单位、驻澳部队共建合作单位等多个重要合作方,医院与港澳在医疗、人才培养等多领域开展广泛合作。2024年,医院获批成为“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如今又入选香港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这无疑是对其跨境医疗服务能力的再次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为更好地服务港澳居民,中山五院整合优质资源成立凤凰国际医学中心,下设港澳特需门诊及港澳特需病房,提供国际化特需医疗服务,并实现与30多家国际、国内保险公司的医疗费用直付功能。未来,随着中山五院在试点计划中服务的开展,粤港澳大湾区的跨境医疗将迎来全新局面,更多港澳居民尤其是长者,将在这片充满活力的湾区享受到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而中山五院也将继续在大湾区医疗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书写更多精彩篇章。
文|何叶舟 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