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67

“广东籍”人形机器人亮相“跑马” 各地产业竞速共创“名场面”

来源:金羊网 作者:黄婷;顾群生 发表时间:2025-04-22 07:50
金羊网  作者:黄婷;顾群生  2025-04-22
在长达21公里的赛道上,机器人需应对复杂路况、长距离奔跑等挑战,这对其续航、运动控制和环境适应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婷 实习生 顾群生

从春晚舞台扭秧歌、到展示前空翻、后空翻,国产人形机器人的每一次亮相,无不体现具身智能的进化和飞跃。如今,人形机器人甚至能与人类一起“跑马”。

4月19日,全球首场“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鸣枪开跑,21支机器人队伍与12000名人类选手共同参与。这些拥有钢筋铁骨的人形机器人,跑起步来画风各异——有身高不足1米的小不点,也有身高一米八的大高个;有步伐稳健的,也有呆萌可爱的……

在一个个比赛实况赚足眼球的同时,人们不禁要问,机器人“跑马”的意义是什么?

在长达21公里的赛道上,机器人需应对复杂路况、长距离奔跑等挑战,这对其续航、运动控制和环境适应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是对人形机器人综合性能的全面摸底。

此外,参赛的人形机器人拥有不同研发背景和应用布局,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等地。这也意味着,本次比赛不仅是硬实力的竞技场,更为各地开辟了展示产业基底、创新生态的一扇窗口。

6支队伍成功完赛 机器人跑马比的是什么?

人机共跑,是这场马拉松比赛最大的看点。

比赛全长21.0975公里,包含了平地、坡地和转弯等道路场景。机器人选手与人类选手同时起跑且赛程一致,但两者的赛道以设施隔开。

经过2小时40分42秒,来自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Ultra”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桂冠。“小顽童队”和“行者二号队”分获亚军、季军,6支队伍成功完赛。

很多人会好奇,从实验室到马拉松赛道,什么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步伐又快又稳,是赢得比赛的关键优势。此次夺冠的天工Ultra身高约1.8米、体重约55公斤,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最高奔跑速度达到12千米/时,历经3次换电、1次摔倒夺冠。据悉,天工Ultra前方有一名领跑员,相比其他机器人受遥控器控制,它可以利用传感器检测领跑员的运动状态,自己规划路线。

赛前,天工Ultra也改善了硬件。如进行轻量化设计、优化关节模组导热设计、在机器人脚底作了缓冲设计,让参赛步伐更加稳健。

勤奋练习也必不可少,能让机器人更好地适应“跑马”这一应用场景。天工机器人团队、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CTO唐剑透露,为了参加此次半马比赛,天工Ultra已进行了七八个月的准备,准备过程中要做极限测试、针对各种复杂地形的测试,以及跟随算法的测试等等。

长续航、耐力强,是部分人形机器人脱颖而出的加分项。在本次比赛中,松延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两支队伍的参赛机器人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旋风小子力图展示机器人极限的运动能力,而小顽童则是尽可能稳定地跑完全程。然而,开赛猛冲到第二位的旋风小子历经摔掉头、4次更换机器人后,被小顽童超越。最终,小顽童率先冲线,旋风小子第三位冲过终点线,但因更换机器人罚时而位列第四。

上海卓益得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的“行者二号”机器人获得季军,也是参赛者中唯一没有在比赛中途更换电池的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在广东 除了“跑马”还要进厂

此次马拉松比赛虽然在北京亦庄举行,其影响力却辐射到全国各地。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参赛机器人“籍贯”不同,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多地,展现了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的蓬勃活力,更折射出各地产业生态的差异化优势。

近年来,我国从标准体系构建、战略路径规划、创新生态培育等维度,建立和完善人形机器人产业政策。多省市积极响应,相继出台促进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政策,加速创新要素聚合,具备地域特色的机器人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此次夺冠的天工Ultra,就是跨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范本。

2023年年底,广东机器人“七剑客”之一的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发起单位和总经理单位,与京城机电、小米机器人、亦庄机器人等10家行业领军企事业单位共同出资,联合组建了天工机器人的研发机构,即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优必选CTO、执行董事熊友军担任创新中心的法定代表人和总经理。

在该中心成立之初,优必选不仅调派了研发人员协助启动多个项目,还向创新中心开放了300多项专利,助力快速研发通用机器人母平台“天工”,实现了全球首个全尺寸纯电驱人形机器人的拟人奔跑。

多家“广东籍”人形机器人也积极参赛,接受长距离奔跑的考验。

由广州高擎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组成的“海派兄弟”战队携人形机器人“小海”参赛,身高仅82厘米,体重仅17公斤的“小海”,虽未能在3小时30分钟的关门时间内完赛,但无跌倒跑了4个小时共计15公里,并实现了全程无系统宕机、零人工干预。

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也携产品“夸父”亮相赛道。“夸父”具备每小时超过7公里的奔跑速度,其核心在于结合模型预测控制与模仿学习的算法系统,能够基于小样本数据进行快速适配,并在复杂环境下维持30分钟以上的稳定奔跑。

近期,广东制定出台了《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支持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优质企业、打造应用场景、部署高能级平台、培养引进人才、推进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12条“干货”政策措施。

接下来,广东将组织实施“智能机器人”重大专项,重点加快灵巧手、空心杯电机、电子皮肤、一体化关节、运动控制、端到端机器人用大模型等核心技术攻关,全力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

赛场之外,人形机器人在更广阔的应用场景下你追我赶,开启了一场进厂、进家庭的马拉松。而广东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优势,也在于供给和需求的有机衔接。

当前,优必选的Walker S已先后进入东风柳汽、极氪5G智慧工厂、奥迪一汽、比亚迪等工厂“打工”,成为全球进入工厂最多的工业机器人;乐聚机器人将第100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交付北汽越野车,将用于柔性制造、狭窄空间操作等场景,还与海尔合作计划在家庭服务领域深化应用。

编辑:郑健龙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