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持续袭击下,韶关市区部分低洼路段出现严重积水;武江区某河段,暴涨的“洪水”将十余艘渔船冲至下游,多名“落水群众”亟待救援;仁化县某镇多处发生山体滑坡,道路被冲毁,电力、公网通信中断,多个村庄成为“孤岛”……别担心,这是4月21日,“粤防-2025”防汛抢险救灾综合应急演练中发生的一幕幕场景。在各部门的齐心配合下,模拟的危机被逐一化解。
4月21日,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办公室、省应急管理厅联合韶关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在韶关市开展“粤防-2025”防汛抢险救灾综合应急演练。此次演练以防范应对极端强降雨及次生灾害为核心,模拟韶关市遭遇持续性特大暴雨,引发中小河流超警洪水、山体滑坡、城市内涝、“三断”(断路、断电、断通信)等复合型灾害场景,全面检验全省防汛应急指挥体系、多部门协同作战能力及新技术新装备实战效能。
演练设置会商研判、响应联动、转移安置、城市内涝抢险、灾情摸查、通信保障、交通电力抢通、水陆空立体救援等8个科目。在“会商研判”环节,气象、水文、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合分析雨情水情,精准发布预警信息,动态启动防汛应急响应,科学调度水利工程预泄腾库;面对武江区龙归镇突发山洪地质灾害,镇村干部依托“一键通APP”“三个联系”和特殊群体临灾转移“四个一”机制,迅速组织危险区域群众转移避险,50名受威胁群众通过大巴车集中安置至应急避难场所。针对“三断”灾情,应急指挥部综合运用自组网通信、卫星电话、复合翼无人机空中基站等技术手段恢复灾区通信,构建空地一体化救援网络,并通过直升机吊运推土机、挖掘机抢通道路,动力舟桥转运受困群众,展现“水陆空”立体救援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演练突出科技赋能与实战导向,集中展示智能排涝机器人、子母式排涝车、垂直供排水抢险车等高效装备联合作业。演练共投入无人机、直升机、排涝车、冲锋舟等装备2000余件套,参与人员980余人。
本次演练同步检验基层“镇自为战”“村自为战”机制,镇村两级实现应急物资仓库、避难场所、救援队伍全覆盖,基层责任人通过“一图五表”精准落实防御措施,确保指令直达“最后一公里”。据悉,韶关市通过“空屋行动”“净山行动”提前转移独居老人、进山务工人员等6587名特殊群体,建成“新型应急抗灾型基站”强化偏远地区通信保障,累计清淤河道338公里,完成23个城市内涝治理项目,全域防灾基础进一步夯实。
“此次演练是对全省防汛应急能力的全方位检验,既展现近年来三防体系建设的扎实成效,也为应对极端天气风险积累了宝贵经验。”省三防办副主任、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卢华友表示,全省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以此次演练为契机,将演练成果转化为筑牢安全防线的实际行动;要强化基层“镇自为战、村自为战”能力建设,推动应急预案从“纸上”落到“地上”。面对今年严峻的防汛形势,全省应急战线干部要以万全准备应对万一可能,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全省安全度汛交出满意答卷。
文 | 记者 郭思琦 通讯员 粤应宣
图 | 通讯员提供